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关系中,如何区分隐形的控制与真正的爱
本期内容来自我的读书会第11组第4次。我的读书会,每周五晚上2小时,连续四周,与10位妈妈进行育儿分享,我则倾情陪伴和跟进指导。
本期内容以林老师新书《妈妈,我要做自己》中《满足了就放下了——冰淇淋的故事》为载体,以伙伴讨论、老师点评的形式展开。
小草:孩子小,基本能满足的,都会满足,但也有的满足不了。小家伙不知怎么回事,有点缺钙。每天最头疼的就是灌钙。他每次看到钙,就很痛苦,其实我也很痛苦。明知道不好,强迫他,但是不得不强迫他。所以我觉得,唉……
昀桐老师:你今天听大家的讨论有什么感受?
小草:其实我觉得,还是因为自己心里有恐惧,才会强迫他做他不想做的事情。只有他喝了钙,我心里才感觉安全一点。
其实还是我自己的原因,孩子缺钙,我觉得我无能,不是个好妈妈,恐惧就来了。如果我里面没有这种恐惧,孩子怎么样都是可以的啊。
昀桐老师:而且其实,你心里越没有恐惧,孩子反而他身体会越健康。当我们带着恐惧担心看孩子时候,孩子反而会表现出来身体糟糕的迹象,来迎合我们的担心和恐惧。
小草:是,当我每天强迫他时候,我心里很痛苦。我不想这样对孩子,而我又做不到,就会痛苦。很难受的时候,又会有恐惧,陷入恶性循环。
昀桐老师:当我们自己内在有恐惧时候,担心孩子缺钙,自己不是好妈妈,自己无能为力。当我们心里这种不安全感确确实实存在时候,我们想给孩子安全感,是做不到的。
小草:他现在有时候玩手机,有时候会摔,摔了几次,手机都不太好了。我就每次感觉很矛盾,觉得这么摔就不行了,又觉得,他想摔就给他摔啊。但是后面就会换一种别的方法,但是效果也不太好(笑)。
昀桐老师:因为在你心里,手机比孩子重要。孩子就是为了证明,他在你心里应该是最重要的,所以他才会去摔你的手机。如果你真的在心里认为孩子比手机重要时候,你会发现反而他就不会再摔了。
小草:是啊,孩子喜欢开一个灯,每天不停开这个灯。有时候我就会担心,昨天跟他爸爸说,哎呀,他开灯时候,我好纠结啊,不停地开,说不定会闪坏啊。
由于有时候跟他爸爸谈论无分别的爱,他爸爸就说,如果闪了几下就坏,说明也不是什么好灯(笑)。所以我觉得确实啊,孩子爸爸第一句话就是:灯重要还是儿子重要,所以我觉得也是啊。
就像你刚点醒我一样,无形中这个物质东西,比孩子,比一个生命要高贵很多,所以才让我们纠结这个,纠结那个。
昀桐老师:这其实就来源于我们内心的匮乏感啊,为什么手机比孩子重要?因为我们没有实现财务自由,我们钱紧啊,手机好几千块钱一个,摔坏了得重新买一个。
我们自己匮乏,我们没有钱老换手机,所以我们觉得物质比孩子重要,这来源于我们自己的匮乏感。
小草:是这样。最后还是自己里面没有。就像林老师说的,其实大人如果心里是纯真的,就能给孩子纯真,但是你自己本身都没有,就没有办法给孩子。你没有的东西怎么能给孩子呢?
昀桐老师:好,说得特别好。其实根源还是妈妈的恐惧和匮乏。
雪落无声:我小时比较受压抑,所以儿子小时,对于他喜欢玩的事情,我没有干涉太多。
小时候他喜欢玩沙子,树坑里那些沙子,那时好多人从那过,就都会说我:没有你这样的,往那一坐,这沙子里猫尿狗尿,你们就让孩子这么玩。
我都觉得没关系啊,当时他那么喜欢玩,而且玩的特别痴迷。其实大多数母亲不太能接受这个。
我儿子直到现在,公园看到一些干土面,也会提出:哎呀,好不容易找到这么多干土面,让我玩一会儿吧。我说那好,你就玩一会儿吧。我就在旁边,转悠转悠等着他。
他就在那刨土,但是他明显不像小时候那样一待半天光壤土了。就是说,因为他得到了满足后,对这个爱好是不断减弱的。
前一段,他对塑料瓶游戏感兴趣,持续三五天吧。他就拿着塑料瓶,把盖子拧松,然后扔起瓶子,两手用力,在空中一挤,瓶盖飞出去老远。
那几天他一直重复这个游戏,老让我给他买矿泉水。他要那个瓶子,他有时候喝不了,我连着帮他,喝了两三天矿泉水。三四天以后就不玩了,就把这事给忘了。
昀桐老师:对,满足了就放下了。
雪落无声:但是我也不是很多事都能接受,比如,刚才有个妈妈说,孩子晚上不刷牙,其实我也不能接受这个事。
我能接受他偶尔晚上不洗脸,但是不刷牙不行。因为我这么些年,就老是这么两颗牙坏,从我七八岁到现在,三十来年老是这个部位。
我经常跟他说刷牙这个事,但是我倒不会去监督他。我当然也希望他认真刷,但是想如果去看着他的话,就怕他会有抵触心理。
昀桐老师:实际上我们对孩子刷牙这事,心理上有一个坎过不去,有这个心思在的时候,实际虽然我们没有按着他的手去刷,但我们就已经把一个负面语言,传递到了那里。
孩子就已经接收到了这个负面心理暗示:你的牙会坏,你的牙会出问题,你的牙会像妈妈一样糟糕。所以其实,表面看没有控制,但是我们的担心,传递的都是负面引导。
雪落无声:是的,他的牙老容易坏。我跟他说,你们老师老发糖,你去跟老师说,说我们家有糖尿病基因。
昀桐老师:你跟孩子这么说,是很有问题的,这个负面强化,就不只是心理了,是直接说出来了。“家里有糖尿病基因”,这对孩子伤害很大的。
雪落无声:是的(笑),但是后来老师说,拿回家慢慢吃,不用在学校吃。其实,哪次都没拿回来,还是吃了。后来我跟他爸爸说,他爸爸也说我不该说,说她能发多少糖啊,发个一两块吃就吃了呗。
昀桐老师:你会这样做,是你内心那个焦虑,在拉着你这样做,你其实也控制不了自己。
雪落无声:是。其实不是所有事情都能做到接纳。
昀桐老师:我们在这个点上有焦虑在,有担心在。为什么我们老对孩子有负面传递,“你们家有糖尿病基因,”这样的负面语言都能直接抛给孩子,根源在于在这个点上我们自己就是安全感不足的。
雪落无声:是的,其实我对糖尿病是很恐惧的,现在得糖尿病真的很多。我很害怕。
昀桐老师:对啊,你很可能对自己、父母、爱人,都有担心,怕他们生病。所以你限制孩子糖这个事,还是你心里这个恐惧,这根线牵着,根源在这里。
雪落无声:是这样的。他每次玩篮球回来,好像故意跟我作对,一到小卖部就说,妈妈我买点糖。我说你怎么每次都要啊,昨天刚给你买完啊。他说我还想吃。
昀桐老师:说白了,就是你面对不了心里的恐惧,就去控制孩子。但是孩子接收到的,是跟妈妈精神上的对抗。他的行为,总是把你的焦虑给挑起来,把你的恐惧挑起来。你又反过来去控制他。就这样恶性循环。
雪落无声:是这样。我给他买了堆糖,因为他今天有点不高兴。他学完篮球,直接又去学英语了。买了后,我有点紧张,想他会不会一下子都吃掉。最后还是拿过去给他。
昀桐老师:孩子越感受到,你在这个点上是焦虑的,他越在这个点很不安。因为他在碰触时,感觉到妈妈不高兴,那就意味着,这个东西很难满足。
就比如我们成年人,看上一个东西,但是人家告诉你,这东西就是不卖,你就会从心里老惦记。所以你的焦虑心越强,孩子反而会越感觉不安全,越不满足,越执着,就是这样。
雪落无声:是的,我家孩子一说好吃的,总是指向糖。他很少说,我买点薯片啊锅巴啊。
昀桐老师:对啊,在这个点上,他能敏锐捕捉到你所有的焦虑。这个点你越焦虑,他越安全感不足,他越匮乏,他就越执着。说白了就这样一个道理。
雪落无声:对,他感觉到我的……(昀桐老师:控制!)对,一种不安,控制。
昀桐老师:你要面对自己的恐惧和不安啊。说不限制孩子,其实你心里的焦虑,孩子都能接收到,孩子特别敏锐。只不过控制变得隐形了起来,实际上还是控制。
这是读书会的部分精彩片段,更多完整内容,欢迎大家来参加读书会,参与全程分享、讨论,更可以获得私下昀桐老师一对一的跟进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