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绍兴人9次自杀,穷困一生!却誉为明代第一才子,圈粉古今一线书画大咖!
作者丨月老
徐
渭
郑板桥说:“我是他家门下狗”
黄宾虹说:“他三百年无人能及”
齐白石说:“恨不能早生三百年,
为他墨理纸,哪怕他看不上我,
我饿死在门口也不走。”
可谓是爱的深。
然而他的一生却是
一生坎坷,二兄早亡
三次婚姻,四处帮闲
五车学富,六亲皆散
七年牢狱,八试不中
九番自杀,十堪嗟叹
01
1521年,徐渭出生在浙江绍兴的一个官绅家庭。徐渭的族谱记载,徐氏先祖因触犯刑律被发配贵州充军,隶属军籍。贵州地理偏僻,文化水平普遍低下,而浙江绍兴的文化却是极度发达。
当时的明朝制度,允许军籍子弟参加科举考试,徐渭的父亲就是凭借军籍的身份一举考中举人,至此去掉罪名的枷锁。徐渭出生的时候,父亲已经携带家眷回到了祖辈心心念的故乡,浙江绍兴。
徐渭出生后不到一百天,徐渭父亲就被疾病夺去了性命,家境又开始走向衰落。徐渭的嫡母是苗族人,生母是嫡母带过来的陪嫁婢女,好在嫡母对年幼的徐渭视如己出,因此徐渭的童年过得倒还惬意。
母亲对徐渭的期望,是像徐渭父亲那样通过科举光宗耀祖,改变家族命运。天资聪颖的徐渭,6岁进入私塾读书,8岁试着写科举考试的八股文,10岁能够下笔如流水,得到了当地县令的赞扬,并被看作振兴绍兴徐家的希望。
此后的十年里,徐渭共参加了八次乡试,命运却总是和他开玩笑,举人功名对他来说像是唾手可得,而又无能为力。
37岁的徐渭为生计所迫,做了浙江巡按监察史胡宗宪的幕僚,这份用以生计的工作对徐渭影响颇深。胡宗宪对徐渭有知遇和提携之恩,徐渭在参加一次乡试前,主考官一前来参拜胡宗,胡宗宪都无不疏漏地叮嘱他们好好关照一个叫徐渭的失意オ子。那一天有个考官因事来晚,胡宗宪也就忘记和他打招呼了,谁知道乡试揭榜那天,批阅徐渭书卷的正是那位考官。凭才学和靠关系,徐渭都试了个遍,结果无一例外地落榜不第。
02
读书,真的需要有天赋。
张元忭与徐渭,同为山阴人,又是至交好友,人家一考就考上了状元。
张元忭
张元忭(1538年-1588年),字子盖(子荩),别号阳和,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末散文家张岱的曾祖父。明隆庆五年(1571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万历中为左谕德兼侍读。
张元忭生有异质,以嗜书如命而闻名遐迩。然而他体质羸弱,年少时,母亲经常告戒他不要学习太过劳累,因为怕母亲发现,他便将油灯藏于幕帐里,待母亲熟睡之后再挑灯诵读。
明代状元府遗址。当今学者陈桥驿先生祖上买下此宅。位于绍兴市区人民路。1989年拓宽人民路时拆除。今市地税局为其原址。
徐渭就是考不上,再复读,再高复班,始终考不上。只好读职业技术教育之类。先学习琴艺再学习剑术,后拜王阳明的弟子季本为师,学习心学。最后做了胡宗宪的幕僚。
在一次政治运动中,徐文长脑子出了问题。
徐文长又一次狂病发作中,因怀疑继妻张氏不贞,将她杀死,因此被关入监牢。
其中援助最为有力的,是翰林编修、老友张元忭。
徐渭杀妻入狱,论罪当死。
张元忭疏通在京做官的绍兴籍人士,终使徐渭大赦脱狱,借万历皇帝即位大赦之机获释。这是1573年的事,徐文长已经五十三岁了。
1575年(万历三年)文长55岁。应老友邀请,参加张元忭主持的《会稽县志》编修工作。
张元忭亡故后,徐渭拄着木杖,穿着白衣到张状元府邸,扶棺恸哭。
除此,一直闭门不出。
最后在“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 的境遇中以73岁高龄结束了一生。
BY 老陈一老汉
03
历史总是公平的。文长成了一代大师,故居、墓保存至今。青藤书屋为中国青藤画派发源地。
BY tl241713
而张老,至今什么都不存。只有几本书。
500年后的今天徐渭诞辰500周年之际,绍兴人民再次修复故居周边环境重建纪念馆。
如徐渭有知,当含笑九泉!
04
机智、好打抱不平......徐文长的故事在绍兴人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中代代相传,流传至今。
利济桥位于新河弄对面的府河上,1979年下半年开始拆桥填河。它简单得只用三条青石板搭在桥墩上,桥下够一条大板船挤过。桥面狭小得只够二个人平着走,两边摆两块栏石,一脚髁高,可供路人坐下休息。上下桥比较陡,有十几个石阶。
这桥虽然小,却因有关徐文长的一个故事而扬名。
传说明朝年间,有一天早上,有个穷人死在利济桥上,因为是死在界线上,两个县互相推诿,谁也不来收。暴尸数天,两岸百姓只得摇头感叹,这事传到徐文长耳里,愤懑与不平的他,心生一计,取来纸笔,出卖利济桥,贴于桥旁。两个县令见此,无奈只好共同处理了此事。
于是中国又多了一个成语“山阴不管,会稽不收",意相互推诿。
此为原桥位置(停车处)
解放路供销超市对面
05
绍兴府同城分山阴,会稽两县。南朝以来,桥东属于会稽县,桥西归山阴县,因此桥下的这条小河谓之府河,是我国为数不多同城而治的界河。
府河是从南门流入,经舍子桥、大云桥、清道桥、县西桥、日晖桥、利济桥折而向东,过小江桥,探花桥、香桥等出昌安门,北流入三江口(入海)。河西是山阴县境,河东是会稽县境。故同处一城,世居笔飞弄的蔡元培、和畅堂的秋瑾自称山阴人,世居都昌坊的周豫才(鲁迅)、宝佑桥的周恩来自称会稽人。
府河就是绍兴山会两县界河。只剩下大云桥至南门段。站在大庆桥面朝北,右为会稽县,左为山阴县。
古小江桥位于绍兴市区萧山街口,大江桥侧,南北向跨古运河的单孔半圆形石拱桥。因金紫光禄大夫,著名文学家的江文通故居所在,故名江桥,始建于宋代。
界河水还算清
该桥是古代山阴、会稽两县的重要分界桥。
旧时绍兴民间有联:“小江桥,桥洞圆,圆如镜,镜照山会两县;大善塔,塔顶尖,尖如笔,笔写五湖四海。”及言绍兴城内古小江桥与古大善塔相映成趣之美。
山会两县界碑立于小江桥边,字为永作屏藩意为两县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永做好邻居,好朋友。
全国少有,十分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