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选粹】薛前发||崖上 那一丛红红的枸杞子……
作家
新干线
ZUOJIAXINGANXIAN
主编寄语
且读书,你就是活了两世;且写作,你就活了三世。
作者简介
薛前发,生于一九六五年十月,山西省稷山县稷峰镇下迪村,中国共产党员,人民教师,九零年中文系毕业。喜欢写作,摄影。信奉多学多思多劳多得,不亏不欠不贪不腐。作品散见于《山西农民报》、《运城日报》、《黄河晨报》、《枣花报》及河之东、作家新干线等多家网络平台,在江山文学网兼职评论部长并陆续发表着《漫步黄土坡系列》。
崖上 那一丛红红的枸杞子……
地道实诚的李老头儿远去了,地道实诚的山货也渐渐地远去了,只有那窑洞顶儿的枸杞子还在炫耀着自己,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
--------题记
1
七闷儿的印象里:李老头家窑洞的上面有一丛红红的枸杞子……
槐树庄七八百口人,一百多家。七闷儿家原先住着窑洞,窑洞在槐树庄村子北面边儿上。七闷儿的记忆里,那个矮小精廋还长着一绺儿灰白胡子的李老头儿一家,也住在窑洞里。两家常来常往。
和七闷儿家的院子一样,李老头儿家一样没有院墙。不知是从哪个年代开始就没有砍掉的一丛一丛的荆棘,顺着早已没有山水流过的石头涧自然就成了一道墙,便是李老头家的院墙了。荆棘围成的院墙中间有一棵柿子树,七闷儿的忘不了,冬天的时候,那柿子树干巴巴的枝杈上挂着一颗颗红红的小柿子,那柿子树下是李老头整整齐齐垒起来的打凿过的石头——老人们说,李老头儿就如这石头一样整齐、实诚。七闷儿不记得夏天柿子树到底长了个什么样子,只记得李老头儿从山上下来的时候会带来好看的花儿特别还有酸溜溜的山枣儿,李老头儿常常不得不从筐子里拿出一些好玩儿好吃的山货摆放在石头上打发走七闷儿这一群馋猫淘气鬼——七闷儿心里还是总觉得老李头儿小气……
那柿子树下垒起来的两摞子石头,就算是李老头家里的街门了,七闷儿家没有街门;七闷儿家窑洞顶儿上有枸杞子,初冬的时候红红的枸杞子一丛一丛的挂着在窑洞顶儿,看上都美滋滋的。城里远房的亲戚平时虽然不大走动了,但还稀罕那枸杞子的,据说拿去泡酒,野生的,要比超市卖的真点多了;李老头家里窑洞顶儿上也有,长势要比七闷儿家的枸杞子好得多。
李老头儿念书不多,喜欢书,特别喜欢把报纸上看到的一些治病的方子剪下来抄出来,夹在那厚厚的书里。那书是李老头的宝贝,是命!七闷儿小时候见过,摸都没有摸过一次。每当他离书近一点,李老头总会提前把书收拾到一边了。七闷儿也没有想过摸一次,那有什么稀罕?不能玩,也不能吃。
七闷儿的记忆里,沟里坡上的枯枝落叶、山草小花,李老头儿没有不稀罕的。李老头儿能够讲好多的道道:霜打过的柿子蒂儿火烧碳化,研成粉,然后用黄酒煮一下,慢慢喝下能治呃逆打嗝;老槐树根烘干研末外敷,能够治疗烧烫伤;翻白草能治肠胃炎痢疾……
李老头一个粗人,也算一个能人。李老头家窑洞的上面那一丛红红的枸杞子,也许只因为下面住着老李头儿,长势就比七闷儿自己家窑洞顶儿上的好得多,有好一些枝条长长的伸展开来,炫耀着红红的枸杞子……
2
七闷儿童年的印象里:冬天的时候,李老头儿总在侍弄着院子里花花绿绿的拼图,其中一方就是红红的枸杞子……
七闷儿家原先住着窑洞的时候,别人都削尖着脑袋在街边弄房屋基地。七闷儿爷爷,七闷儿爷爷的爷爷也许就没有过到街边弄一座房屋基地的想法。眼看着槐树庄村子中间的场子一大部分都成了房基,七闷儿家还在村边儿住着窑洞。李老头一家也还住着窑洞。
村子里晒暖暖闲谝的人们,对七闷儿一家住窑洞没有什么说法,李老头儿一家住窑洞人们可是要打抱不平的:
“真格儿没良心的,老婆怀娃半夜里烧的要死(烧的要死,方言,体温高得厉害)要不是李老头儿早就闭户了(闭户了,方言,死了),这会儿干了规划委员就不记得了?真真没良心。还让李老头儿一家煮着村边儿窑洞。”
“人家家里人不病了,你会看病的就靠边儿稍息吧。”
人们不知道,其实李老头儿是不愿意住街面儿上的。李老头说:
“住街面儿上会不自在的。”李老头这么说。李老头儿就喜欢住在村边那窑洞里。老李头儿在那院子里拾掇各种各样花花草草的时候满在心蛮享受的,时不时还会哼几曲儿吼几嗓子的。
七闷儿小的时候曾经发高烧,额头烧得烫人。老李头儿不知熬了几棵舍草,给七闷儿灌了下去,让七闷儿捂着被子睡了一觉,出了一身汗,七闷儿高烧竟然退了。七闷儿家窑洞上的枸杞子往年总是给城里远房亲戚留着的。李老头儿想过要,但七闷儿妈就不给他,李老头除了自家窑洞顶儿的枸杞子,还会满山满沟的采摘,他眼热。那一年,七闷儿家的枸杞子,七闷儿妈把都给了李老头儿。
有个三灾六难,都知道谁近谁远了。
“远亲不如近邻。”七闷儿妈也会这么说了。
远乡近里,李老头给人看病慢慢的就有了名气。城里还有人来呢。李老头实诚,不会多要钱。
“都是沟里坡上捡来的,钱不钱的。”
城里有些找李老头儿看病的,有过意不去就硬是给李老头丢下了钱;有些投了好多医生没有看好可是李老头把看好了,据说给李老头丢的钱数目还是很可观的。
“本事,不服气不行,枝枝杈杈,落叶野花,李老头就能把换成了钱。”
“其实,有些病在医院里还不知道花了多少钱就是没有好,李老头就看好了。”
“没有眼窝的猫也会逮个老鼠。”
羡慕嫉妒恨,闲言碎语里,李老头的名气还渐渐地传开了。也实实在在的积攒了一点钱。
李老头成了一个有钱人。不过李老头还是喜欢在坡上沟里崖边转悠,拾掇那些不起眼的花花草草,在自己的小院子里侍弄。李老头的小院子里不时地便成了一块美妙的拼图:这边一方红红的酸枣,那边一方暗绿的什么树叶;枯黄的蒿草,土黄的树根也是一方一方的;鲜红的枸杞子总是占一大方地儿……
3
童年的时候,七闷儿喜欢去大槐树边老李头那两间小房子周围玩儿,一有机会便会偷吃老李头挂在窗前的软柿子、晾在房前的酸枣儿、还有红红的枸杞子……
李老头儿家原先的窑洞,在村子北边儿上,往后走就进了山。除非槐树庄的人进山出工,很少有人路过,偏僻的紧。终于有一天,当人们见得李老头儿在村南口大槐树不远处转悠的时候,才知道李老头儿是要在那块儿盖两间房子。
没过多少天,李老头儿在大槐树边儿上便盖起了几间小房子。李家人丁不是太旺。李老头儿独个儿住在小房子里,已经说好了,娃们还在原来的窑洞里。一条狗,几只鸡,一把圈椅边儿上放着一把二胡前面是一个谱架儿,谱架儿上挂着麻纸,麻纸上密密麻麻的写着谱子。门前几块石头支起的石板上有茶壶茶杯,一圈儿摆着几方小石凳子。春夏秋冬,李老头儿懂得哪一种山草在那一个季节泡茶喝养人。读书、哼曲、拉二胡。
李老头儿说:“过往的人问问路、歇歇脚,也方便。”
据说,老早以前,我们古老的农村村口的小房子就是行善的人住着,给人指路帮人暂时歇息的。
黄土坡槐树庄,南来的北往的上山的进城的谁会不记得李老头儿满满的热情和那茶壶儿上一缕一缕冒着的热气呢。当然,李老头儿还时不时地要去山坡上沟里转悠转悠,花花草草枝枝杈杈还会一捆儿一捆儿的背回来放到他的小房子里。李老头家的那老窑洞,似乎沾染了灵气,窑洞顶儿上的枸杞子更是疯长,一年一年的旺。
七闷儿发现,不时地有小车儿停在大槐树下李老头儿的房子前。城里会专程来李老头儿处讨要他拾掇起来的枝枝杈杈花花草草哩。就李老头儿采摘晾干的枸杞子,城里面超市多得是,但还是有人远远地颠簸着来讨要。
“李老头儿这里枸杞子一类山货,纯天然。”
“有些蒿草一值钱,边有人大面积大面积的种植,一袋子一袋子的往地里扔化肥,见天的打药呀打药,产量是正经的高了,蒿草可都不是正经蒿草了,再好的药方子,用这蒿草能配出舍好药呢?”
“怪不得城里人不要超市的枸杞子就要想李老头儿讨要,是来讨要纯天然的枸杞子了。”
其实,李老头房子前面晾晒的枸杞子干净不用说,一颗一粒的一准儿都是李老头自个儿在野外采摘的,人是实诚人,货是地道的山货!
4
有人说是老人家念经的诚意感动了神仙,有人说是老人家遍行的善意积聚了灵气,反正,李老头在大槐树下那两间小房子里住了没几年,李家添了一对儿龙凤宝贝。老人去世后,李姓一家大大小小在城里置了房产搬走了,那两间小房子一年一年的破败漏雨,村里为了安全就把拆了。大槐树西边不远靠着沟,那块儿便又成了垃圾场。
一晃好多年过去了。
七闷儿搬起指头想:现在村子里好像就没有姓李的了。大槐树边儿老李头那两间小房子早就不在了,倒是李老头儿家老先住过的窑洞,还结结实实的在,那荆棘围城的院墙高了宽了,那柿子树,那柿子树下李老头整整齐齐垒起来的打凿过的石头,特别是窑洞顶儿那一丛一丛的枸杞子初冬万物萧条的时候鲜红鲜红的扎眼,好一些枝条更是斗气似得疯长,把胳膊长长的伸展开来,炫耀着红红的枸杞子,炫耀着地道的山货……
(责任编辑:杨志强)
小说编审:张 辉 微信号:zhanghui750525 诗歌编审:姚 哲 微信号:8913480散文编审:杨志强 微信号:yzq13734283479图文编审:姚普俊 微信号: yqwyzfq
发刊制作:师郑娟 微信号:szj872668752小说投稿:3295584939@qq.com散文投稿:3118633192@qq.com诗歌投稿:347468290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