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长期咳嗽老不好,该从何调理?
本 期 导 读
长期咳嗽老不好,到底是怎么回事?
「咳嗽」对于我们每一个人都不陌生。不过首先需要科普一下:
「有声无痰为之咳,有痰无声为之嗽」。
《黄帝内经·素问·咳论篇第三十八》,也曾详细提及阐述了对于咳病的分析:
黄帝问曰:肺之令人咳何也?
岐伯对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帝曰:愿闻其状?
岐伯曰: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
五脏各以其时受病,非其时各传以与之。
人与天地相参,故五脏各以治时,感于寒则受病,微则为咳,甚者为泄为痛。
乘秋则肺先受邪,乘春则肝先受之,乘夏则心先受之,乘至阴则脾先受之,乘冬则肾先受之。
帝曰:何以异之?
岐伯曰:肺咳之状,咳而喘息有音,甚则唾血。
心咳之状,咳则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状,甚则咽肿,喉痹。
肝咳之状,咳则两胁下痛,甚则不可以转,转则两胠下满。
脾咳之状,咳则右胁下痛,阴阴引肩背,甚则不可以动,动则咳剧。
肾咳之状,咳则腰背相引而痛,甚则咳涎。
《黄帝内经·素问》咳论篇第三十八
《素问·咳论篇》既认为咳嗽是由于「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五脏各以其时受病,非其时各传以与之」所致。
又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并以脏腑命名,分为肺咳、心咳、肝咳、脾咳、肾咳……等,揭示了咳虽为肺之病变,但其他脏腑病变也可影响肺而发生咳嗽,从而拓宽了咳嗽的辨证论治范围。
那么,「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并不是咳嗽就单单是肺脏出现了问题才会咳嗽。
五脏各在一定的时令受病而后传肺脏,如「乘春肝先受邪,乘夏心先受邪,乘秋肺先受邪,乘至阴脾先受邪,乘冬肾先受邪」五脏受邪而后传肺致咳嗽。
各脏咳又传胃、大肠、胆、小肠、膀胱、三焦。而六腑又可传五脏,以及脏器之间传递,皆可导致咳,内经中还根据脏腑与咳嗽的病理关系分述了五脏咳与六腑咳的特点。
五脏咳证,是指邪犯各脏经脉,使各脏经脉气血逆乱,并出现相应的咳证。
肺咳:《内经》言:「肺咳之状,咳而喘息有音,甚则唾血。」
心咳:《内经》言:「心咳之状,咳则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状,甚则咽肿,喉痹」。
肝咳:《内经》言:「肝咳之状,咳则两胁下痛,甚则不可以转,转则两胁下满」。
脾咳:《内经》言:「脾咳之状,咳则右胁下痛,阴阴引肩背,甚则不可以动,动则咳剧。」
肾咳:《内经》言:「肾咳之状,咳则腰背相引而痛,甚则咳涎。」
而六腑咳证:《内经》言:「五脏之久咳,乃移于六腑。」
胃咳:咳而呕,呕甚则长虫出;胆咳:呕胆汁;大肠咳:咳而遗矢;小肠咳:咳而失气,气与咳俱失;膀胱咳:遗溺;三焦咳:咳而腹满不欲饮食。
那么,導引按蹻针对于咳嗽是如何辩证思考、从而选穴施治的呢?
从2月18日起,每周四晚19点30分。我们继续诚邀「導引按蹻传承人」傅弘老师,开启新的公益直播。详细为我们论述。带着我们一同来深入学习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