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第一》简译与初解

上古天真论篇第一

上古,谓所生之来,在时间上从生命的源头处探索。天真,天一始生之真元也,这说明了生命如何从无到有的。论,以上古天真作为论述的核心。从源头去追溯,知其源流之变,这是古典学术的一个核心要义。之所以对经典解读感兴趣,主要是想练就一项本领,庖丁解牛的本领,这便是做经典解读的目的之一。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

翻译:曾经有一位圣人叫黄帝,刚出生就很神奇比一般人有智慧,婴儿的时候就能说话,幼儿的时候很听话持守正道,长大了后敦厚守信敏捷通达,成人后王天下。

评析:本书的第一主角出现了,是一个天才型的人物,并把天才发挥的很好,又敦厚,可谓刚柔相济,这是圣人王的形象,在古希腊是哲学王。黄帝带着传说性质的圣人,后人谈起黄帝之时,总是有意无意将其神化,在翻译的过程中,有一个原则就是每个人都是正常的人,不是超人,但可以是天才,超越了一般人,但其超越与他的学习、用功是不能分开的,并且一般人有他那样的机缘,也是可以有他的成就,这就是翻译的过程中以人为本的原则。

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

有一次向自己的老师问道:我听说上古的人,一辈子可以活超过百岁,到老了行动还便利,现在的人,到了五十岁就不行了,身体衰老,行动不便了。难道是世道变化了吗?人将逐渐失去养生之道了吗?

评析:这里涉及到古今之变。并从两个方面考量生命,一个是活多久,一个是活得健不健康。(天师,尊称岐伯也。天者,谓能修其天真。师乃先知先觉者也。言道者,上帝之所贵,师所以传道而设教,故称伯曰天师。度,越也。度百岁者,百二十岁也。)

⊙度百岁,是按照字面意思100岁呢还是120岁?或者一个长寿的虚数?

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白话】岐伯回答说:上古的人,那些明道的人,效法阴阳的变化规律,应和阴阳之法度和定数,饮食有节度,起居有规律,按规律劳作,所以能够身体与精神都能得到保全。进而能够活到天年,百岁以后才离开世间。现在的人不这样,过度饮酒,并认为这样挺好,醉醺醺地回去休息,纵欲无度,从而耗散身体的元气,不知道保持身体的健康,不知道调节好自己的精神,只追求短暂的快乐。这样逆着自然的规律活得快乐,起居没有节度,所以到了五十岁时身体各方面都过早地衰老了。

评析:古人顺道而养生而能终其天年而动作不衰。今人逆道而害生,只求短暂的快乐而耗生,过半百就衰老了。这就是古典生活方式与现代生活方式的对比。

⊙古今之变的问题,并非是崇古薄今,而是事情的发展总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从纯粹到驳杂,这是自然规律。上古之人,没有那么多欲望,内心有敬畏,顺着自然生活,这是一种很自然的状态。我们可以看到,野生动物是很健康的,但我们不可能再做回野生动物,但是我们人类很好的一点就是学习,象形取意,从万事万物哪里学习,从上古时期,最有智慧的一群人学习。

⊙人从禽兽中脱离出来,就是人有了觉性,开始学习天地万物,开始积累知识,开创文化。华夏文明在开创期就有很高的起点,就在于其学习恒久不变之道,天地之常道,并能在生活里合于道而生活,这是很了不起的地方,这是一个极为理性的民族。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澹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白话】上古圣人治理下的社会,那时的人都知道对于虚邪贼风,都因时而避开它,生活闲适安乐守静身体通畅,真元之气在体内饱满运行无碍而内邪不生,精津充沛,元神饱满,时时刻刻把外邪抵御在外,疾病怎么会有呢。所以呢,心志安闲欲望就少,心里安乐就不恐惧,劳作时身体累而不会觉得疲倦,身体通畅气顺,民众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对幸福生活的愿望就实现了。于是逐渐地把食物制作得精美健康,可穿的衣服也多一些选择,日常的生活里多一些欢乐,大家不相互攀比,这是一种质朴的生活方式。这样也就不会沉迷于是嗜欲,不会被淫邪迷乱其心,不管是聪明的愚笨的,还是贤能的不贤能的,都不会对外在惧怕,从而过上顺应自然规律的生活。之所以能终其天年而动作不衰,就是內德全而不惧怕外在的危机而能终其天年。

评析:这里讲了圣人王治理下的社会民众的生活状态。其实是讲了君王如何治理天下的问题,合于老子的小国寡民,虚其心,实其腹。

⊙圣人治理天下,是内圣外王之道的体现。圣人和一般的民众在担当上是不一样的,圣人有为天下立法之则,给民众一个好的生活环境。民众呢,能够在一个安定的环境里,自由地过上一种简朴合道的生活。

⊙对于一个人来讲,身体好了,真气从之,精神内守,就不怕外在的虚邪贼风。而对于国家来说,也会受到国家之外的侵扰,这也是“虚邪贼风”,就需要这个国家的强大,就需要上下一心,有着强大的自保能力,因此军事就产生了。这就类似于人体的免疫系统。

帝曰:人年老而无子者,材力尽邪?将天数然也?岐伯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白话】黄帝问:人到了年老就不能生孩子了,是身体的原因呢?还是天数使然?岐伯就回答道:女子七岁的时候,肾气饱满,这个时候换牙齿长头发;十四岁的时候,阴精就有了,任脉通畅,太冲脉旺盛,月经按时到来,到了这个年龄就可以生孩子了;二十一岁的时候,肾气滋养全身,会长智齿并且长到头,不再长了;二十八岁的时候,筋骨生长坚固,头发长得很长,身体也很强健;三十五岁的时候,阳明脉开始衰竭,面部缺水,也开始掉头发;四十二岁以后,三阳脉从上部衰老,面部不再润泽,白发开始长出来了;四十九岁以后,任脉衰弱,太冲脉不通,没有阴精,排卵通道不通,不再排卵,形体有所损坏就不再能生孩子了。

评析:女性的身体七年一大变。这就是身体变化之术数,为什么会这样呢?

七,属于少阳之数。八,属于少阴之数。女子为少阴之气,男子为少阳之气,以少阳配少阴,阴阳相合,乃得中道。老子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阴阳冲和,乃能生成形体。这是易医会通处。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就是这个意思。

⊙天葵,从十天干配五行角度看,葵水,就是阴水之气。对应足少阴肾经。七岁的时候肾气盛了,十四岁的时候,天葵来了,那么这个天葵是葵水之气吗?这个时期就是我们常说的第一次月经,就是初潮。这个时候雌激素开始在体内生成,可能就是天葵。

⊙任脉:属于奇经八脉,有”阴脉之海“之称。任脉起于胞中,止于下颌,共有关元、气海等24腧穴。此经主要有调节阴经气血、调节月经的作用,主要治疗经脉循行部位的相关病症。据《灵枢·五音五味》记载:“冲脉、任脉皆起于胞中”。胞中,也是《难经·六十六难》所说的“脐下肾间动气”所在,一般称为“丹田”,指督、任、冲脉之气均发源于此。

太冲脉,冲脉的“冲”字,含有冲要、要道的意思。冲脉以胞中为源头,上至于头,下至于足,贯串全身,为总领诸 经气血的要冲。冲脉能调节十二经气血,故有“十二经之海”、“五脏六腑之海”和“血海”之经气血的要冲。

  

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泻。今五脏皆衰,筋骨解堕,天癸尽矣。故发鬓白,身体重,行步不正,而无子耳。

【白话】男子八岁的时候,肾气充实,头发长的快,也开始换牙;十六岁的时候,肾气旺盛,生天葵(雄激素),精气容易外溢(遗精),已经到了生孩子的年龄了;二十四岁的时候,肾气恢复正常,筋骨强劲,开始长智齿,并长到最长;从三十二岁开始,筋骨长到最强壮,肌肉丰满;四十岁以后,肾气息衰弱,开始掉头发,牙齿开始松动;四十八岁以后,阳气在面部开始了衰竭,面部也不在润泽,没有光华,头发和两鬓开始发白;五十六岁以后,肝气枯竭,筋不能正常运动,人不怎么灵活了,阴精衰竭,精气变少,肾脏衰弱,牙齿、头发脱落,形体衰弱到极限。六十四岁过后,牙齿头发都快掉光了。肾主水,接受五脏六腑的精气而储藏起来,所以说脏腑强盛,才能有精液的排出。六十四岁后,五脏都衰弱,筋骨松懈无力,阴精枯竭,所以头发双鬓斑白,身体沉重,走路不稳当,也不能再生育孩子了。

评析:男性的身体变化周期为八年,比女子多一年,也从一个侧面说明男性整体发育、成熟比女性晚,这一点是有目共睹的。

⊙正常发育的男生十六岁前后,可能会经历“梦遗”,不了解的男孩会恐慌或者很不解。笔者也经历这一阶段,记得那个时候胡须也长得快,*毛也是突然间长出来,前几天我和妻子讨论说什么时候给孩子进行性教育的时候,我说,我家娃才两岁,还没到时候。什么是时候,天葵至的时候。

⊙肾藏精,是先天之本。所藏是五脏之精,所以肾藏是人体的仓库,用来储藏生命之粮草,不能随意地损耗。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这就是随意地开仓放粮,那么平时之用就少了,就“节衣缩食”,体现在身体上,就是精神萎靡,过早衰老。人要做好自己的仓库的管理员,粮草出入登记,审核,不能瞎搞。

  

帝曰:有其年已老而有子者何也?岐伯曰:此其天寿过度,气脉常通,而肾气有余也。此虽有子,男不过尽八八,女不过尽七七,而天地之精气皆竭矣。帝曰:夫道者年皆百数,能有子乎?岐伯曰:夫道者能却老而全角,身年虽寿,能生子也。

【白话】黄帝问:那么为什么有些人年老也能生出孩子呢?岐伯说:这是因为这样的人天寿比一般人长,气脉能够保持通畅,即便到老了以后也能保证肾气有余。虽然如此,男子到了六十四岁,女子到了四十九岁,也就不能生育孩子了。这是因为体内的天地精气都枯竭了。黄帝问:那么得道的人,能活到超过一百岁,到了六十四岁以后,还可以有孩子吗?岐伯说:那些得道的人啊,能够防止衰老而保持身体的健康,虽然到了那个年龄,却依然能够生育后代。

评析:得道之人是例外,他可以反常规,超越一般规律,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得道之人,懂养生之道,知道身体损耗的规律,就能反其道而行之,修身养性,减少“肾精”的损耗,又注重补元气,所以能保持身体的强壮。

黄帝曰: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其次有贤人者,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辩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协议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

【白话】黄帝说:我听说上古有真人,能够支配运用天地之力,掌握阴阳运动的规律。能够呼吸的天地之间的精纯之气,令精神内守,身体各个部位内外协调若一。所以能够活得长久,这就是得道而长生。中古的时候,有至人,德性醇厚并体悟大道,与天地之间阴阳的规律相合。身心状态、起居、生活方式等随着四时作相应的调节,能够超越世俗的干扰。精气充满,精神饱满,自由地生活于天地之间,能够听见、看见一般人听不到看不到的东西。这样的人,也能比一般人活得长久,也可以把这样的人归于上古真人那一类。

其次有圣人,身处于天地之间,和谐万物,顺从八风的变化规律,有些适当的欲望而不脱离世俗生活,没有愤怒之心。生活在红尘世俗里,外在不被事务劳累身体,内在没有思想的冲突和忧患。生活恬淡愉快,自得其乐。所以呢,形体不衰老,也可以终其天年。

还有就是一些贤人,能够效法天地的变化,取象日月之运行,分辨星辰之位置,因应阴阳之消长。顺应四时的变化,效法上古真人。其行合于天地大道,也可以增加寿命活得比一般人长久。

评析:提挈天地,这四个字,很了不起。立了人与天地的关系,人与天地不是主宰与被主宰的关系,而是天地人三才,各自具有独立性和平等性,虽然人是天地所生,而人又是自由的,自主的存在,其可观察天地之运行规律而能把握天地,这就是黄帝阴符经首句所言:“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

⊙提挈天地的具体做法就是把握阴阳,天地就是大阴阳,内外是阴阳,一呼一吸也是阴阳,阴阳可大可小。

⊙庄子也有真人的形象,“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吾以是狂而不信也。” 可与黄帝内经的真人相参照。

⊙庄子天下篇里,圣人之上有三种人,天人、神人、至人;圣人之下有君子、百官和民,黄帝内经中修行有成之人有四种,真人,至人,圣人和贤人。相互之间是有渊源的。庄子所论更为整全,黄帝内经只论修行有成之人。在逍遥游里,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这里是从“无待”的角度谈三种得道之人。我们可以说,黄帝内经和庄子的思想具有一贯性,庄子注重心的超越和生命的无待,而黄帝内经注重养护生命之道,注重长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