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偶的修辞手法及解题思路提示
修辞手法之五:对偶
1、什么是对偶的修辞手法?
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平仄相对的一对语句表达相反或相关的意思的一种手法。
详解:对偶通常是指文句中两两相对、字数相等、句法相似、平仄相对、意义相关的两个词组或句子构成的修辞法。 对偶从意义上讲前后两部分密切关联,凝练集中,有很强的概括力;从形式上看,前后两部分整齐均匀、音节和谐、具有戒律感。严格的对偶还讲究平仄,充分利用汉语的声调。
2、对偶的类别:
从内容上划分:(正对、反对、串对三种)
(1)、正对:从两个角度、两个侧面说明同一事理,表示相似、相关的关系,在内容上是相互补充的,以并列关系的复句为表现形式。
示例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解析:上下联表达的意思是同类的或相近的,是互为补充的。从“海内”与“天涯”两个侧面说明——只要朋友互相知心,即使分离在天涯海角,也像近邻一样。
示例2、 宝剑锋从磨砺 ,梅花香自苦寒来。
解析:上下联从“宝剑锋”与“梅花香”两个侧面来证明“天才源于勤奋”这一事理,内容上也是互为补充的。
示例3、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解析:上下联从“芦苇”与“竹笋”来讽刺有的人只有嘴上功夫而没有真正的本事,内容上也是互为补充的。
示例4、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唐/杜甫
译: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枝间鸣叫,一行白鹭向湛蓝的高空里飞翔。
(2)、反对:上下联表示一般的相反关系和矛盾对立关系,借正反对照、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本质。
示例1、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劝学》
——用刀刻东西,刻一阵子就放下,即使是腐朽的木头也刻不断;不停地用刀子刻下去,即使是坚硬的金石也能被刻穿。(“锲而舍之”与“锲而不舍”是反对。)
示例2、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六国论》
——列国诸侯的土地是有限的,贪暴秦国的欲望是不能满足的。奉送给它的越多,它侵略你就越厉害。(“诸侯之地有限”与“暴秦之欲无厌”是反对,“奉之弥繁”与“侵之愈急”是反对。)
示例3、“梅须逊雪三分白,雪须输梅一段香。”
—— 译: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了梅花的淡淡清香。
示例4、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串对:上下联内容从事物的发展过程或因果、条件、假设等方面向关联,两联连接成复句,一顺而下,也叫“流水对”。(上下句具有承接、连贯、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上下句紧密结合,互为关联不可分割,如果去掉上句或下句意义就不完整了。)
示例1:“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译:如果要想遍览千里风景,那就请再登上一层高楼。 (上下句意承接)
示例2: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译: 即刻从巴峡穿过巫峡,便可下达襄阳,再向洛阳进发。(分析:行经巴峡巫峡,再过襄阳,直向洛阳,一气贯下,写出急欲出蜀的喜悦心情。)上下句意承接
示例3: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毛泽东)上下句承接
示例4、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上下句因果)
示列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上下句转折)
——译:山峦重叠、水流曲折,让人担心没有路可走,但突然间面前又出现了一个山村。(分析:诗人描述了山水萦绕的迷路感觉与移步换形又见新景象的喜悦之情;表现了诗人与众不同的思维与精神——在逆境中往往蕴涵着无限的希望;人们可以从中领悟到蕴含的生活哲理——不论前路多么难行,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人生就能“绝处逢生”,出现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新境界。)
示例6、纵有满园诗果,苦无一树联花。(上下句意转折)
示例7、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上下句意转折)
示例8、但愿朝朝长得醉,何辞夜夜瓮间眠。(上下句意假设)
示例9、若能杯水如名淡,应信村茶比酒香。(上下句意假设)
示例10、必须经得千般冷,才可炼成一段香。(上下句意条件)
示例11、欲呼樵子说山事,便携春茶到竹林。(上下句目的关系)
3、对偶的作用是什么?
其主要作用是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乐美感;凝练集中,高度概括,便于吟诵记忆。
4、解题模式:修辞手法+表达效果+表达的(内容、情感、精神或品质)
示例、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 意思是,“横眉怒对那些丧尽天良、千夫所指的人,俯下身子甘愿为老百姓做孺子牛。”
答题语言组合思路提示:
①、诗句运用了对偶(反对)的修辞手法;(手法)
②、显得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并具有很强的气势;(效果)
③、表现了作者对待敌人决不屈服意志与甘愿为人民大众服务的精神。(品质与精神)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