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头学针灸-针灸的不同入穴方式
成人与幼儿的不同入穴方式
成人与幼儿有非常大的不同,成人要留针,幼儿不留针,
幼儿我们有一个特别的名称,我们叫单刺。
我们留针,留二十分钟,留针之后会做补泻,
像中风的病人,留二十、三十、四十分钟、一个小时两个小时都没关系。
起针的时候很重要,拔针的时候,若这病人是你妈妈。
这个指头放在那,慢慢的拔出来,出毛孔的时候,稍停一下,停个三十秒,再慢慢出来,这样一滴血都没有。这我们出针的方式,
因针头很利,不能用挑勾出力的方式,会把血带上来。这是起针的方式。不要一直用力拔出来。
那小孩子用单刺。当小 baby 发烧感冒,拉肚子,下针效果很快,
什么叫单刺?针进去捻一捻就出来了,根本不留针。
小孩子穴道治疗很快,所以你不能让小孩子留针二十分钟。
幼儿的定义以十四岁做为标准,十四岁以下,单剌不留针,十四岁以上,就留针。
下针时,叫病人采用卧姿。
针灸下针后有一种现象就是晕针 。为什么?因为中医有一句话“药不瞑眩疾弗缪”。这句话,出自《后汉书》,所谓“药不瞑眩疾弗缪”,就是说一种治疗方式,没有产生瞑眩的话,这个病不会好。
我们每次扎针,若病人产生晕针的现象,起完针,病人会感觉效果很好。
可是有一种晕针的现象,是因为病人的姿势不对。
姿势不对会产生的晕针,所以我们要病人采卧姿。
让他躺倒,扎针最好不要让他站着扎,或坐着扎,都容易晕针,躺着扎最好。
姿势不良,产生的晕针怎么处理?就是刚才的急救方式,先下人中,会很痛。晕针叫病人不要怕,先叫病人躺平。将胸腔的扣子打开。空气流通就会醒过来。
晕针不会死的,到现在还没有因晕针而死的。如果你是很性急的人,不醒就十宣放血,脚趾头再放血,回家叫病人怎么走回去,太过也不好。
现代常用的针规格
一寸半的针用得最多,通常用在肌肉、四肢、身上都可以扎。
手指头旁呢?手再肥也不会像身体那么厚,通常用一寸针来扎,
像这比较长的三寸针用来透穴。
有些地方会用到透穴,当场透就好了。
针灸做得好是立竿见影的。做得不好,就没有感觉,但也不会坏事。
除非你扎得太深了,古人才不去负你的责任呢。
身上有非常多的穴道,都可以用透针,透的时候不但不伤筋,不伤骨,不伤血脉,连一滴血都看不到,脚伤、腕骨痛,针一下去当场痛就去掉了。
中医如果以后发展起来,全世界医疗费用可减少非常多。
还有放血针,现在放血片。
我们现在用的针规格是
半寸为前面是0.18、0.20、0.25后面是X13mm
一寸为前面是0.20、0.25、0.30、0.35后面的是x25mm
一寸半为前面同一寸的,后面的是x40
二寸、二寸半,三寸的前面一样,后面为x50mm,60mm,75mm.
前面代表粗细、后面代表的长度
13是半寸
25是一寸
40是一寸半
50是两寸
60是两寸半
75是三寸
喜欢针灸及故事的朋友可以关注以下公众号,每天有新的文章发出来。望我们共同学习中医针灸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