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二爨”齐名的碑,康南海列其为“神品”
文/一者
人们把魏碑归为楷书,相对于“唐楷”而言,魏碑有没有严谨的楷法,作为隶书像楷书过度的一个书体,其演变过程十分长久,慢慢就形成了独立的书体。恰恰是这种不成熟的书体,成为历代书家取法的对象,既然是还没有成熟达到一种法度的极致,那么发挥的余地就比较大,这也书家取法的原因吧。所以,书法习魏碑须充分认识到渡阶段与不成熟的特色,尤其是早期魏碑。还同时认识到,多数魏碑碑刻并非专业书专家所写,尤其是北朝碑刻,故取法魏碑注重的是质朴自然、天真烂漫,结体、法度上要有所取舍。
《嵩高灵庙碑》拓本局部一
《嵩高灵庙碑》正是过渡时期的、不太成熟的魏碑名碑,这里说的不成熟因为该碑脱胎于魏晋隶书,近乎楷化的方笔隶书。又因为是尚未成熟的楷书,故结体自由,用笔无拘无束,就是这种独特的风格,为世人所重。
该碑具有双重价值,一是关于道教的史料价值,再就是书法艺术价值。该碑,隶正相杂,尚无定法,许多地方还不成熟,有无以伦比的拙朴天趣;该碑用笔以方笔及中锋为主,笔画方棱,雄强奇古;其结构错落有致、真率古拙、大小不拘、富于变化,颇见自然之趣,与《爨宝子》、《爨龙颜》神理相通,都有极浓郁的隶书意味,笔画方正,稚态可掬,其风貌相似之程度令人惊叹,有如出一辙之感。二爨有庙堂之象,而该碑处江湖之远,有散漫、野逸天趣。此碑经康有为品题,名闻天下,为魏碑中的名品之一。把该碑列为“神品”,碑阳 “奇古”,碑阴“峻整”并在《广艺舟双楫》中评道:“《灵庙碑阴》如浑金璞玉,宝采难名。……如入收藏家,举目尽奇古之器。”他甚至说:“得其指甲,可无唐宋人矣。”
《爨宝子》与《嵩高灵庙碑》比较
南海先生谓“《爨龙颜》若轩辕古圣,端冕垂裳”,“《爨宝子碑》端朴若古佛之容”,“《灵庙碑阴》如浑金璞玉,宝采难名”,“《灵庙碑》如入收藏家,举目尽奇古之器”。对三碑之评价皆围绕“古朴”二字,所评当是允当的。但近代碑学大家杨守敬则认为该碑“简陋”、“草率”,持否定态度。而究其实,这两位大家的观点都是正确的,只不过认识的角度不同而已。
古朴者往往简陋,简陋者方显古朴。名不见经传的村野书家书写此类碑刻,奇妙的思维没有定势、没有框架、没有制约,因而出人意料创造出奇特的字形结构。所以,临习该碑自行判断哪些可取,哪些摈弃。
《嵩高灵庙碑》值得学习的几点如下:
第一点画质直而多变。
该碑脱胎于魏晋隶书,整体感觉方笔浓郁,笔画线条多直少曲,但细细观察,该碑笔画细微变化,虽直而不简、形直而势曲、形简而意繁,简单的笔画线条却无单调乏味之感,具体原因,字体形态自然多变化。如部分字体中点的形态,有三角状的、水点状的、方形菱形的、柱状的等等,且同一形状的点又有大小、正斜、长短、肥瘦、高低等等变化,似繁星满天。
碑中字的点
再如撇画,亦有直曲、粗细、方圆、收放、长短等变化,尤其是其收笔处或作钝头、或作锐角的处理方法,这是该碑所独有的。还有,一个字中,字与字之间线条粗细对比也比较明显,这就避免了因线条质直而可能出现的僵硬刻板问题。
第二,结字端庄质朴,自然天真。
刻碑是先写再刻,书写者与镌刻者书法和工艺水平存在着差异,镌刻时加入了刻碑者理想,碑中出现了天真烂漫的一面也是正常。该碑一大特色是是字体大小不一,笔画多者或溢出界外,笔画小者则撑不住界格;其次是字体形态不一,有的字成熟稳健,有的字笨拙丑陋,其结果则出现了字形审美的多元效果。头几行字如“極”、“分”、“四”、“雨”等则四平八稳。无论端庄还是笨拙,其共同点则是正得舒服、笨得自然,故天真烂漫之誉在此也。
四平八稳
第三,用笔轻重有度,变化丰富。
该碑总体风格厚重硬朗,方笔硬折,属刚健浑厚一路,故其笔法也有其独到处。厚重同时时轻时重,随时变化,故拙中有巧,巧而不失其质朴,正谓大巧若拙。轻重变化增强了此碑的节奏变化,使得笨拙的北碑也有可能出现韵律生动的审美效果,该碑难得之处。另外须注意,此碑笔法虽以方笔为主,但依然是方圆并用的,这是此类碑刻的共同特点。
捺及钩处理特点
第四,整体风格纯真自然,巧拙并立。
杨守敬所言之草率云云,正言中了该碑的最大特点。自然是中国美学的最高审美标准,该碑貌似笨拙而内含巧妙,所谓大巧若拙。追求高古也是中国书法的一个重要特点,虽然高者未必尽古,古者也未必尽高,但高古同时具备者方是书法艺术的极致。
通过以上总结,临习《嵩高灵妙碑》须注意几点,由于是不成熟碑刻,尽量不要孤立学习此碑,参考篆隶及风格相近的其他魏碑刻石。笔法上要尽量贴近篆书,气息上要尽量捕捉古隶,结字形态尽量参考吸收诸如《爨龙颜碑》《爨宝子碑》,等风格相类的碑刻。该碑最大的特点便是古朴自然,而学习此碑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则是刻板拘谨、拿捏造作。为避免这个缺陷,领会“透过刀锋看笔锋”( 启功先生语),悟透碑刻刀法向书写笔法的转换,可参考名家临写该碑的手迹,如康有为、郑诵先等。前边说了,该碑为过渡期不成熟碑刻,摈弃一些不规范的用笔、结体等,如碑中“奏遣道土杨龙子更造新庙”一句中的“楊”字,右下脚实在是过于开张,三个撇画也长短不当,字形丑陋,当舍弃不学。还有如碑中的“母”、“機”等字便溢出界格,笨拙又加。
碑中
魏碑有其字形变化丰富、风格多样的优势,也有其粗陋幼稚的不足,以清醒的头脑、正确的方法对待这份珍贵的书法艺术遗产才是我们应有的合理的选择。
▼
加入书法交流圈打卡发日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