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张仲景的补肾方,治好“脑萎缩”,这才是中医该有的样子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文中所述配伍、方剂,须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借鉴、应用!)

本文理论依据:《方剂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藏象生理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说中医、疗养生、话今古。我就是每天陪你研习中医、学习传统文化的文君然。

有人跟我讲,文老师,中医是否真的能治病?眼下,太多的中医“大师”出现,你方唱罢我登场,弄得人们不敢相信中医了。

其实,中医是值得信任的。只不过,我们缺乏真正的中医科普,这才让大家无所适从。

我现在,我给你讲一张真实的医案,很说明问题。

话说有这么一个老人,年77岁。大概在患病前的一个月吧,他忽然发作感冒,此后就甚至不清、二便失禁、四肢不温。整个人,仿佛“傻”了一般。

到医院检查,他被确诊为“脑萎缩”。

面对痴呆的老父亲,家人决定带他看看中医。

找的谁呢?找的是我国贵阳中医名家李师。李师本来是中医肝病治疗领域的翘楚,但同时也善于调治各类内科杂病。李师为全国首批老中医药专家继承对象之一。

李师仔细观察,发现患者尺脉痿弱,神情呆滞,双目无神,手足不温,虽然当时是夏季,竟然身上穿上毛衣。舌体胖大,舌苔白腻。

李师仔细寻思,告诉家属,病人的问题在于肾阳不足、髓海空虚,于是就写了一张配伍。方见——

熟地、山药、枸杞、丹参、益智仁、菟丝子各20克,茯苓、山萸肉、郁金、仙灵脾各10克,制附片(先煎)、丹皮各6克,肉桂3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就这样的衣服方药,真能治好老年痴呆、脑萎缩?患者家属觉得难以置信。

不过在当时,实在没有别的办法,也治好试一试。

结果,这一尝试,就尝试了整整2个月。2个月内,患者的情况一步步好转。四肢从发凉到温热,话语从稀少到正常。整个状态在改善。这里头,方药略有变动,譬如加减变化了远志、石菖蒲、巴戟天、太子参等等,但大体不变。

最后,两个多月过去,老人家神志清楚、对答如流,睡眠和饮食正常。最令人难以置信的是,缓和经过脑CT检查,发现竟然恢复正常。

这张医案,后来被收入《当代名医经方应用赏析》一书中。我有幸亲阅这部书的书稿,所以对此张验案印象深刻。

这里头是什么道理啊?其实很简单,我一说你就懂。

你看,这个患者啊,舌淡苔白腻,舌体胖大,脉象尺部弱,四肢不温,这是典型的肾阳不足啊。阳气不足,故而四肢不温。阳气不能运化水湿,舌体失养,故而舌淡苔白腻,舌体胖大。脉象里头,尺部对应我们的肾。尺部弱,说明肾气不足啊。

那么,这个肾阳不足,和“脑萎缩”之间,有关系吗?

这个只能从中医理论的角度来认识。

中医认为,肾主骨生髓,脑为髓海。也就是说,肾和脑之间,通过“髓”这样一种物质,紧密相连。当人肾气充盛的时候,髓海充足,则反映敏捷、思维灵活。肾气不足,不能生髓,则髓海空虚,反应迟钝、呆傻。这是中医从千百年来的临床实践中推断出来的结论。中医虽然对“脑萎缩”的概念几乎为零,但是它从另外一个尿毒认识脑萎缩,痴呆,这就是源于肾气亏虚、精髓不足。

既然如此的话,那咱们就去补肾。怎么补?看人下菜碟。比如说医案里的老者,证属肾阳不足。那咱们就在补肾精的同时,注意温补肾阳。

正是在这种思路的指导下,才有了医案中的配伍。具体来说,它就是张仲景在《金匮要略》里头记载的肾气丸配伍。原方,就是用来调治肾阳气不足证的。基本配伍为干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牡丹皮、桂枝和附子。这个配伍里头,前六味药滋补肾阴肾精。这就给补肾阳创造条件。好比说你要把灯点燃,先得给灯加灯油一样。肾中的精水足了,灯油就够了,这时候用桂枝和附子来温阳,火就点着了。

就医案里头的配伍来看,其实就是在肾气丸配伍的基础上,加上了进一步补肾添精的益智仁、菟丝子、仙灵脾,以及可以活血的丹参、郁金。

所以说,这张配伍,用意非常明显,思路也很清晰。真因为药证合拍,所以很快奏效。

我为什么要把这个东西写出来呢?

第一,我认为,我们国家作为老龄社会国家,老年人高龄以后所出现的痴呆病、脑萎缩病,将越来越常见。对这类人,很多家庭无能为力,只能看着熟悉的老父亲、老母亲一步一步地走远,到最后和人世告别。这时候,我们不妨从中医传统理论角度出发,认识这件事儿。文中的配伍,自然不能适合所有人,普通读者朋友必须在中医师的辩证指导下借鉴应用,但是它作为有代表性的方药,又的确是值得参考的。所以我写出来,供您应用。

第二,我认为,中医的很多传统理论,是有现实意义的。阿尔茨海默症以肾论治,这在中医临床上是比比皆是的。这足见老祖宗理论的科学性。我把这个东西写出来,给爱好中医的朋友一点信心。请你相信,中医经典理论对中医临床的指导作用,历来都是明确而有效的。

好了,就说这么多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