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诗歌平平无奇,曹操却以此诗引领了建安文风

  诗歌艺术在中国源远流长,在战国时兴起的楚辞,是第一个文学高峰。然而,在秦汉时期诗歌艺术却陷入了长期的低谷。秦朝毕竟国祚较短,两汉时期诗歌艺术平平无奇。令人难以忘怀的,竟然还只有汉高祖还乡时所唱的《大风歌》。

  普遍认为,诗歌在汉朝时陷入低迷的原因与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有关。秦始皇的焚书坑儒,直接消灭了一群读书人,汉武帝的思想控制,则大大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从此,歌功颂德、炫博耀奇,堆垛词藻的汉赋大行其道,最能反映思想活跃程度的文体诗歌却反而退步了。

  这种局面几乎贯穿与秦汉两朝,直到汉末时,才被建安诗人所打破。在他们之中,我们不能否认魏武帝曹操的贡献。他虽然以政治、军事闻名,却对建安文学有着开创之功。比如这首《龟虽寿》,就一扫汉代文学的靡靡之风: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首诗出自《步出夏门行》中的第四首,原本没有题目,《龟虽寿》是后人按照习惯,取第一句诗中的后三字。哪怕是第一次读这首诗,也会感觉朗朗上口,充满着恢宏的气势和蓬勃的精神。更神奇的是,全诗中透露出洒脱自信的人生观,不仅超出了当时的时代,放眼整个封建社会中,也具有超前的时代性。

  诗歌的前四句,说的是神龟和螣蛇,前者是人们普遍信奉的通灵之物,寿命长达千年,后者则是《山海经》中传说的仙兽。然而,曹操却另辟蹊径,从另外一个角度谈论即便是神龟千年,亦有寿终正寝之人,螣蛇能腾云驾雾,还是会化为尘土。这就区别了无数陈词滥调的赞美文章,发人深省,令人耳目一新。

  要知道,在秦汉时期,为了追求长生不老,秦始皇曾经寻仙问药,派出大量术士漂洋过海。汉武帝也曾经迷恋丹药,老而昏聩。帝王尚且如此,更不用说凡夫俗子。然而,曹操却将生死看得相当达观,他承认万物都有终点,也承认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这并不是一时兴起,后来他在临死前遗命薄葬,打破汉代厚葬的习俗,就是生死观的体现。

  接着,曹操提出了自己的人生追求。写这首诗时,他已经五十三岁了,在当时看是地地道道的老人。但是,曹操却喊出了时代强音,他自比老骥,依然志在千里,他自认暮年,却依然壮心不止。这就是曹操作为枭雄的魅力,在诸侯并起的年代,他从未停止过奋斗,从未忘却年轻时的理想,所以才能笑傲三国,成为那个时代的霸主。

  全诗情绪最高潮部分,就是在中间的这四句。曹操又将情绪拉回,告诉自己,也是告诫天下人:生命的长短,并非全由上天决定,只要调整身心,一样可以延年益寿。其实,这就是一种“我命在我不在天”的思想,也是人定胜天的精神。

  最后一句,是此类乐府诗的固定结尾,我们应该都多次看到过。

  曹操的这首诗,豪迈不已,超凡脱俗,很难相信是出自一千多年前古人之手。更何况,两汉以来,长期的神鬼之说困扰人心,长期的思想束缚很难发出创造性的声音。那些长篇累牍解释经文的汉赋,陈词滥调已经麻痹了文人。就是从曹操开始,汉末诗歌呈现出不一样的精神风貌,它注重个性和情感,砸碎了种种窠臼,展现了乱世之下的浪漫情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