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圣节说说祭祀的事儿

在西方这个鬼节,先讲两个鬼故事。

故事一: 最近总有人传这个图,问我什么字:

闲的蛋疼,我要是这么说,您肯定认为我在骂您。但事实确实如此,这几个字就是这么读的。可以想象一下,这字和难得糊涂被风雅之人挂在中堂,是不是很鬼啊!


另外一个鬼故事是集美大学的金文伟老师在朋友圈讲的,金老师转发了一条微信朋友圈流行的段子,题目是《汉字拆开年,道尽人生真谛》,好像还是人民日报的公众号推出的。对于人民日报,我就不说什么了,毕竟是人民的日报嘛,有点问题,人民表示原谅。

这个段子中,有这么一段话,截图如下:

人民日报君愣生生地把福字左边的“礻”给改成了“衤”,怪不得金老师要问问人民日报的小编,您的语文老师是谁!怪不得坊间有个传说:“上辈子杀猪,下辈子教书,上辈子杀人,下辈子教语文。”不管谁出了问题,总能怪到语文老师这里!

说实话,对于学汉字学的我而言,这就是两个标准鬼故事!这简直就是太聊斋了!那么一幅破字,就我一个交游并不十分广泛的人,被人不下十五次地私信问及;这么个荒诞的拆字就道尽人生真谛了,还被那么多号称有文化的人转来转去,这不是聊斋是什么?


借着这个福,今天说说“示”字。示,《说文解字》说:“天垂象,见吉凶,所以示人也。三垂,日月星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意思是上天以天文图像的形式来体现人事的吉凶,这些图像是用来显示给人们看的。示中的三个竖笔,分别代表日月星。人们观察天文图像,用来考察时世的变化。

年轻时候,太过狂妄,读这一段书,暗笑慎爷的迂,还不断地说服自己体谅他,毕竟是东汉时代的人了……后来,发现自己愚!

天文与人类生活该有多么密切!看云识天气,竺可桢先生专门撰文来谈。天象的变化,关系到农业文明时代天下苍生的福祉。我不识字的姥姥,能够指着星空跟我讲斗转星移,银河朝向的变化意味着季节的更替;只念过三个冬天私塾的爷爷,能够用自己每年对天象的观察记录,推算出来年那种作物可以丰收。怪不得顾炎武先生说:“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七月流火’,农夫之辞也;'三星在户’,妇人之语也;'月离于毕’,戍卒之作也;'龙尾伏辰’,儿童之谣也。”到了当代,七月流火在大学校长那里居然成了形容天气炎热的标准词语,成为笑柄——只能看出我们距离自然,距离常识有多么遥远!

上天有好生之德,通过天象的变化,预示人间的祸福,又有一部分天生异禀的人能够识别这些天象,告知天下匹夫匹妇,这部分人就是天纵聪明的圣人,他们谦和包容接纳人间的种种苦难和幸福,并能够引导普通人走出各种困境。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再回看《说文解字》这几句短小精悍的解释,不由得佩服这第一本字典,岂止是体例的开创,更是说解的通透、迷人。难怪章太炎先生要读说文解字72遍,也难怪读过72遍说文解字之后,章先生开创了现代意义上的语言文字之学。

“示”字,因为是上天展示天象给人看,就有让别人看的意味。《史记·廉蔺列传》“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老子说:“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让别人看,就有显示和表示的意思,当年周武王克商之后,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夜,示天下弗服。”还有“示威”表示显示武力,使人知道。

聪明的人能够综合各种明示的信息得出结论,或者通过明示的信息,获得暗示,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

“示”的本意是上天的示意,做了部首之后,变形为“礻”,与“衤”字相比,就少一点,也难怪人民日报君那样解释福字呢!

在中国古代,曾经有一段时间,祭祀是国家的大事,“国之大事,在戎与祀”,一个打仗一个祭祀,是国家的大事。从示部的64个字,就可以看出这个活动是多么频繁。汉语史上有这样一个观点:在哪个部首下的字越多,说明人们对这个部首所属的事物认识越丰富,活动越多,所以,才会有这么绵密的词语用字来记录。

在我们这个多元崇拜的国度,祭祀的对象非常丰富,天神、地祇、皇天、后土、先人、名人……祭祀的目的很多,有政事之祭,四时之祭,先祖之祭,民间各种祭祀;祭祀种类也丰富,有言语祷告的祈祷,舞乐悦神的,祭品献祭的,总之就是通过各种取悦的手段,让众神高兴,从而祈福避祸,不再作祟。

祭祀活动距离我们已经很遥远了,但是在乡村比较保守的地方依然可见一些痕迹,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中元节、中秋节……各种传统的节日里,淳朴的村民们依然会对自然、对祖先敬拜,祈福避祸。

今天是万圣节,本来是一个西方的节日,跟我们没有一毛钱的关系,商家出于赚钱的目的,大肆炒作,跟风的小青年们也加入到商家的忽悠中,开始过万圣节,奇奇怪怪地搞得乱七八糟,在没有文化背景的情况,就是学个形似-——总之吧,作为中国人,先了解自己的文化,过自己的节日,行有余力再过过别国的节日,就像培德书院的校长说的,“真正的国际化首先是认识自己”,作为中国人,只有“根深中国”,才能“盛开国际”——还是认认真真地,学习汉字吧,字里乾坤大!不是那么随便拆一拆就能懂得人生真谛的!


传递语言文字知识,传递读书信念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