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河:孙伯翔的得与失

由中国书法家协会、天津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主办的“老圃陈秋——孙伯翔书画艺术展”2018年12月13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展览开幕式上中国书协主席苏士澍、天津市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万镜明分别致辞,孙伯翔致答谢词,中国书协副主席、天津市书协常务副主席张建会主持开幕式。此次展览共展出孙伯翔书画作品126幅,其中国画作品43件,均为近两年的新作。书法以魏碑行楷为主,旁及草、隶、篆;国画题材广泛,形式多样。

老圃陈秋——孙伯翔书画艺术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摄影 孙海兴)

孙伯翔先生致答谢词

社会评价

现年85岁的孙伯翔是当代书坛颇具影响力的书法大家,被称为当代碑学艺术的奠基人。曾长期担任中国书法家协会评审委员会委员,是中国书法家协会成立以来重要的展览参与者和发展的见证人。

孙伯翔先生是一位优秀的北碑书法大家,他继承并发扬传统书脉,将当代碑学成就推向了时代高度。自清代中叶以来,以取法北朝碑版的碑学成为近二百年来书法发展的主导力量。孙伯翔早年以唐楷立定基础,后来一意研求北碑,朝临夕摹,功深力厚,最终将原始笔意、刀刻、石花错综交杂的碑学笔法纯然转化为书写性的自然表达。由此,不仅将碑学风貌表现得极为精准而纯粹,同时也形成了极具自我表现力的碑学艺术风格。孙伯翔先生的碑学成就与清代以来碑学既一脉相承,又独树一帜,他推陈出新,且影响巨大,因此成为当代碑学的杰出代表,代表了当代碑学发展的时代高度。

孙伯翔的得与失

作者:李金河

天津孙伯翔先生乃当代碑书第一高手。魏碑书自清末至今名家可数:康有为、赵之谦、张裕钊、李瑞清、曾熙、陶浚宣及徐生翁等。成功者如:康、赵、徐,毁誉参半如张、李、曾,近于失败者如陶。碑书不外方笔、圆笔、方圆结合、碑帖结合等几种路子,况大兴于清末,历史留下的开创空间足够大。碑书大家问世时间间隔之短史上所无。孙伯翔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崛起于书坛靠一手纯而又纯的魏碑书,孙氏之成功在于用笔——方笔。其方笔震撼人心的力度颇大。在孙之前写碑书者“使笔如刀”能够自然切斩出见棱见角的碑质点线者无,多为做作或能力不及,故孙氏在魏碑风格史上是具开创之功的大家。虽然孙氏仅于笔法之功即可立足于书坛千古,然称其大师则稍差一步耳:孙氏于结字、书风开创远不及笔法高标,主要得法《龙门二十品》中之《始平公造像记》、《张猛龙碑》,或参赵之谦法,常合古人辙路,己意不多。其书尝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前后有过一段激进的“变法”阶段,惜其未能继续开拓,因何?碑书开拓须有极高之学识、眼力与超常之胆气,开创之初不免有种种不足,遂批评声雀起,于是将孙氏开拓之念压住,乃大憾也。后又皈依《始平公造像记》,结字之开合移位种种富于生气的意趣均让位于“复归平正”耳。于欹侧变化未敢深入,其一生结字之种种变化仅在于一平面上之部首笔画左右上下之平移变化,而不敢将字倾侧——孙氏之字无论变形多大无一倾侧笔也。细研孙氏近年作品,其结字取修长之唐楷意,少碑书之“宽扁”态,颇有疏古(汉隶、魏碑)亲今(唐楷)之意,其结字法冥冥之中唐法愈发占据主动,以较多唐法做入碑之基,取北碑方折之笔,合成书之清刚严整气貌,而古拙气渐亡矣,唐法入碑乃学碑大失、大忌也。孙氏书法无处不在的理性占据了书之大半,深层的平行、等距等唐法意识在其内心深处打上了愈老愈深的烙印。而奇拙之字则是在唐法规矩之内的种种变化,而非在上溯魏碑乃至汉隶秦篆这些朴逸造型气质基础上的变形。因为变形站在唐法和站在汉魏基础上表面上看有时“差不多”,其实这对于将书家书风推上一个更高的层次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结字少倾侧之法故书多失于自然,多“做”味。因何孙氏多行草笔意的书作则精彩四射?行草破规矩也。这一潜层的规范、造型意识是制约孙书未能进入化境之关捩。其钟心的圆笔魏碑《论经书诗》仅停留为摹习阶段,未能真正化入自己的创作中活用。方圆结合在其笔下其实是以方写圆,圆多难融。方笔易得规矩平正刚硬,圆笔易得变化活泼苍朴,孙得方失圆也。故孙氏立世之基在于方笔笔法,以笔法带动了结字风格的“中度”个性化,此为优长。虽然论文气不及康、赵,论胆量不及徐生翁,但仅笔法即可立世,虽然稍有些遗憾罢。

孙伯翔临《始平公造像记》,你觉得怎么样?

孙伯翔书画展作品欣赏

(0)

相关推荐

  • 一生低首向魏碑 ——孙伯翔先生书法艺术赏读

    繁花照眼的当代书坛,四十年笔墨书写的集体记忆恢宏而细腻,避开各种流行书风与江湖书法成为悠久经典所面临的当代吊诡不谈,退归传统后,如何选定真正的笔墨叙事资源,是否写出了青春的一帘幽梦.中年的飘香剑雨.暮 ...

  • 李金河丨雪之韵

    厚蕴之冬,万象从容:苍茫大地,物华不争.朔风起兮,小河止步水凝玉:奇寒降兮,腊梅吐香蕊怀冰.至若瑞阳归隐,云蔽长空:飘飘洒洒,漫舞苍穹:从天而降,落地无声:粉妆世界,玉雕玲珑.或问何物?答曰:此,雪也 ...

  • 李金河丨雪 忆

    雪飘飘. 飘雪的日子,凛冽的北风凋零了万紫千红,灰色冬季的远山近水苍茫在一片静寂之中,没有鲜花,没有绿草,天地万物仿佛被酷寒禁锢在冰雪的世界,鲜活的生命被冷漠的季节窒息得了无生气. 偏偏这个时节,颖颖 ...

  • 李金河丨秋风吟

    --银杏仙庄散记 晚秋的风,轻飘飘,凉飕飕,在雁阵排云的晴空巡弋着季节的浪漫,在鹤鸣九皋的旷野恣肆着豁达的襟怀.掠过瘦水,搅起一泓静波:穿越茂林,撒下满地璀璨.云朵在风中飘忽不定,芦花在风里自由升迁, ...

  • 李金河丨云水,地图上美丽的小不点

    地图上,它是一个不起眼的点,小小的,圆圆的.然而,这个小小的.不起眼的圆点却有一个非常大气的名字--云水. 云水的地理位置非常奇特,似山非山,似川非川,卧川枕山,山川形胜.山称云梦山,名字没有来历出处 ...

  • 李金河丨挹月中秋

    十五的月亮升起来啦,明晃晃,亮汪汪,圆圆的轮廓如玉似冰,明镜般高悬在清澈的夜空,这可是中秋的明月啊!盈盈月光下,田野.村庄到处弥漫着温润的银辉色. 小河的流水依然欢畅,淙淙潺潺的流水中,无忧的浪花追逐 ...

  • 李金河丨霏霏秋雨动乡愁

    秋雨霏霏,淅淅沥沥.滴滴答答的雨声,游走在天地间,飘荡在原野上,绾结在人们的思绪中. 霏霏秋雨中,缘于午餐饭桌上的一句调侃,几个文友忽发奇想,雨中漫步,岂不快哉!于是,饭后冒雨驱车二十公里,直抵万山湖 ...

  • ​李金河丨“墨玉云瀚”忆娘亲

    在情感记忆中,"墨玉云瀚"四个字感天动地,通达阴阳,意念深深的情愫中,有一种上苍神授的缅怀之妙. 母亲是八十八岁高龄逝世的,那是2010年8月16日夜11时许,农历七夕,是个让人伤 ...

  • 李金河丨金秋意象

    金秋八月天,风清,气爽,清凌凌的水,蓝莹莹的天,目光所及,扑入眼帘的是一派赏心悦目的诗情画意. 从酷暑难耐.大汗淋漓中脱身而出,来不及整理思绪,不知不觉中,已跨进了秋天的门槛.于是,人一下子清爽了许多 ...

  • 李金河丨灵山赏荷

    夏日赏荷,宜阳灵山莲花公园是绝佳去处. 沿洛宜公路驱车西进,出后营,过延秋,车行一路,心绪怡然.车窗外远山近水.绿树红花,画幅般随着车轮的旋转移动,定格在记忆的瞬间.车在旅途,人在画中,诗情画意,妙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