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槐轩 | 刘伯谷:简述槐轩学说传承体系兼论法言坛

刘伯谷先生口述槐轩之四

简述槐轩学说传承体系兼论法言坛

(根据2012年5月1日刘伯谷先生在双流县档案馆举办的槐轩学说爱好者切磋会上介绍槐轩体系的发言整理,标题为整理者所加,已经先生同意)

2012年5月1日刘伯谷先生在双流县档案馆介绍槐轩学说体系

一、槐轩学说的传承、与三教关系及目的

今天我们到这里学习欧复克先生对于槐轩学说的理解,我是抱着学习的态度来参加这个会的。既然来了,研习会还是要喊我说两句。今天很多研习会的同学聚会到一起,我想借这个机会,再根据我所了解的槐轩学说,作一个大概的,或者叫做简单而概括的一个说明,或者说是我个人的理解,供大家在研究学习槐轩文化的过程中参考。

(一)槐轩学说的传承与三教同源

德国学者欧复克博士作《老子隐居之所  从<天社山志>一书了解槐轩门人对一座道教名山的改造》的学术报告。
正如刚才欧复克先生讲的,槐轩它是有传承的。槐轩学说不是随便从地底下冒起来的,它有一个传承关系。这个传承关系,我们可以这样讲,是老孔一直到孟的这么一个传承关系。具体说起来就是老子,后世所谓的道家,然后是孔子、曾子、子思、孟子,是这么一个传承关系。所以把这个道家和儒家分成两个东西的话,这本身是不科学的。因为有道家老子的时候,从西周到东周,根本还莫得儒家这个称呼,也不存在后世所谓的儒释道三教这个问题,这个是在“两汉八代”以后,才出现了所谓“学变教”的这个现象。什么叫学变教?道学变成道教,佛学西来变成佛教,儒家也把孔子一下推出来成立儒教。哪里是个教哟!当然,到了后来就讲成了“教也者,宗教也”,那就更莫名其妙了,这是后来的说法。所以,按槐轩的理解,道学、西方来的释迦牟尼的佛学、孔子继承老子以后的儒学他们不是三个宗教派别,所谓的三教是三个学,应该这样来理解。对所谓的儒学也好,道学也好,佛学也好,槐轩四个字说得很好,叫做“三教同源”。什么叫同源?也就是武汉大学哲学专家萧萐父教授所讲的“阐三教之精微。”所谓这个教,是三种学派、三种学问。三种什么学问?做人的学问。不管是老子的道学也好,从西方来的佛学也好,孔子的儒学也好,这三种学都归根结底落实到做人这个问题上,这就是三教的精微,这也就是所槐轩讲的三教同源。恐怕我们在了解槐轩学说,在研究槐轩跟道教和佛教的这些关系的时候,首先应该要把这个问题明确了。

刘咸炘先生《学变图赞》

两汉八代以后,道教成了一个宗教,佛教成了一个宗教,儒家也成为一个所谓的儒教,大家都忘记了祖先的教导而互相攻击,一直到清朝也是这样子。槐轩因此出来反对这种现象,他认为三教同源,认为三教主张是一致的。那么,又咋个来解释后代三个学说要相互打捶(打架)呢?槐轩这样解释,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们没有了解到各自祖先学说的精微所在。当然,更不理解老子是孔子之师,刚才欧复克先生这一点说得很明确了。孔子适周问礼,不是问所谓一般的礼节,而是了解做人的精微,是了解这个。用我们现在研究槐轩学说已经入了槐轩门的同门来讲,说再简单点精微就这么四个字,一个“静存”,一个“动察。”欧复克先生也是理解了这个的,这也是我们曾经研究的,而且欧复克先生现在也就是按照这个观点来理解槐轩学说的,而不是把它单纯看成是个宗教。就像佛家也好,道家也好,完全把它们看成是个宗教,而忘记了释迦牟尼佛祖、道家老君本身的这个宗旨。佛家也好,道家也好,儒家也好,始终不忘记讲三个字,这三个字叫做啥子啊?叫做“性道教”。
性道教三个字,我们来把它说得容易懂点。第一个,什么是性?“天命之谓性”,讲天命的,讲先后天。第二个,什么叫道?“率性之谓道”,揭示人的本质的,指导人去的路,按照性的要求,本性也就是仁心,按照这个东西去做一些事情,就是率性之谓道。第三个,什么叫教?“修道之谓教”,按照当时当地社会发展的情况,根据实际进行正信正直的教育,这就叫作教。这也就是《中庸》开篇的头三句话,“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性道教。以前青羊宫三清殿有个我祖父(子维公)送的匾,上面四个字“谓性道教”。这就是说,什么是这个儒家、道家、佛家的共同的东西啊?就是性道教这三个字,也就是《中庸》上开章明义的三句话,“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这就是不管道家老子也好,西方的佛家释迦牟尼也好,孔子也好,孟子也好,他们都是讲这个东西,这就是槐轩所讲的三教同源,三教教人的根本道理是一致的。恐怕要了解槐轩,我们首先就要了解这个东西,了解槐轩三教同源的思想。
整个槐轩的书,恐怕大家都在看,槐轩是不反佛的,槐轩更不反道,因为道跟儒两个是一家,是老孔这个系统。我刚才说的老孔曾思孟,这是个系统,是个学说,要讲学术,这个也叫作学术系统。这个是我想今天要想说明的一点。

(二)槐轩之道是做人之道,目的是成己成人

第二点,我就想说一个啥子问题呢?我想说槐轩学说究竟它包含哪些内容,这个说起来很简单,但是了解起来却很重要,必须要了解。对嘛!既然说到槐轩的学说,它究竟是道呢?是佛呢?是儒呢?你说槐轩究竟是儒家、道家、佛家哪一家?作为我个人的理解,它既是道家,又是佛家,更是儒家,你要把它扯成三块儒释道的话,那它三教都是。所以,我们看到凡是我们槐轩主持修建的庙子,有时候看起来有些不能令人理解。比如说我们以前的延庆寺,你从门口来看就是个灵官楼,纯道家庙子的形象,道家才是灵官站到庙子外面嘛,是不是啊?现在青羊宫一走进去就是灵官嘛,他是道家的守护神,对不对呢?我们老宅以前就在那条纯化街,就是现在的锦江礼堂,那条街有个大的延庆寺,就在我们住的对面,大门就是啥子?灵祖楼。灵祖楼进去,第一层川主殿,川主殿进去是文昌殿,文昌殿后头是韦陀殿,韦陀殿后头是大佛殿,大佛殿后头是三元殿,上头是斗姆殿。这简直是一个大杂烩庙子,里面既无道人,也无和尚,所以人家一来看,你这个究竟是个啥庙子哦?道道庙吗?佛家庙哦?我们说,你说它是道教庙子也可以,说它是佛教庙子也可以,后头还有个供孔子的地方,你说它是儒家的一所学校也可以。
所以研究槐轩学说,我想说明这么一个问题,不仅不能够把佛家,当然更不能把道家跟孔孟对立起来,我们甚至于还要从它的精微处着想,从它的落脚处“三家是一家”着想,而不是后代那些和尚也好,道士也好,他们的看法。请大家读槐轩的著作,槐轩是把他们与三家区别开了的,槐轩喊后头的道人,我们喊的道士哈,他喊作羽流之士。现在除了高僧大德而外,一般的羽流之士、一般的和尚、一般的道士是不能够完全代表佛家道家。当然,这说明了一个问题,说明佛家的真谛、道家的真谛遗失了。儒家同样如此,孟子而后就已经断了,这就是早在唐朝时著名文人韩愈所讲的“轲之死,不得其传焉。”孟子死后,孔孟之道、老孔之道就断了。
正因为如此,槐轩才发愿,才有这个想法,也才有“订正六经”这个做法。他不是有一首诗,“浩荡乾坤余一老,形神不逐秋风槁”吗?他说,剩我这一个老头,虽然这一辈子年龄是老了,但是现在我认为自己还没有老,我形神还不逐秋风槁,我还有精神。但我这个精神要用来做啥子?“六经订正付尔曹,孔孟而后知心少”,我就要来注解四子六经,把四子六经都搞好,还四子六经的本来面目。所谓四子六经,就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子,六经就是《诗》《书》《易》《礼》《春秋》,还有失掉的一个《乐经》。他说,我的任务就是来注这个四子六经,所谓给它加注,还它的本来面目。还它本来的什么面目?做人之道的面目。所以,研究槐轩学说不是研究那个虚无缥缈的东西,而首先是这一点,槐轩注四子六经的目的只有一个,四个字“成己成人”。除了让自己成为好人而外,成为圣贤而外,还要帮助别人也成为圣贤,这就是槐轩的成己成人之道,槐轩一辈子评注四子六经,也是为了达到这个成己成人的目的。
请大家注意,这四个字当中缺一个字都是错误的,都是不全面的。当然,首先成己,“不能正己,焉能正人?”首先要成己。但是成己不是目的,不是你研究孔孟学说的目的,目的是啥子啊?成了己过后,还有一条,还要成人。也就是《大学》上面所讲的,从格物致知讲起走,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到最后齐家治国平天下,朱子讲的八个条目。这八个条目,前头五个是成己,对不对?格物致知嘛,诚意正心修身都是说到自己、说到个人。但是,是不是修身就完了呢?修身没有完,修身才叫做开始,也就说成己才是开始。后头还有七个字,这七个字叫做啥子啊?你自己成了、自己好了不算好,你这叫“半截圣人”,还有半截要你去做,做好了才是圣人,叫做“齐家治国平天下”。自家好了,扩大到了小家,就是自己的家,就是父母、兄弟、夫妇嘛,是不是啊?首先要把家搞好!但是并没有到此为止,还要进一步治国,作为中国来说,治国就要看到中国的老百姓,然后再把它扩大,所谓“平天下”,就扩大到世人和整个世界了,这才是真正的圣人之道,才算完成了后半截。作为一个做圣人的人来说,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到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才叫做完成了完整的做人的愿望、做人的工作、做人要实现的最终目的。

(三)槐轩不是宗教

而在这个当中,确确实实不能否认以释迦牟尼为代表的佛家,不是说的佛教哈。所以请大家注意,我经常跟我们研习会的同学都讲了,我不谈佛教,不谈道教,当然更不存在谈啥子所谓的儒教,我是谈佛家道家儒家。是不是啊?我们不是宗教,刚才欧复克先生也把这个说得很明确,研究宗教不一定他就是宗教嘛。那么说研究宗教,槐轩研不研究?要研究,但是槐轩他主要不是在研究宗教,因此他不是宗教家。把槐轩认为是宗教家,那是你只看到槐轩的一点片言只词,或者看到槐轩学说的一角,你根本不理解槐轩的思想。所以第二点,我们谈槐轩跟这个儒,所谓跟佛与道的关系。

二、简述槐轩学说体系

(一)尧舜之道、老孔之道是槐轩学说之根

第三点,我想进一步来谈一下槐轩它究竟说的啥子呢?我想,我们研习会应该首先明确这一点,就是刚才说到萧萐父先生曾经给槐轩题了这么几个字,叫做“阐三教之精微”。我们就以“阐三教之精微”为题,来看它究竟说的什么。

我们举个例子,假如槐轩学说如像一棵大树,那么这棵大树的根是啥子呢?老孔之道。就是老子传孔子的,流传下来这个老孔之道,这就是槐轩学说的根。离开了老孔之道来谈槐轩学说,那就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因此我们来研究槐轩学说啊,一定要懂得槐轩学说的来源,先把这个前提解决了。槐轩学说的来源就是老孔,离开了老孔莫得槐轩学说。我刚才念的那诗,槐轩自己写的,“浩荡乾坤余一老,形神不逐秋风槁;六经订正付尔曹,孔孟而后知心少”,为什么要订正六经?因为槐轩认为六经当中的一些注解,有些是违悖了或者还没有完全理解孔孟之道的真谛,他是说这个问题。但他没有全否定,他说“孔孟而后知心少”,真正了解孔孟的是少数,他就愿意来成这个孔孟的“知心”,所以他来订正六经。可以说,槐轩一辈子就是在做订正六经的工作,这是他的主要工作。我们现在翻开《槐轩全书》来看,你看它最后印出来的书都叫作“晚年定本”,恐怕很多人没有注意到这四个字,这四个字很有意义。所谓晚年定本者,他晚年都还在继续搞这个东西。从他学习开始搞,或者说从十几岁、二十岁,一直搞到好久?八十八岁,他才把它定下来,所以他的《四书恒解》上写的都是“晚年定本”。往往有好多人没有注意到那四个字的分量,那就说明他是搞了一辈子才搞出来的,而不是三年五载他就搞了个《四书恒解》《五经恒解》出来。

《一老图》:孔孟而后知心少

所以我们是要把这一点搞清楚,假若说把槐轩之学作为一个树子,它的根就是老孔之道。那么,槐轩有了这个根,作为树子它一发起来,那它主干是啥子啊?它的枝叶又是啥子啊?一棵树子有主干、有枝叶嘛,是不是呢?老孔之道是它的根,它的主干离开了“四书五经”,那《恒解》莫得了。恐怕大家感觉得很奇怪,你说莫得了,《子问》《又问》不算?《俗言》不算?《约言》不算?其他的都不算啊?《下学梯航》这些都不算啦?我说的,其他的这些都是根据《四书恒解》对于四子六经的注解发起出来的。离开了槐轩的四书五经的恒解,那你就不要谈槐轩了,你就叫做不理解槐轩,或者叫做不全面理解槐轩。你说专门研究下《法言会纂》,研究下“法言坛”,算不算研究槐轩?我说算,但是我要告诉你,那不是槐轩学说的全部。体不体现槐轩学说?体现。是不是槐轩学说的观点?是。槐轩学说的这个观点是什么?孔孟之道。对不对?敲铛铛锵锵,唱的也是孔孟之道;那个法师在上面做法事,他念的仍然是孔孟之道啊,咋不是呢?但是它绝不代表槐轩学说的全部,槐轩学说的全部还是用槐轩他老人家本身的话来说,订正六经的那些东西,这就是他的精髓。
我们在学习《中庸恒解》也好,学习《大学恒解》也好,我们的根据是啥子啊?插句老实话,我是因为他们组织了这个研习会,弄得来蜀中无大将,所以我廖化也来权做先锋。根据我个人的理解,不一定很对嘛,提出来供大家学习,憋得来我说,讲了下《大学》,讲了下《中庸》。但是我会告诉大家一声,可以这样说,我只是当了个传声筒。我是看到《大学恒解》,看到《中庸恒解》,我自己的理解则不敢稍加丝毫个人的意思在里面,我等于在当传声筒。我都一再给我们研习会的人说,我自己莫得异见,祖先人他的四书五经的观点也就是这样子的。作为子孙,我也觉得个人读了那么多年的书,在自己的实践中也感觉得祖先人是对的。当然,这不仅仅我是他后代的问题,我觉得他说的话是对的,对于我的这一生,我觉得还是起了作用的,他教育了我,是不是啊?教育我做一个起码的好人。但是对于他老人家的观点,我不敢私自擅改,哪管一点一滴,我自己来当传声筒,最多呢,就我的理解来谈下感受,我一直都是这样的。
因此,了解槐轩学说,首先要把它当成一棵树子,根根是老孔之道孔孟之道。或者再说深层点呢?是尧舜之道!所以槐轩的《蒙训》上说的“尧舜禹汤文,武王同一辙;二帝与三王,万古之圭臬”,万古的标准就是这个“二帝三王”,尧舜禹汤文武嘛,再后头的周公孔子嘛,这是《槐轩全书》上经常提到的,它的根就是这个。

(二)《恒解》是槐轩学说的主干

谭继和、祁和晖教授主持整理的《十三经恒解》(笺解本)

那槐轩的主干是啥子?那就是从四书五经上来的,学习四书五经,研究四书五经,槐轩就把它取了个名字叫作“恒解”,就是四书五经的《恒解》。所谓五经嘛,《礼》是包括“三礼”哈,一般说成“七经恒解”也可以。为什么说“五经”跟“七经”呢?这个我解释一下。“四书”,就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所谓“五经”,就是《诗》《书》《易》《礼》《春秋》,这个我们所谓的五经本来是六经,有个《乐经》失传了,就只有五经了。咋个现在有些说槐轩又有七经恒解呢?这个是加了东西的。《诗》《书》《易》《春秋》这儿四个,《礼》是啥子?三个,所以一下凑起七个。《礼》是算的三个,他的书也是三个恒解,一个是《周官恒解》,这个是属于礼;第二个是《仪礼恒解》,这个也是属于礼;第三个《礼记恒解》,这个约称为“三礼”,“三礼恒解。”三礼恒解,把它作为一经来说,它只有一经恒解,所以就是《诗》《书》《易》《礼》《春秋》这个叫作五经,加上把《礼》分成三下,《诗》《书》《易》《周官》《礼记》《仪礼》《春秋》就这样变成七经,所以七经也是它,五经也是它。那么研究槐轩学说,主干就是这个东西,就是七经恒解。表现到对七经的恒解上,这是一个它的主干。

(三)实践活动是槐轩学说的枝叶,兼论法言坛

那么,槐轩学说除开主干而外,还有莫得其他?有,槐轩的实践。因为作为一个学说来说,你都要通过实践,人家学你这个主张,学你的不只是学道理嘛,要通过实践嘛。那么作为槐轩学派来讲,作为一个阐扬孔孟之道的槐轩学说来说,它这棵树子,它的主干是七经恒解,或者五经,或者我们再说宽点,把啥子《孝经》这些一下加进去“十三经恒解”,全部算下来的,这是它的主干,还有莫得枝叶?有。
第一个,办学。这就是我父亲继承的那一个,办“尚友书塾”。办尚友书塾,究竟是办来做啥的?它的宗旨是什么?目的是什么?我曾经写了一篇《成都尚友书塾史述》,在西华大学的《蜀学》杂志上发表了。我尽可能地把这个办学的宗旨体现到书塾的整个教材、教法、教学的实践,我都注意到了这个问题的,把它贯穿进去。归根结底还是归到哪儿呢?从文字上,学习孔孟之道;在实践上,体现孔孟之道。因为槐轩的观点也是我父亲的观点,他继承他的祖父啊,“学者,学为人而已”嘛。办尚友书塾就是学习槐轩的学问,就是学习老孔之道,就是学会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这是尚友书塾办学的观点,办学的出发点,也是它的归宿点。假若作为主干来讲,除主干而外,办学,这个是一枝,是主要的枝枝。

《尚友书塾季报》期刊

第二个,慈善事业。因为作为老孔的观点来讲,我们刚才讲了,不但是成己,成己叫做半截圣人。以前我父亲开玩笑对他学生说,不要当半截圣人哦。啥子叫半截?只管自己。我做好了就对了,我只要有凭良心做事情,我管你的哦?你这些我通不管,我只要自己问心无愧就完了。不够!这我父亲讲的叫半截圣人。那么全圣人应该是啥子啊?槐轩讲的既要成己,这个是前提,还有后半截成人,成己成人。当然,不能成己就更说不上成人,但是只管成己就叫作半截圣人,不能当半截圣人。因此他办教育帮社会教育人,他收学生嘛,这个不但是成己,而且要成人嘛,对不对呢?
除了办学,另外一个是慈善。慈善事业,这里头就包括《礼记》上前面说的那几句,“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体现这个东西,就是孙中山以前提到过的这个“世界大同”,就是那个东西。孙中山提出的“天下为公”,也从这儿来的。它是《礼运》上谈的,第一篇就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天下为公是一个前提。所谓天下为公,妇女都是我的姊妹,男的都是我的兄弟,我们是一家人,天下为公。然后“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讲信用,讲和气,具体来说就是“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自己的儿子是自己的儿,其他小娃娃也是我的儿;自己的父母是自己的父母,老年人比我大的,只要超过我父母的,达到我父母那个年岁的,也是我的父母,所以叫做“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这个是《礼运》上面讲的,这叫大同世界的表现。那么,慈善事业正也是本着这么一个前提来搞的,它搞的什么呢?对于穷的人帮助,有惜贫会,看不起病的人施医,买不起药的人施药。不但要做到这儿,而且还有扶贫,还有惜寡,还有惜孤,孤儿寡妇这些只要有困难的都帮助。不但活人要帮助,死人也帮助,死了莫得棺材的发棺材,莫得地埋的施地去埋,这个叫做义地。槐轩有一整套慈善的这个东西,这都是属于槐轩学说的内容。学说不是光说,学说也是主张,学说者主张也。主张,主张啥子嘛?把它说具体嘛?就是不要空说嘛!这个恐怕我们在座的,有看了那一次发的专门介绍关于我们慈善的那篇文章,我就不重复说它。
这是我们假说槐轩是一棵树,它的根是尧舜之道、孔孟之道,树干干就是“四书五经恒解”,而它发出来的枝叶,具体的来说,一个办书塾教育下一代,另外一个办慈善事业,“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礼记》里面《礼运·大同篇》上讲的,具体就要体现到慈善的事业,那么槐轩这棵大树,就跟你讲了两个枝叶了。
第三还有,那就是现在我们欧复克博士正在研究的,今天他没有讲到那一方面,因为那一方面是属于槐轩学说里头比较不大好讲的,实践的另一面,就是我们还有个“法言坛”。法言坛是不是一个独立的宗教组织?不是,不能这样。它不是一个宗教组织,它是体现孔孟之道的,体现什么呢?四个字“慎重追远”,它是体现这么四个字的,这四个字是《论语》上曾子讲的。什么叫慎终追远?要记得你的父母和祖先哦,那翻译出来就是这个意思。不要搞忘你是从哪儿来的,你是从你父母这儿来。莫得祖先,就莫得父母,就更莫得你哟。孔子对慎终追远很重视,在《四书》上有一句话“慎重追远,民德归厚”,只要能够做到慎终追远啊,人民的道德水平就提高了。为什么?这个假说要展开来讲的话,那就是《孝经》上说的,整个一本《孝经》就是在讲这个最根本的东西。

德国学者欧福克博士介绍法言专著Ritual Words

那么,法言坛这个组织就应运而生,槐轩把它看起了的,法言坛不是槐轩发明,我们在认真读一下就晓得了,这哪儿是一个专门去研究、只是去研究宗教的东西呢?并不是,它是借用宗教这个形式来传播孔孟之道。随便说去说来,办学也好,做慈善事业也好,最后说到这个建立法言坛,最后都归结到哪儿?孔孟上面。说得直白一点,利用你这个形式,利用这个后世,请大家注意,我都是这样举的哈,利用后世道教这种宗教仪式来,来做什么?传达孔孟之道。大家都没有看过《法言会纂》,我谈到这点的时候,恐怕跟欧复克博士,我们两个就有些心心相通。尽管大家都没有看过这部书,但是大体上我还是要说一下,这部书的前头有个序,那个序说得很清楚。哦?有人说槐轩是一个道门,是一个宗教组织,你看它不是有个法言坛啊?这个叫做“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可以这样讲,他根本不理解槐轩之学。这个我们刚才说了,只是一个枝叶,是利用这后世道教的宗教形式来表达孔孟之道,应该这样说就对了。欧复克博士就晓得这个法言坛莫得专职的道士嘛,解放前莫得。现在才有,现在在农村里头靠这个吃饭的才有,以前是莫得靠法言坛吃饭的,他各人都有他的活路,有他的职业,到了要做法事的时候,他几个把黄衣服一披起,帽子一戴起,他就可以上去去唱起来了。只有一部分人哈。

槐轩为什么要建立这个法言坛呢?他信宗教?他是要专门搞个宗教组织?非也!他是借用这个宗教仪式啊,来传播孔孟之道。恐怕大家对于我下这个结论的时候,可能还要打个问号。你光是这样空说,人家问到我,你倒是一句话来打发,人家喊你拿出具体东西来嘛,有没得?有,具体东西当然有。第一个,从《法言会纂》的序言来看,这个序言,我就不详细去介绍它了,序言说明啥子呢?它是利用这个宗教的形式,来传播他教人的孔孟之道,这个在《法言会纂·序》里面说得很清楚。为啥子他要想办个这个法言坛,这是一个它的来源,因为他(止唐公)回到双流,回到我们老家,他看到有些做法事的,文字很俚俗,一点不文雅。还有呢,看到里面有些东西不符合孔孟之道,他一辈子都是谈到孔孟之道的嘛,他咋个看得下去呢?他说好,正好我来改造它,我就来借用这个形式传播孔孟之道。我不是已经办了学校哇?我不是已经办了慈善事业呀?这儿我又找到个来传播孔孟之道的方式,实际上应该是这样子来理解。我已经办了学了,还开了“守经堂”刻了书来传播,也做了慈善事业了,我这儿再来利用这一个宗教的这种形式来传播孔孟之道。

为什么这样说?有什么根据?请大家翻开《法言会纂》五十卷,五十卷《法言会纂》从说的唱的做的,无一不是宣传孔孟之道,包括写的文书,它每年做那个宗教仪式,在供天供菩萨的时候,它要上文书,是不是啊?我给大家说,那个文书是年年我亲自动手写的,每年都是我写跟圣贤上的文书,而上的文书都是富有教育意义的,都是不外乎两个:“悔过”,检查自己,自己哪些做得不够;“发愿”,愿意做些啥子好事,不外乎内容就是这些,这个年年我在写。那就是说,通过这个事神啊,祭祀菩萨、祭祀神灵这种形式啊,来传达孔孟之道。

那么,大家可能要问哦,你敲起铛铛锵锵唱,是唱给死了的人听嘛?你在做法事的嘛?好像面对的人是哪个呢?死者。在农村,解放前城里头也有嘛,父母一死了,做五七或者做周年,就请些道道来,请些和尚来,铛铛锵锵一敲,就来超荐亡人嘛。我们做法言坛的时候,招牌是有超荐亡人。更重要的是,我父亲就把它说清楚了,我父亲在《推十全书》当中有一篇《告法言道士俚语》就把它说清楚了。我父亲那阵,三个月或者五个月,他要把那些能够做这个法事的法言道士召集起来,他要跟他们讲些道理。曾经就讲了这么一个事,他说你们在敲铛铛锵锵、在做法事、在照本宣科,哪个听?他们都敲脑壳,哪个听呢?超荐亡人嘛,那当然是劝亡人嘛。不是有劝亡啊,有荐亡啊,要事神啊,要事这个祭菩萨这些嘛,面对的是菩萨,面对的是亡人嘛。我父亲说,错了!你们在坛里面在唱,又唱又念的,主要的对象是哪个?是跟到你一起磕头的那些人。哎呀!当时底下听的人就惊了,这个话咋个理解?他说咋个理解,你看嘛,《法言会纂》五十卷里头说的一些话,除了有很少数是面对菩萨,希望菩萨施恩啊赦罪啊这些而外,其他都是在发愿的嘛。啥子叫发愿哦?检查自己,希望以后自己改正,该咋个做人。哎呀!这些人下去一看。哎呀!果然如此。懂了,我们做法事,主家请我们去做法事,主要任务是教育活人。对了!你也懂得槐轩建立法言坛的目的了。

这一句话,我想说明一个问题,究竟搞《法言会纂》和法言坛目的是啥子啊?纪念死人,当然有个慎终追远,更重要还有一条是教育活人。对了,这样理解,对于《法言会纂》,研究法言坛就全面了。我曾经跟欧复克博士,我们不止一次地都谈到了这个东西,交换了意见。这个东西不是凭我嘴头说,我们翻开《法言会纂》五十卷嘛,那个东西四大本,四大本你去细致地研究嘛,一个个研究它的文字,他的文字在这儿嘛。尽管是咿咿呀呀在唱,文字还在嘛,你不管是用长短句来唱也好,用五言律诗的形式来唱也好,用七言绝句的这个形式来唱也好,用七言律诗、五言律诗形式来唱也好,总而言之,你要看它内容是啥子嘛?都是教跪到后头磕头的人,绝大部分百分之八十是喊你们后头磕头的人听到。这个就对了,整个就理解了槐轩为什么要搞一个法言坛。

谈到这个地方,我们来小结一下,老孔之道是根,主干是研究学习贯彻四书五经的恒解,而辅以办学、慈善和祭祀,祭祀是属于法言坛这一方面的。但是这三种枝叶合起来都是为什么?是体现这个主干的内容,离不开这个东西。一句话概括,从学习到实践,槐轩无一不是为了贯彻实行老孔之道而形成的。

今天研习会一定要喊我发个言,我也没有准备,因为最近去做了眼睛手术,现在眼睛连看书都不能看,像字这些都看不到,我今天想到啥呢就说到啥,说得不合适的希望大家批评,假如说得觉得还值得研究的,希望大家去思考研究,就说这么多。

录入:刘松鑫

整理:刘松鑫  明  甫

校对:刘  驰  刘镛晋

审校:刘伯谷  刘镒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