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解析上热下寒体质

近一个月道长一直在外奔波,终于今天有时间更新文章了。最近发现在看过的众多体质里,上热下寒体质占了绝大多数。有的偏上热一点,有的偏下寒一点,这种体质中医在用药的时候就特别考验技术,因为纯阳虚偏寒体质直接用温阳补火之药即可,纯阴虚偏热体质用滋阴补血的药即可,而上热下寒体质用热药会上火,用凉药会拉肚子。

最常见的上热下寒,主要源自于肾虚,肾虚命门火衰,则脾胃动力不足,同时现在很多人顿顿都有肉,吃多了就更加容易堵塞肠胃,造成持续性的上热下寒。一般人的下寒并不严重,顶多只是便溏,腰凉,而上热的症状则多一些,表现为总是爱上火,牙痛,长痘,口腔溃疡等等。

这种因脾胃中焦阻塞的上热下寒,一般用半夏泻心汤,半夏15g,黄芩、干姜、人参、炙甘草各9g,黄连3g,大枣4枚,其原理以黄连降心火,黄芩清肺热,此二者为清上,半夏降胃气,干姜升脾,此二者为升降脾胃,人参,炙甘草补气推动药物运行,大枣起滋润作用,防止燥热伤胃液。

由于脾虚的情况很常见,所以大多数人都或多或少的有些这种症状,如果不严重的情况下,其实不用喝药,就每晚吃一顿萝卜炖大白菜,不吃米饭和其他,煮的烂一点,少放一点盐,坚持一周就会感觉脾胃清爽起来了,如果晚上感觉饿,也不要起来吃东西,饿一点才能让脾胃恢复通畅。

若是气堵在胸口,降不下来,可以在饭后喝点四宝粉,这个原理主要是靠西洋参与丹参降气,石斛滋胃阴,三七活血。要泡水喝,不能空腹喝,喝了会感觉饿,这就是气下来了。

中成药的话,可以饭后用点保和丸,若是有恶心想吐,吃了不好的东西,有类似肠胃感冒的症状,则可以喝几袋午时茶颗粒。

总的来说,还是要减少肉食,少盐多素,少坐多动,才是健康之本。药方都是用来治病症严重的情况,不是用来保健的。

再说一种较为严重的上热下寒情况,这种情况一般身体比较瘦弱,上身容易冒火长痘,下半身冰凉,且很容易拉肚子,此时用热药会加重上火,用凉药一点点就会不停的拉肚子。

这种情况,也有的被诊断为肠易激综合症,很多人会从肠胃上找原因,吃了很多固肠的药,却没有作用,其实这个问题有很多是厥阴经阻塞造成的。

这种体质一般瘦弱,体内血少而经络血管细,易淤堵,要么就是肝郁不得生发,无法顺利上升的肝木之气,下坠而造成容易拉肚子,而肝经不升,则胆经不降,所以上热下寒。这种体质一般吃的不多,一吃就容易饱,一会就会饿,因为体内的管道太窄了。手脚冰凉,因为血少无法供应四肢,而同时下焦寒凉肝气不升拉肚子。

符合这种情况的上热下寒,就不能用半夏泻心汤了,而是要选用乌梅丸了。

乌梅丸在经方中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存在,知道用以及会用的人也比较少,它是厥阴经的主方,主要用来治疗蛔厥,久痢,厥阴头痛,症见腹痛下痢、巅顶头痛、时发时止、躁烦呕吐、手足厥冷,蛔厥就是口吐蛔虫,一般是腹内温度过低,导致蛔虫不安而吐出。

所以乌梅丸除了能驱虫外,其主要作用还是治疗上热下寒,尤其是下寒偏重,长期动不动就拉肚子的情况。

乌梅丸的成分为乌梅三百枚 细辛六两 干姜十两 黄连十六两 当归四两 附子六两(炮,去皮) 蜀椒四两(出汗) 桂枝六两(去皮) 人参六两 黄柏六两

这个方子中,蜀椒,附子温暖下焦,蜀椒也就是花椒即可驱寒,也可驱虫,出汗的意思是稍微炒一下,有点油性冒出来即可,这样比较容易发挥花椒油的力道。干姜温暖中焦,当归与桂枝生发厥阴肝经之气,细辛入经散寒。

主药乌梅则收敛上焦之气,降胆经相火,一升一降成一循环,同时也可以敛肠固脱,止泻。味酸又能入肝补液。

黄连与黄柏,都为苦寒沉降之物,一降心火,一降肾火,分别接力将气往下引回肾中。黄芩,黄连,黄柏,此三黄者都是降气之物,黄芩作用于上焦,黄连作用于中焦,黄柏作用于下焦,若是上热严重,乌梅丸中可加黄芩。

乌梅丸的制作就是比较麻烦,乌梅要用醋浸泡一晚后去核,然后捣碎做丸。所以若是懒得麻烦,就还是煮药比较好,或者能买到中成药也可以。

最后强调一下,如果没有下寒很严重,容易拉肚子的情况,一般不用乌梅丸,若是寒重热轻,要减少黄柏用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