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里记载2500年前的卫齐会盟,原来就在咱涉县!

小议“涉之为涉”

--兼论“琐泽”之所在

(提纲)

笔者认为,涉县之所以叫“涉”县,是因为其原初治所在“霍地”(清凉村),其名源于涉县盆地整个的地形地貌;而《春秋》《左传》上诸侯会于“琐泽”,有学者认为此“琐泽”系指现在的河北省涉县涉城镇,笔者深表认同并进一步断定,“琐”地即“霍”地(清凉村),“泽”指清凉村外的“小河子(泽)”,“琐泽”乃现今涉县清凉村外“玉带河(湖)”。

一、涉之为涉

(一)县志记载

(二)古籍释义

涉,《广韵》:涉,历也。徒行渡水也。亦漳水别名,涉县是也。又姓,《左传》晋大夫涉佗。

《康熙字典》:……古文:□、(并列三个“水”字)……《说文》:徒行历水也。《尔雅·释水》:繇膝以上为涉……又县名。《广舆记》:属彰德府,古涉侯国地,汉涉县。又姓。《左传》:有涉佗。

(三)文字溯源

涉,会意字。

商代甲骨文,第一种字形:中间是一条小河,一只脚(“止”)在河这边,另一只脚在河那边,合起来表示已经过河了。第二种字形:两脚向前,他的意思是一个人正赤着脚在水中慢步前进。

“涉”的本义就是趟水而过。

西周、春秋、战国文字与甲骨文相同,只是有的字形又加了一个“水”字。

籀文,两边是水,中间一“步”字,更突出了“涉”正是赤脚过河的意思,也就是说此人前后均为水,正在水中行走,这就是“徒行历水”的意思。

小篆的“涉”较籀文少一“水”字,保持了与甲骨文和金文一致的形体,并由此发展为隶书和楷书。

(四)山川考察

环涉皆山也。东韩王,西杨岐,南五指,北符山。中则阳山(龙山,包括青龙山)。

《尔雅·释》:大山宫,小山霍。注:宫,谓围绕之。疏:小山在中,大山在外,围绕之。山形若此者名霍……

霍地,涉者,依山形地貌而称之也。治之所在,代指涉之全域也。

二、涉沙辨误

(一)县志记载

(二)涉沙互用

(三)并非笔误

三、琐泽所指

霍音琐,“琐即沙也”。三者古音同为“SUO”。霍地即琐地,琐地即沙地,沙地即涉地,琐泽即涉县清凉村外“(小)河(霍)(琐)子(泽)”也。

(一)琐泽与琐

(二)琐泽与沙

(三)琐即沙也

(四)琐泽沙泽

(五)沙亭沙庭

旁证:

1.“盟”,从皿,从明。在日月作证(天地作证)之下,与会者在“明水”盆(湖泽)前起誓结义。

2.“会”,从亽从曾。亽,人一口,为合;曾,下面是日火,上面是冒气的食物。会,谓盟也,有事而会,不协而盟。此之谓也。

3.会里(村),“琐泽”之西南二里,诸侯“听成”所会之地也。

4.滩里(村),相对于“霍地”(清凉),中间就是“琐泽”。

涉之为“涉”,籀文,两边是水,中间一“步”字,更突出了“涉”正是赤脚过河的意思,也就是说此人前后均为水,正在水中行走,“滩里人”从来如此。

与沿头会里,隔着“(清漳河)大河”,与清凉(霍地)之间隔着“小河子(泽)”(今玉带湖)。

小篆的“涉”较籀文少一“水”字,秦汉立县之际,县治所在确为“涉”地也。

5.龙山土龟的传说:虽为传说,但也折射着“涉县盆地曾经是海”,中部遗迹即成“琐泽”的地质“事实”!

结语:涉之为“涉”,因地为“霍”;《春秋》《左传》之诸侯会于“琐泽”,杜预系之“阙地”,实则,“琐”地指“霍”地(清凉村),“琐泽”即为涉县清凉村外“小河子(泽)”(今玉带湖或曰玉带河)也。

作者简介:

张海旺,河北神威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家事团队团队长,研究生学历(西南政法大学法学学士、法律硕士),师从西南政法大学博导、法制史学科带头人张培田教授,曾主办或参与韩志英诉魏县康复医院医疗事故赔偿、吕文贤等犯组织、领导黑社组织罪、强迫交易罪、故意伤害罪等有较大影响的民、刑案件,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办案经验,学术论文主要有《谢方樽人格论》。业余喜爱地方文化研究,精考据,善长联词赋,颇有古风。

手机/微信:15833079021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