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崛昂藏、雄视百代的王铎
——前台湾国防大学教授 张梅驹
“破阵声威四海闻,敢移旧句策殊勋,王铎笔力能扛鼎,五百年来无此君”。这是启功先生对王铎的历史评价。以沉雄顿挫为本,以飞动变化为用,以排山倒海之力,横扫千军之势,形成雄强豪迈的书风,独领风骚,震古铄今,对后世影响深远,于今尤显。事实上,自明末迄今,面对王铎的书法成就,无不与予高度肯定,明代书法家黄道周称讚王铎“行草近推王觉斯,觉斯方盛年,看其五十自化。”高度推崇与期许如此,清代康有为也推许“宋人讲意态,故行草甚工,米芾得之,后世能学之者,惟王觉斯耳。”大师吴昌硕亦极力推崇“文安健笔蟠蛟龙”,“有明书法推第一”,东邻日本更尊为“神笔王铎”。
王铎 草书唐诗卷 匡时2011秋拍 成交价2357.5万元
一、历史悲剧、书史巨匠
王铎生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 ,卒于清顺治九年(1652) ,享年六十一岁,字觉斯,一字觉之,号嵩樵,别号烟潭渔叟,河南孟津人,故又称“王孟津”。王铎出身寒微,一生坎坷,生不逢时,三十一岁考中进士。涉政初期,满怀澄清天下之志,思有所作为,多次直言上疏,结果触怒权贵,险遭廷杖,一次冒犯崇祯皇帝,几遭获罪。明朝后期各种矛盾日益加剧,社稷江山摇摇欲坠,在翻天覆地的变化中,王铎无法逃脱在这悲剧时代的悲剧命运。从明朝臣子沦为“贰臣”,其内心的矛盾与郁闷可想而知,有志难伸又归隐不得,后又受到清廷的猜忌与监视,于是不时纵情声色,似乎有意以自暴自汙的行径,来掩饰其悲凉的心境。然而,在书法的领域,依然勇猛精进,从未稍懈,王铎在深重的矛盾冲突抑郁痛苦中,诗书画却成为精神上、心灵上的避风港。诗以言志,诗中字字蘸著血泪,道尽离乱人生,忧伤痛苦的真实告白;丹青以画喻志,在残破崩解的时代现实,建构其精神家园,寻觅心灵上片刻的安宁。王铎的美学思想是多方面的,在诗、书、画中,诗是灵魂,加上画的意境,滋养著书法,倾诉郁勃之气的是狂草,并将之推向诗、书、画交融的艺术高峰。雄剑倚天,长虹驾海,枯笔缠线而老笔纷披。固然,现实中的王铎个人,背负著屈辱与折磨,然而,却为中国书法史,留下熠熠生辉的墨迹,成为光耀千秋的巨匠。
二、博涉多优、独辟蹊径
史上最为深远的书学源流是二王体系,王铎对二王有著特别的偏好,不但推崇二王,且以“先祖”称之,常于临帖之后,题上“临吾家逸少帖”,以示文化血缘的正统与骄傲。十三岁开始临习《圣教序》、《兰亭序》,浸淫其中且出类拔萃,尝自谓。“临王三年,字字毕肖”,得王羲之的劲健风骨,取王献之的飘逸体势,王铎留下一段著名的跋:“予书独宗羲、献,即唐宋诸家皆发源羲、献,人自不察耳。 ”除此,还涉猎王氏一门涣之、操之、凝之、徽之等,王铎特别推许“徽之书法,温润绵密,有远水流烟之致”。数十年间,遍临魏、晋、唐、宋、元、明名家书迹,诸体悉备,博涉多优,集其大成,从法帖和学古入手,认为“书不宗晋,终入野道”,主张“书不师古,便落野俗一路,如作诗文,有法而后合,所谓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也”。就是学古要得其神韵与意趣,然后融会贯通,自出新意,所以更强调“学古不师古师心,罔臻于成”。在王铎供职翰林院期间,内府大量的珍贵碑帖,唐宋元明书画真迹,他随时可以观览、临摹,此一机缘,为其能成为大书家,创造良好环境。临帖以《淳化阁帖》为主,另有绍兴米帖、绛帖、潭帖、大观帖、太清楼帖、宝晋斋帖等。王铎对“阁帖”中上至帝王下至群臣,无所不摹,主张“书法贵古人结构,近观学书者,动效时流,古难今易,古深奥奇变,今嫩弱俗稚,易学故也”。王铎临古的功夫,“如灯取影,不失毫发”,达到精微至极的地步,学法乎上,楷书师法钟繇的古雅幽深;又学颜柳的笔力洞达,大气俊逸;再取苏、 黄、米尙意的妙境,尤其醉心于米字八面出锋,笔势凌厉,恣肆奇险,沉著痛快,极富雄强之势。他跋米芾《吴江舟中诗卷》:“米芾书本羲、献,纵横飘忽,飞仙哉!深得兰亭法,不规规摹拟,予为焚香寝卧其下。”钦羨之情,溢于言表。王铎对米字的率意天真和创新精神心领神会,通过米芾而上溯晋人,终于找到一条终南捷径,领悟二王书法的内在规律。他曾自负表示:“吾临帖善于使转,虽无他长,能转则不落野道矣,学书三十年,手画心摹,海内必有知我者耳。”王铎既能继承传统,又能博采众长,取精用宏,而且王铎自订日课“一日临帖,一日应请索,以此相间,终身不易”。王铎一生临帖不辍,其寓临于创的探索精神,如他所言:“须有登吾嵩山绝顶之意”的自我转换,正是“看其五十自化”的关键,从而表现出喷薄的力量,生命的锐气。
三、书艺精湛、永垂书史
王铎是一位“全能型”的大书家,非但精于行、草,楷、隶也别具风格。他集钟繇之醇、张芝之雄、羲之之遒、献之之逸、张旭之放、怀素之荡、米芾之肆,山谷之奇、徐渭之崛于腕底,以及先贤各家之大成,含英咀华,创出气势奔放,雄秀灵动,跌宕起伏,苍郁磅礡的新书风。诚如马宗霍所评:“明人草书,无不纵笔以取势者,觉斯则纵而能歛,故不极势而势若不尽,非力有余者,未易语此。”综观王铎的书法成就,在书法史上,特别值得一提的若干特点:
第一、笔法纵歛合度、刚柔相济,点画线质饱含弹性而产生节奏感;用米芾八面出锋运笔法,笔毫全方位扭转、拉扯、挥动、弹跳,取得字的张力感;提按顿挫变化万千,时出疾涩、颤笔,追求点画之间、行列之间气脉贯通;凭借笔连、意连、形连、势连,将“一笔书”表现得恣肆烂漫,淋漓尽致,力与势的完美结合,成为作品中惊心动魄的亮点。
第二、结体欹侧奇崛,章法宕逸、错落有致,历代书家鲜有像王铎把字的造型变得如此欹侧险峻,强烈的对比性、落差性,而产生崭新的视觉经验;字内与字外的空间切割,局部与整体的空间分布,鲜明的造势冲突,带来无比的震撼力;字势左右欹侧,笔致老辣,布局跌宕,好比老翁携童子,或萧散简远,或险象环生,妙趣横出,通篇显现变化莫测的惊豔效果,无与伦比。
第三、墨韵酣畅淋漓,层次丰富,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提到“字之巧处在用笔,尤其用墨。然非多见古人真迹,不足与语比窍”。国画中有“墨分五彩”之说,王铎从画中悟出用墨之妙,注重墨色在整体作品中的视觉效果,把“涨墨法”发挥到极致,运用干、湿、浓、淡、润、枯的变幻,增强点、线、面的表现力,营造深浅、虚实、远近、聚散、清浑的效果,正所谓“远水流烟之致”。
涨墨法是王铎对于墨法的一大创举,当人们的视觉完全被突兀的墨团吸引时,却发现从墨团中弹跳出极为精采绝伦的线条,彷彿在乌云中伸出金龙的五爪,令人叹服!
四、海外庋藏、瑰宝重现
当己卯年(1639)王铎四十八岁所书《草书唐诗》长卷,展现在人们眼前时,除了惊喜之余,还有更多的讚叹,对照前文的叙述,当更能聚焦此卷的整体气势,犹如江河奔腾,真力瀰漫,浑然天成。若把王铎的书法创作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临摹期”,是吸收二王、颜柳、米芾书风的过程。第二阶段是“蜕变期”,贯通古法,取法之后求变化,在扬弃中开新风。第三阶段是“自化期”,王铎在五十岁之前的几年里,已大胆尝试脱去二王、颜柳及米的风貌,只取神韵,大胆的化为自我。
准此,此一长卷显然已近“自化期”,后跋“书摹张芝张旭献之”,是撷取张芝的雄肆,献之的飘逸,张旭的奔放。通卷自始至终,或三五字连属,即使笔断,也能意连、形连、势连、朝揖向背,气脉连贯,彷彿一笔到底,气象万千。其笔力雄健酣畅,出神入化,线条沉雄遒劲,方圆兼备,字形结体欹侧奇崛,千姿万态。章法布局跌宕开阖,大小错落有致,再加上墨韵的滋润淋漓,层次氤氲,真是完美的篇章,恰似聆听一曲气势磅礡的交响乐,令人屏息。
笔者有幸在海外观赏此卷真迹 ,心中欣喜莫名,激动不已,此卷系王家珍藏,眼尖的人,可在卷末发现“雪艇图书”一印,雪艇何许人也?此翁就是鼎鼎大名的王世杰,早年参加武汉起义,后留学英伦。历任重要公职,为武汉大学创办人,最后,继胡适接掌中央研究院院长。家藏甚丰,最为人津津乐道者,即殚精竭虑,想方设法,从日本东京大火后,抢救购回苏东坡《黄州寒食帖》捐给台北故宫博物院,在帖末“右黄州寒食二首”左下,钤有“雪艇王世杰氏为艺林守之”一印,对历史文物的维护,拳拳之心,表露无遗,为保存文化瑰宝,贡献卓著。因而,此卷王铎《草书唐诗》的重现,实有特殊因缘,一般王书手卷,多一丈为幅,而此卷丈八之幅,堪称巨制,而且历经战乱,还能保存如此完美,流传至今,诚属难能可贵。
天下事无巧不成书,此卷己卯年所书《草书唐诗》卷,与北京首都博物馆藏,无署年的《草书卷》(河南美术出版社《王铎书法全集》第一卷,作品九十八,页296)风格相类,应为前后年同时期的作品,内容也部份相同,如王维的《过香积寺》等。只是两卷在结体、章法上变化较大,此大书家的高明处,惟有墨韵,此卷容有过之,但都是国宝级的艺术品,殆无异议。
释 文: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迳,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秋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世上漫相识,此翁殊不然。兴来书自圣,醉后语尤颠。 白髮老闲事,青云在目前。床头一壶酒,能更几回眠。绝域阳关道,胡烟与塞尘。 三春时有雁,万里少行人。 苜蓿随天马,葡萄逐汉臣。 当令外国惧,不敢觅和亲。近报收京己,春城铲贼壕。赏应歌杕杜,归及荐樱桃。杂虏横戈数,功臣甲第高。万方频送喜,毋乃圣躬劳。东郡趋庭日,南楼纵目初。浮云连海岱,平野入青徐。孤嶂秦碑在,荒城鲁殿余。从来多古意,临眺独踌躇。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洞房环佩冷,玉殿起秋风。秦地应新月,龙池满旧宫。系舟今夜远,清漏往时同。万里云霞北,园陵白露中。
备 注:1、万承紫、魏耆、宗源翰、王世杰递藏。
△万承紫(1775-1837后),字俪云,又字渊北,号碧香居主人。江西南昌人,著名书画收藏家,周恩来外曾祖父。
△魏耆,清代大思想家魏源(1794-1857)之子。
△宗源翰,近代文学家。字湘文,上元(今南京)人。早年累佐戎幕,荐保知府,历官浙江衢州、严州、嘉兴、湖州、温州等地知府。中法战争时,曾严备海防。喜金石书画,收藏甚富,亦工诗文。著有《颐情馆集》、《闻过集》、《右文掌录》。
△王世杰(1901-1981)字雪艇,湖北崇阳人。法学家,《现代评论》、《自由中国》等杂志创办人,国立武汉大学首任校长,历任民国教育、宣传、外交部长。
2、易伟、王世杰题跋。
款 识:己卯二月,同欢者徐藜莪、冯邺仙、张西河,饮毕而醉,援笔为此,书摹张芝、张旭、献之,恐人曰怀素也。则否矣!一笑。王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