每天逼孩子阅读,其实没效果,不如锻炼这3种“底层能力”见效快
自教改以来,那些“不爱看书”的家长们越来越焦虑,想方设法逼孩子读书,换来的却是孩子们想方设法逃避读书。
很多父母都有这样的疑问,小时候绘本也帮他读过不少书,怎么孩子就没有爱上阅读呢?
简言之,因为孩子“看不懂”。由于孩子在阅读时,觉得“难”,不觉得“有趣”。读书就像是成人最初感兴趣的事情,当它变成了一项压力很大的任务时,自然就没了兴趣。
因此,解决孩子不爱读的问题,并不是强迫他去读,而是帮助他解决“读书难”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不妨从大脑对阅读的理解过程开始,来分析孩子真正缺乏的基本能力是什么。
阅读第1步:识别
读书第一步,就是通过视觉等方式,把文字内容“输入”到大脑。很多儿童在阅读时会出现丢字掉字的情况,有些孩子读时还会“串字”,半天也找不出自己读到的地方,这就是视觉准确性不足所致。
有的孩子已经上了中学,阅读速度还是很慢的,需要逐字逐句地看,这也是学生中最容易“做不完卷”的原因。它是由于视觉幅度、刷新频率不足造成的。
如果孩子第一次识别有困难,在被迫阅读时,他们所感受到的无穷无尽的“失败感”,特别容易形成潜意识中的“我怕读多字”,进而产生畏惧、抵触的心理。
总结:对这部分认识有困难的儿童,通常存在视觉准确性不足,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阅读第2步:语义解析
第二步阅读,就是大脑对文字,词语的理解和分析。试想如果孩子在读书时,许多句子都是这种感受,他又怎能读的下去?
也许您觉得孩子读的书里哪有这么难理解的内容?但是许多孩子的日常用语是“网络词汇”,他们在人文方面的词汇量、常识储备却少的可怜,虽然上学时总要摘抄好词好句,但抄完就忘,阅读文章的时候当然难以理解。
第3步:逻辑思考和移情
第三步是通过对句子的理解,推论出作者的意图,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还记得有一次,儿子上六年级时做阅读作业,愁眉苦脸地看着一篇800多字的阅读材料看了将近两个小时,答题部分只写了不到十个字。
看了之后仔细问了才明白,对于那篇关于感恩,分享的鸡汤文,孩子们完全不认同作者的观点和结论。于是,他花了近两个小时与作者在脑中进行“辩论”。
这是由于逻辑思维有偏差,把“我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为一谈,是逻辑思维不够清晰,情感过度。
阅读文章时,不能理解作者的意图,不能引申核心思想,这是由于逻辑能力、感受力、同情心的薄弱所致。
其实通过这些我们知道,找到孩子缺失的能力的原因就可以锻炼他们。并且,当我们发现这些能力上的不足之处时,在锻炼的时候不一定非要用“逼孩子”的方式,而是可以迂回前进。
做为家长要从小就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专注力,这样可以让孩子赢在起跑线学什么都比别人更快掌握本质。
给家长们推荐一套能锻炼孩子思维逻辑的游戏书,不仅能让孩子玩得开心,还能帮助他们提高幼小衔接力。这就是——《疯狂大脑思维训练营》。
这套书可不是随便编写的,而是参照了世界著名儿童心理学家、认知发展理论先驱让·皮亚杰的理论体系编写而成。
从儿童心理学出发,这套书可以做到同时开发儿童左右脑,包括空间感、记忆力、专注力、数学、逻辑、思维、语言、表达等12种能力。
例如,下面的这个问题就非常有趣,孩子们需要找到规则和理由才可得到正确的答案,让孩子们观察刺猬会掉进哪个桶里。它要求孩子们仔细观察传动轴的方向变化,从而推理出正确答案。
说实在的,大人都会觉得这些游戏很有趣,孩子一做就停不下来,完全感觉不到自己是在做题,却可以不知不觉地锻炼了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这套丛书共10册,包括10个主题场景,涵盖20多种题型,共400道全脑开发题逻辑推理。
看题都非常有趣,但它们实际上包含了齿轮、图形、迷宫、数独、统计学、数字运算、平衡和其他类型的知识。
每道题都有“别有用心”,从孩子的认知特点出发,以思维训练和脑力开发为主要目的。虽然是思维训练游戏,但每个题库还巧妙地融合了地理、历史、生活常识、机械运动、生物学等知识。
原价200元,现只需99元,共10册,算下来每本书不到10元,一杯奶茶钱都不到,就能让孩子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成为大家口中那别人的孩子!
播放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