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复襄阳会馆里诞生的红色资本家

不算现在修建的陕西路最漂亮的老建筑荣府,荣家在衡复的老宅至少有3栋老屋。

永嘉路387、389号鲁义士洋行荣智勋旧宅。

高安路18弄20号荣德生的私宅。1948年明确表示不离开大陆,并阻止三子将申新三厂拆迁至台湾。

建国西路296号荣德生之子荣毅仁及其夫人杨鉴清居住于此旧居。

法国式折中主义风格花园洋房建于1938年,砖混结构。粉墙、红瓦、落地的大玻璃窗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筑,建筑外墙的腰线和窗框镌刻着美丽的花纹。屋前绿茵茵草坪,花园里小桥流水、凉亭、假山和动物雕塑。

1945年起该宅为申新九厂使用,新中国成立后,申新九厂归属上海市纺织工业局。

1954年荣毅仁向上海市政府率先提出将他的产业实行公私合营,并在荣公馆的花园凉亭里签订了协议,为上海对私营工商业的改造工作起了积极带头作用。

“红色资本家”的称呼也由此得来。

1966年该房屋作为毛麻纺织科学技术研究所办公用房。

现为襄阳会馆。

这张照片在微博发过的5组铁艺里面一点不起眼。

拍这张照片时,一位老奶奶和蔼的问知道上面的字吗?我说是个荣字。她又说知道荣敬宗吗,我说就住在隔壁的陕西路上。

她告诉说当年她的伯父跟荣敬宗跑腿,赚的钱后,用金条顶下了房子,后来亲戚来上海多了,这个弄堂80岁以上的都姓荣了。荣家的老宅知多少。。。。

荣氏家族:

实业兴国、护国、荣国,以荣毅仁为代表的中国民族资本家族在中国写下了一段辉煌的历史。

荣宗敬的祖父荣锡畴做长途贩运的小本生意,经常驾着小船经太湖、吴淞江等河道往来上海。一百多年前战乱中荣氏家族的男人只剩下了一个,这就是荣宗敬、荣德生的父亲荣熙泰先生。

荣宗敬、荣德生兄弟俩是荣氏商业家族的第一代掌门人,是解放前著名的“面粉大王”、“棉纺大王”。

荣宗敬在14岁时离开学堂,到上海南市区一家铁锚厂当起了学徒。三年后,15岁的荣德生乘着小木船从无锡摇进了大上海。在兄长的引荐下,荣德生进入上海通顺钱庄做学徒,为几年后和父亲一起在上海鸿升码头开一个名叫广生的钱庄打下了业务基础。两年不到,荣氏兄弟便掘得了有生以来的第一桶金。

当年外国进口物资中,面粉的量是最大的。荣德生看出了面粉行业的商机,兄弟俩一拍即合。20世纪的第一个年头,荣氏家族事业迈出了其决定性的一步。

国民政府推行币值改革和限价政策,上海经济渐趋瘫痪。1948年荣宗敬的长子荣鸿元因套购外汇被国民党政府判处缓刑,后交了一百万美元才算了结。资金的外流,致使留在中国内陆的荣氏企业元气大伤。这让荣德生气愤不已,“生平未尝为非作恶,焉用逃往国外?”

最后关头,荣德生和荣毅仁父子经再三斟酌决定留在大陆。

上海解放后,荣氏企业面临困难,不仅资金紧张,原料也供应不足,国家通过发放贷款、供应原料、收购产品委托加工等方法,对荣氏企业予以大力扶持,实现了新的复苏。

荣德生父子加深了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感。

自1919年到新中国成立,荣家先后开办了上海中国纺织染工程补学校、江南大学、上海中国纺织染专科学校等,同时增设分设校内面粉、机电、化工、数理、商业、农业等许多专业系统,约培养高级人才1200多人。

从近代开始,荣家三代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荣宗敬和荣德生兄弟创办的企业是中国民族企业的前驱;解放后,荣毅仁支持中国政府的三大改造,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后,荣家第三代荣智健等人对中国市场经济、新兴民族企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