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嘉靖、隆庆、万历时期景德镇御窑瓷器概述
▼
明代嘉靖、隆庆、万历时期景德镇御窑瓷器概述
吕成龙 (北京故宫博物院)
【内容摘要】明代嘉靖、隆庆、万历三朝,景德镇御窑瓷器产量空前大增,产品造型更加多样,装饰愈加繁缛,色彩愈显华丽,大件器物明显增多,胎体趋于厚重,工艺略显粗糙。民窑瓷器产量和质量比以往有很大提高,“官搭民烧”制度普遍实行。及至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和清末民国时期,随着崇古和收藏之风的盛行,仿造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御窑瓷器的作品出现很多,更有甚者,利用原胎加彩,给鉴定带来麻烦。本文拟从器物的造型、纹饰、胎釉彩、制作工艺和款识等方面加以分析,从而更好地鉴真辨伪。
【关键词】 嘉靖 隆庆 万历 御窑瓷器
明代嘉靖(1522-1566)、隆庆(1567-1572)、万历(1573-1620)三朝,处于明代社会晚期,历时99年。放眼世界,这三朝时值欧洲地理大发现、殖民主义发展时期,同时也是科学技术飞速进步的时期。在中国,这一时期启蒙思想开启,市井文化发达。经济方面,商品经济更加繁荣。制瓷业方面,景德镇御窑瓷器烧造在经过正德朝承上启下的作用后,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御窑瓷器产量空前大增,产品造型更加多样,装饰愈加繁缛,色彩愈显华丽,大件器物明显增多,胎体趋于厚重,工艺略显粗糙。至万历三十六年(1608),随着管理的不利,景德镇御器厂终于寿终正寝。但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海外贸易的迅速扩张,国内民间和海外对瓷器的需求呈现前所未有的高涨,这就促使民营瓷业不断改进生产技术,产量和质量比以往均有很大提高。民间窑场除了大量烧造供国内外各阶层使用的瓷器外,还要搭烧临时交办的御用瓷器的任务。加之御器厂内部管理混乱,致使生产技术外泄,甚至描画青花瓷器所用青料也被盗取[1],这就进一步刺激了民营瓷业的发展和产品质量的提高。以下将按朝代加以阐述。
壹
嘉靖朝御窑瓷器主要品种
从传世品和出土物看,嘉靖朝景德镇御器厂烧造的瓷器数量比以往各朝明显增加,但质量却有所下降。所烧造瓷器品种有青花、浇黄地青花、青花加矾红彩、浇黄地青花加矾红彩、红绿彩、五彩、斗彩、浇黄地矾红彩〔图一〕、浇黄地绿彩〔图二〕、浇黄地紫彩、白地绿彩、白地黄彩、白地矾红彩〔图三〕、白地孔雀绿彩、矾红地绿彩〔图四〕、洒蓝地孔雀绿彩、紫地孔雀绿彩、素三彩、白釉、祭蓝釉、回青釉、酱釉、仿龙泉釉、孔雀绿釉、浇黄釉〔图五〕、浇绿釉(瓜皮绿釉)〔图六〕、茄皮紫釉、矾红釉、洒蓝釉、白釉金彩、回青釉金彩、矾红釉金彩〔图七〕、浇黄釉金彩、酱釉金彩、浇绿釉金彩、回青釉白花、祭蓝地白花加五彩、酱釉白花瓷等至少38个品种。其中最受人称道的是青花、五彩、瓜皮绿釉瓷等品种。
〔图一〕明嘉靖浇黄地矾红彩海水云龙纹盖罐
通高18.5厘米
〔图二〕明嘉靖浇黄地绿彩锥拱婴戏图碗
口径18.2厘米
〔图三〕明嘉靖白地矾红彩云龙纹碗
口径36.7厘米
〔图四〕明嘉靖矾红地绿彩婴戏图方斗杯
口径12.5厘米
〔图五〕明嘉靖浇黄釉高足碗
高15.3厘米
〔图六〕明嘉靖瓜皮绿釉锥拱云凤纹渣斗
高17.2厘米
〔图七〕明嘉靖矾红釉描金缠枝莲纹高足碗
口径13.3厘米
1.青花瓷器
成书于嘉靖三十五年(1556)王宗沐撰《江西省大志·陶书》“回青”条载:“陶用回青,本外国贡也。嘉靖中遇烧御器,奏发工部,行江西布政司贮库,时给之,每扛重百斤……按:验青法。回青淳,则色散而不收;石青加多,则色沉而不亮。每两加石青一钱,谓之上青;四六分加,谓之中青。算青者,止记回青数,而不及石青也。中青用以设色,则笔路分明;上青用以混水,则颜色青亮;真青混在坯上,如灰色;然石青多,则色黑。真青澄底,匠愤不得匿,则堆画、堆混,则器亮而不青,如徽墨色。”[2]
典型嘉靖朝御窑青花瓷器以进口“回青”混以国产“石子青”料描绘纹饰,其色泽一反成化、弘治朝御窑青花瓷器纹饰蓝色浅淡和正德朝御窑青花瓷器纹饰蓝色稍浓、泛灰的色调,而呈现蓝中泛红紫的鲜艳色调,开创了明代御窑青花瓷器发展的新境界。随 着“回青”和“石子青”的配合比例不同、烧成温度的差异,纹饰的呈色深浅亦有变化。典型嘉靖朝御窑青花瓷器所绘纹饰所呈现浓重鲜艳的蓝色,正是成功掌握“回青”与“石青”配合比例和烧成温度的结果。
嘉靖朝御窑青花瓷器造型比以往更加丰富,盘、碗虽仍为大宗产品,但大件器物却明显增多,如大盖罐〔图八〕、大梅瓶、大鱼缸〔图九〕、大葫芦瓶、大花盆以及口径达80多厘米的大盘等。
←〔图八〕明嘉靖青花海水云龙纹盖罐
通高54.2厘米
↓〔图九〕明嘉靖青花赶珠云龙纹缸
口径55.6厘米
另外,异形器也非常多,如八方、六方、四方以及环形朝珠盒、上圆下方葫芦式造型〔图十〕等。由于大件器和异形器在成型和烧成方面难度较大,故其形体一般都略欠规整。加之嘉靖皇帝崇信道教,致使该朝御窑青花瓷器除造型常见葫芦式外,在装饰题材方面,与道教有关的云鹤、八卦、八仙、灵芝、老子讲道等,比历朝都多。更有新奇的树干盘绕组成“寿”字、“福”字、“禄”字〔图十一〕等。
〔图十〕明嘉靖青花开光南极仙翁寿字上圆下方葫芦瓶(左一)
高67.5厘米
〔图十一〕明嘉靖青花松竹梅福禄寿罐(右四)
高34厘米
2.五彩瓷器
嘉靖朝御窑五彩瓷器既有青花五彩(釉下青花和釉上诸彩相结合),亦有纯釉上五彩,呈现二者并重的局面。所用釉上色彩见有矾红、草绿、黄、紫、黑、孔雀绿、金彩等。施金彩者,金彩一般都有脱落,留下依稀痕迹。整个画面以红、绿、黄三色为主,尤其突出红、绿两种彩。青花五彩瓷配以发色浓艳的釉下“上青”(即一两进口“回青”加一钱国产“石子青”)料,遂使整个画面呈现红浓、绿翠、蓝艳的艺术效果。
嘉靖朝御窑五彩瓷器的造型既有雅致的盘、碗、杯、高足杯等,亦有胎体厚重、体型较大的梅瓶、盖罐等,还有新创工艺难度较大的方斗杯、方盖罐、委角方盒〔图十二〕等。嘉靖朝御窑五彩瓷器的装饰题材主要有龙、凤、飞鹤、璎珞、鱼藻、荷莲、莲池水禽、花鸟、人物故事、婴戏、天马、缠枝花、折枝花等。绝大多数器物在外底署青花楷体“大明嘉靖年制”六字双行款,款外或无边栏,或围以青花双圈。不署款者很少。
〔图十二〕明嘉靖五彩人物图委角方盒
边长12厘米
特别是嘉靖御窑五彩鱼藻图罐〔图十三〕, 形体硕大,画风古拙,施彩华丽。最引人注目的是腹部采用通景画方式展示的鱼藻图,环而视之,八尾鲤鱼相继而出,使人目不暇接。鲤鱼均刻画得鳞鳍清晰、姿态各异、颇具神采。
〔图十三〕明嘉靖五彩鱼藻图罐
通高33.2厘米
釉上施彩具体操作时,先以黄彩打底,入炭炉焙烧,然后以浓矾红彩在黄地上勾勒每条鱼的鳞、鳍、头、尾等,再敷以淡矾红彩,然后,再次入炭炉以低于烧黄彩的温度焙烧而成,一条条活灵活现的鲤鱼即跃然瓷上,真实再现了自然界中人们喜闻乐见的鲤鱼悠然自得在荷莲水草间嬉戏的美好场景。鱼的眼睛和腹际线均在釉下以青花料描绘。从色彩上看,此罐所用诸彩颜色搭配协调,相互映衬,尽显嘉靖御窑五彩瓷器红浓、绿翠、蓝艳的艺术特色。画面中虽未表现水,但这恰恰是匠心所在,因为此情此景,无水胜似有水,水已在画者胸中、在观者心中。
3.瓜皮绿釉瓷器
瓜皮绿釉是一种以氧化铜为呈色剂,以氧化铅为主要助熔剂的低温色釉。因其色泽碧绿如西瓜皮之绿色,故名。又因其施釉方法是将釉浆浇在素烧过的瓷胎上,故也称“浇绿釉”。明代景德镇御器厂自宣德朝开始烧造瓜皮绿釉瓷器,后来成化、弘治、正德、嘉靖等朝皆有烧造。其中以嘉靖朝产品发色最为纯正,受到的评价亦最高〔图十四〕。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嘉靖瓜皮绿釉锥拱云龙纹渣斗堪称代表作品。
〔图十四〕明嘉靖瓜皮绿釉碗
口径17.8厘米
贰
隆庆朝御窑瓷器主要品种
隆庆朝历时只有六年,御窑瓷器品种比嘉靖朝显著减少,见有青花、青花加矾红彩、青花加红绿彩、黄地青花、五彩、斗彩、白釉、浇黄釉瓷等。其中以青花和五彩瓷器产量最大。
1.青花瓷器
隆庆朝御窑青花瓷仍使用“回青”配合“石子青”料绘画,但因提炼和配比更趋得当,故青花纹饰呈色愈加稳定、纯正,在均使用“回青”加“石子青”料绘画的嘉靖、隆庆、万历三朝青花瓷器中,隆庆朝产品呈色最为悦目。其器物胎体虽较厚重,但做工较精致。造型见有瓶、壶、罐、缸、炉、洗、盒、盘、碗等,琢器类多见菱花形、梅花形以及方胜、长方、六方、多方、银锭式〔图十五〕等造型,有的还配合镂空技法。提梁壶为此朝创新器形。
〔图十四〕明嘉靖瓜皮绿釉碗
口径17.8厘米
隆庆朝御窑青花瓷器装饰题材基本延续嘉靖朝御窑青花瓷器,多见云龙、龙凤、鱼藻、仕女、婴戏、缠枝莲、兔纹等。所署款识以青花楷体“大明隆庆年造”最为多见,六字分双行排列,外围青花双圈。亦见有少量青花楷体“隆庆年造”四字款,四字分双行排列,外围青花双方框。应注意隆庆御窑瓷器年款一般用“造” 字,极少用“制”字。
2.五彩瓷器
隆庆御窑五彩瓷器多属于青花五彩,造型和纹饰均延续嘉靖御窑五彩瓷器风格。造型见有鱼缸、六方罐、四方罐、盘、碗、菱花式洗、梅花式碟等。装饰题材见有二龙戏珠、云凤、花鸟、杂宝、莲池鸳鸯等。所署年款除鱼缸在内口沿自右向左署青花楷体“大明隆庆年造”六字一排款外〔图十六〕,其他均在外底署青花楷体“大明隆庆年造”六字双行款,外围青花双圈。
〔图十六〕明隆庆款五彩满池娇图缸
长53.8厘米
叁
万历朝御窑瓷器主要品种
万历朝御窑瓷器造型、纹饰风格基本延续嘉靖、隆庆朝御窑瓷器,品种比隆庆朝大增,但不及嘉靖朝。见有青花、哥釉青花、青花加矾红彩、祭蓝釉白花、酱 釉白花、釉里红、五彩、黄地五彩、斗彩、青花加绿彩、白地矾红彩、黄地紫彩、黄地绿彩、绿地紫彩、素三彩、白釉、浇黄釉、祭蓝釉、仿哥釉、仿龙泉釉、茄皮紫釉瓷等20多个品种。其中最受人称道的是青花、五彩、黄地绿彩和茄皮紫釉瓷器等。
1.青花瓷器
万历早期御窑青花瓷器的风格与嘉靖朝一致,若不各自署款,则二者很难区分。至迟在万历三十四年(1606)以后,可能因“回青”断绝而改用国产青料(称之为“土青”),其中以浙江所产“浙料”质量最好。使用“浙料”描绘的青花瓷器,图案蓝中略泛灰色,淡雅明快。
万历朝御窑青花瓷器造型繁多,堪称明代各朝青花瓷器之最。除常见的各式盘、碗、杯、碟、瓶、罐、炉、高足杯 等,还有各种成型难度较大的提梁壶、军持、绣墩、烛台、方 炉、笔架、笔管、壁瓶、调色盒、多格果盒、多层套盒、书桌插屏、莲花式盘、雕塑人像等。明代定陵出土的青花龙穿缠枝莲纹大梅瓶高达74.9厘米〔图十七)。在纹饰方面,万历朝御窑青花瓷器的装饰题材以龙、凤、缠枝花卉、婴戏、鱼藻、狮子戏球等传统图案为主,嘉靖御窑瓷器上盛行的与道教有关的云鹤、八卦、八仙人物等仍沿用。采用锦地开光装饰技法突出表现纹样,堪称万历朝青花瓷器在装饰上的特点之一〔图十八〕。
〔图十七〕明万历款青花龙穿缠枝莲纹带盖梅瓶(左一)
通高72厘米
〔图十八〕明万历青花钱纹锦地菱形开光二龙戏珠纹委角长方盒(右二)
长18.5厘米
2.五彩瓷器
万历朝御窑五彩瓷器几乎全为青花五彩,釉上五彩极少见。造型除盘、碗、杯等以外,与嘉靖朝御窑五彩瓷器相比,大件器物明显增多,如大花觚、大鱼缸、大葫芦瓶、大洗口瓶等。笔山、笔管〔图十九〕、水丞、印泥盒等文房用具也较为多见。新创的器形有壁瓶等。万历御窑五彩瓷器的装饰题材与嘉靖朝御窑五彩瓷器大致相同,但花纹布局更加繁密,给人以见缝插针、一笔不漏的感觉。用笔更加豪放不羁,画法更显朴实稚拙。常见釉上色彩有红、绿、黄、赭、紫、孔雀绿等。尤其突出红彩,故万历五彩瓷器之华丽夺目胜于嘉靖五彩瓷器,俗称“大明彩”。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万历五彩镂空云凤纹瓶〔图二十〕,将镂空技法与五彩绘画并用于一器,是万历朝景德镇窑工的杰出作品。
〔图十九〕明万历五彩云龙纹毛笔管(左)
长19.5厘米
〔图二十〕明万历五彩镂空云凤纹瓶(右)
高49.5厘米
万历朝景德镇御器厂还新创烧一种黄地青花五彩瓷器,系彩饰完工后再在图案空白处填涂低温黄釉,入低温彩炉焙烧后,黄地与诸彩相映生辉,于艳丽中平添几分含蓄柔和之美。万历五彩瓷器除少数不署款识的以外,大多署款,落款位置大多在器物外底,款识可分为本朝年款和仿前朝年款两大类。本朝年款以青花楷体“大明万历年制”六字双行外围青花双圈居多,个别为六字三行外围青花双圈。仿前朝年款见有青花楷体“大明宣德年制”六字双行款外围青花双线圈或“大明成化年制”六字双行款外围青花单线圈。有一种在青花长方形双线框内自右向左署青花楷体本朝六字一排款者,多题于蒜头瓶、花觚的口边或长方盖盒的外底。另有一种署青花楷体本朝六字双行款外围青花双线方框者,上覆荷叶,下托莲花,类似金代磁州窑瓷枕上戳印的“张家造”款式,题于壁瓶的背部〔图二十一〕,颇为特殊。
〔图二十一〕明万历五彩云凤斗鸡图壁瓶
高31厘米
3.黄底绿釉瓷器
该品种属于杂釉彩瓷器之一。杂釉彩瓷器主要指两色釉彩瓷器。其中的绝大多数品种在洪武、永乐、宣德、成化朝已有烧造,如白地酱彩、白地绿彩、白地矾红彩、白地黄彩、黄地紫彩、黄地矾红彩、黄地绿彩、矾红地绿彩、洒蓝地孔雀绿彩瓷等。
其中黄地绿彩瓷器创烧于明代永乐时期,后来宣德、成化、弘治、正德、嘉靖、万历等朝及清代康熙以后各朝均有烧造。其做法是:器物成型后先在胎体上锥拱纹饰,入窑经高温素烧后,施以黄釉,透过黄釉可以看到纹饰,在纹饰以外涂以绿釉,然后,入炉经低温焙烧而成。
从黄、绿两种彩的色度搭配看,以万历朝产品最为悦目,可谓取得最佳视觉效果。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万历黄地绿彩锥拱菱形开光海水云龙纹盖罐〔图二十二〕,堪称代表作品。
〔图二十二〕明万历黄地绿彩开光海水云龙纹盖罐
通高19.1厘米
4.素三彩瓷器
原则上系指含有三种或三种以上低温釉彩但不含或含有极少量红彩的瓷器。由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红色代表喜庆,属于荤色,其他色彩属于素色,因此,不含红色或基本不含红色的彩瓷被称作“素三彩”。这里的“三”是“多”的意思,并非一定得有三种颜色。
素三彩瓷器系受西汉以来低温铅釉陶影响,从明初景德镇窑烧造的不含红彩的杂釉彩瓷器发展而来。创烧于明代成化时期,此后,经历了明代正德,明代嘉靖、隆庆、万历和清代康熙时期三个重要发展阶段。
素三彩瓷器常以各种色釉作地,形成各种色地素三彩瓷器,如黄地、绿地、紫地、白地、黑地等。明代素三彩瓷器中,以万历朝产品上各种色釉之色度最为适中,搭配得最为悦目。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万历紫地素三彩折枝花果云龙纹盘〔图二十三〕,堪称代表作品。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图二十三〕明万历紫地素三彩锥拱折枝花果云龙纹盘(一对)
口径14厘米
5.茄皮紫釉瓷器
亦称“茄紫釉”。按呈色深浅,可分为“深茄紫釉”和“淡茄紫釉”两种。深者呈黑紫色,如熟透之茄皮色;淡者呈淡紫色,似未熟透之茄皮色。茄皮紫釉属于以氧化锰(MnO2)为主要着色剂的著名低温色釉,因一般使用浇釉法施釉,故亦称“浇紫釉”。
从传世品和出土物看,淡茄皮紫釉瓷器始烧于宣德朝,后来万历朝及清代亦有烧造;深茄皮紫釉瓷器始烧于弘治朝,后来嘉靖朝及清代亦有烧造。由于茄皮紫釉的透明度较好,因此常以锥拱花纹装饰。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万历淡茄皮紫釉锥拱云龙纹碗〔图二十四〕,堪称代表作品。
〔图二十四〕明万历淡茄皮紫釉锥拱云龙纹碗
口径15厘米
总体来看,茄皮紫釉瓷器在整个明代产量不大,故流传至今且完好无损者就显得弥足珍贵。
肆
嘉靖、隆庆、万历三朝景德镇御器厂烧造数量和费用
关于嘉靖朝景德镇御器厂的烧造数量,据明代王宗沐纂修《江西省大志·陶书》(嘉靖本)记载[3],嘉靖七年以前,案毁不可考。据该书记载可统计出嘉靖八年至三十八年(其中缺十一、十二、十四、十七、十八、十九、二十八、三十二、三十七年)中的22个年份烧造数量共计663049件,平均每年29351件。而年烧造量超过10万件以上的有3个年份,即二十五年、二十六年、三十三年[表一]。
[表一] 嘉靖朝景德镇御器厂供御数量统计表
年份 |
烧造数量(件) |
嘉靖八年 |
2570 |
九年 |
450 |
十年 |
12300 |
十三年 |
4500 |
十五年 |
6160 |
十六年 |
948 |
二十年 |
27300 |
二十一年 |
2830 |
二十二年 |
18390 |
二十三年 |
70950 |
二十四年 |
19200 |
二十五年 |
103200 |
二十六年 |
120360 |
二十七年 |
9200 |
二十九年 |
1000 |
三十年 |
11730 |
三十一年 |
44780 |
三十三年 |
110030 |
三十四年 |
1410 |
三十五年 |
34891 |
三十六年 |
31590 |
三十八年 |
29260 |
合计22年 |
663049 |
隆庆朝景德镇御器厂烧造数量,据万历陆万垓增纂《江西省大志·陶书》(万历本)记载[4],可统计出隆庆五年烧造数量为124790件。
至于万历朝景德镇御器厂烧造数量,据万历陆万垓增纂《江西省大志·陶书》(万历本)[5]记载,可统计出万历五年至二十二年(其中缺六、七、八、九、十、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八年)中7个年份烧造数量共计513374件,平均每年73339件[表二]。
[表二] 万历朝景德镇御窑厂供御数量统计表
年份 |
烧造数量(件) |
万历五年 |
169850 |
十一年 |
96624 |
十七年 |
420 |
十九年 |
159530 |
二十年 |
78210 |
二十一年 |
2790 |
二十二年 |
5950 |
合计7年 |
513374 |
上述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御器厂烧造数字,乃实际年供御数,而不是实际年产量,实际年产量应包括残次品。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对景德镇明代陶厂、御器厂发掘情况看,残次品的数量很大,有些品种的成品率只能达到十之一二,个别品种只能达到百之一二。因此,实际烧造数比实际供御数要大得多。
关于这三朝景德镇御器厂的烧造费用,缺乏具体数字记载,从仅有的零星记载,可窥其一斑。
《明实录·大明穆宗庄皇帝实录》载:“隆庆六年二月壬寅,诏:工部留江西应解料银一万两,烧造上用瓷器,从抚臣徐栻奏也。”[6]《江西省大志·陶书》(万历本)(料价)载:“陶有料价。先年系布政司公帑支给。嘉靖二十五年烧造 数倍、十百加派,阖省随粮带征银一十二万两,专备烧造,节年支尽。嘉靖三十三年又加派银二万两,亦烧造支尽。自后,止于本司库帑银借支,然烦费岁钜万。如鱼缸及砖,则又不止是公私方苦匮鬻罪加赋之说,殆纷纷矣!”[7]明代万历年间的烧造费用,文献中有“磁器节传二十三万五千件,约费银二十万两”[8]的记载,可知每件瓷器的平均烧造费用约为一两白银。
伍
后仿嘉靖、隆庆、万历朝
御窑瓷器
后仿嘉靖、隆庆、万历朝御窑瓷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造型、纹饰、款识等均模仿这三朝御窑瓷器原作的一类作品;
二是只仿写这三朝御窑瓷器年款,造型和纹饰则具有仿制时期瓷器特点的一类作品;
三是在原胎上后加彩的一类作品。
后仿这三朝御窑瓷器以清代康熙至乾隆朝、清末光绪朝至民国以及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的仿品最为多见。所仿嘉靖朝御窑瓷器品种主要有青花、青花加矾红彩、五彩〔图二十五:1、2〕、斗彩、素三彩、矾红彩、浇黄釉瓷等;所仿隆庆朝御窑瓷器品种主要有青花、青花加矾红
〔图二十五:1〕明嘉靖款五彩海水云龙纹方盖罐(左)
通高15.6厘米
〔图二十五:2〕民国仿明嘉靖五彩海水云龙纹方盖罐(右)
通高15厘米
彩、五彩瓷等;所仿万历朝御窑瓷器品种主要有青花〔图二十六:1、2〕、黄地青花、黄地绿彩、五彩瓷等。鉴别时主要还应从造型、纹饰、胎釉彩、款识等方面寻其破绽。
〔图二十六:1〕明万历青花折枝花梵文莲花式盘
通高19.2厘米
〔图二十六:2〕民国仿明万历青花折枝花梵文莲花式盘
通高19.7厘米
比如说,造型呆板走样或过于规整、纹饰画法拘谨且过于精细、釉面干白、矾红彩不够鲜艳、款识字体笔画缺乏力度或过于工整等。尤其是这三朝青花瓷器的釉,既不同于明初永乐、宣德朝青花瓷器釉面泛橘皮纹,也不同于明代中期成化、弘治朝青花瓷器釉面平整油光,而是呈现一种厚润、白中泛青较重、釉面清亮的时代特征。特别是这三朝御窑瓷器中异形器非常多见,且一般都有变形,而后仿品一般都较规整。另外,这三朝御窑瓷器中大件器物也较为多见,但制作工艺均不太精细,尤其是底足处理得较为粗糙,而后仿品制作工艺和底足处理得往往过于精细。这些都是在鉴定中尤应引起注意的方面。
参考文献:
[1](明)王宗沐纂修:《江西省大志·陶书》(嘉靖本),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善本书。书中“设官”条载:“陶监有官……给事中徐公浦以尝官江西也,疏言:景德镇利之所在,群奸併集,有可言者如回青,打之无法,散之无方。真青每插于杂石,奸徒盗于衣囊。”
[2] (明)王宗沐纂修:《江西省大志·陶书》(嘉靖本)“回青”,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善本书。
[3] (明)王宗沐纂修:《江西省大志·陶书》(嘉靖本)“御供”,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善本书。
[4](明)嘉靖王宗沐纂修、(明)万历陆万垓增纂,《江西省大志·陶书》(万历本)“御供”,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善本书。
[5](明)嘉靖王宗沐纂修、(明)万历陆万垓增纂,《江西省大志·陶书》(万历本)“御供”,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善本书。
[6]《明实录·大明穆宗庄皇帝实录》卷之六六“隆庆六年二月壬寅”,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7年。
[7](明)嘉靖王宗沐纂修、(明)万历陆万垓增纂:《江西省大志·陶书》“料价”,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善本书。
[8](明)陈子龙等选辑:《明经世文编》卷四四四“王都谏奏疏”之“稽财用匮竭之源酌营造缓急之务以光圣德以济时艰疏(节财六事)”,中华书局出版,196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