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旭:永远的林黛玉
本文4000余字,阅读约需6分钟
1965年的某天夜里,身怀六甲即将生育的王夕元做了一个梦。梦中,一个白胡子老头告诉她,即将生下的孩子要取名“陈也(特别强调上面有一草头)芬”。次日早晨,王夕元将这怪梦告诉了丈夫陈强。陈强不解,找到南方一位朱老师,问带草头的“也”字怎么念,什么意思。朱老师说,就念“也”,是南方一种不起眼的小草,微微带点香味。陈强觉得这作为名字很俗,又去找一位懂《易经》的老先生算一算这名字好不好。老先生说,这是林黛玉的命,要悲痛一生的,建议不要取这名字。孩子出生在天亮时分旭日正升之际,陈强便为之取名陈晓旭。
陈晓旭出生在辽宁鞍山一个艺术气息浓郁的家庭,父亲陈强是鞍山京剧团的导演,母亲王夕元是京剧演员。彼时的中国,三年大饥荒刚结束,一场新的政治运动又在酝酿中,人们的日子都不好过。父亲毕竟是鞍山京剧团导演,母亲也是京剧演员,出生在这样一个家庭,也算是诗书名门。而时代的波诡云谲,使多少家庭在劫难逃,弱小的个体总被雨打风吹去。陈晓旭出生第二年,文革爆发。两岁时,父亲陈强被打成反动艺术权威。原本还算幸福的家庭,瞬间破碎。从此,邻居见到他们一家,就躲得远远的。对人们的冷漠,年幼的她感到彻骨的寒冷,变得忧郁自闭起来。在孤独的童年里,她喜欢上了看书。她最喜欢的作品是:《简爱》《悲惨世界》和《红楼梦》。
陈晓旭与她母亲
父母都希望陈晓旭能女承父业,可她不喜欢京剧,却醉心于芭蕾。她学习芭蕾非常用功,12岁时就可以做白毛女倒踢紫金冠的高难度动作。但在通过了所有芭蕾考核后,却最终因政审鉴定未通过,不得不放弃。为了避免上山下乡的命运,父亲决定让女儿退学。其时,陈晓旭才读小学四年级。退学后,在父亲安排下,她进了鞍山杂技团。按照父亲的想法,能有一技之长,将来至少不愁混不到饭吃。师傅要她蹲缸,先练基本功。陈晓旭自幼柔弱,特别爱美。蹲缸一练,势必练得腿粗屁股大。她几乎是天天偷懒,根本不练。师傅问原由,她不说,反正就是不练。无奈之下,最后只好叫她报幕。在杂技团里,她基本没学到什么混饭吃的一技之长。四年后,杂技团也解散了。
1983年,陈晓旭的命运开始转机。那一年,王扶林筹备拍摄《红楼梦》,在全国海选演员。那是一次真正的民间海选,选到的有些演员根本没演过戏。比如饰演妙玉的姬玉是某鞋厂修剪皮革的临时工,原定饰演迎春的金莉莉曾是某公社的电话接线员。进入《红楼梦》剧组后金莉莉狠命读书,开拍不久,她终于考上中央戏剧学院,要辞演进校读书。戏已开拍,迎春无人再演,王扶林着急上火,要饰演邢夫人的夏明辉赶紧去找,哪怕在大街也要找一个回来。继演迎春的牟一的确是从大街上找来的,她是某汽车修配公司劳资科的职员,经过饰演贾赦的李颉三天手把手教戏,还真把“二木头”演出来了。今天看来,这次选角的确有些不可思议。但并不是说,当时选角没有标准,门槛很低。王扶林根据《红楼梦》的特性,决定必须起用十八九岁的新人。在选角时,他首先考虑的不是演技,而是气质和素养。
当时竞争非常激烈。要选到合适的演员也很不容易。贾宝玉的人选迟迟定不下来。有红学专家打击王扶林,说他不可能拍出《红楼梦》,因为贾宝玉还没生出来。无奈之下,王扶林只得在人民日报上登广告,寻找贾宝玉的人选。人民日报登广告为剧组寻找演员,这是有史以来唯一一次。林黛玉这个角色,有将近三万人报名竞争。陈晓旭是在朋友鼓励下,才鼓起勇气写了一封信寄给剧组。信中写着她对《红楼梦》的阅读心得,对林黛玉的人物分析,还有自我介绍,并附带了一张照片,照片背面写着一首题为《我是一朵柳絮》的诗。她对自己能否选上毫无信心。不久,剧组打来电话,叫她去面试,还说,来面试不意味着就能选上,如果选不上,需由个人自付差旅费,要她考虑清楚。
她从鞍山出发,来到了北京。王扶林见到她的第一印象不太好。那天下着小雨,她没带伞,头发衣服都湿了,本就瘦弱的她,更显得弱不禁风。这与林黛玉“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柔柳扶风”的气质,殊为相近。然而,王扶林还是觉得她不够漂亮。为考验她是否真如自己所说熟读过《红楼梦》,面试一开始,王扶林就要她说出妙玉的真言。她竟一字不差说对了。面试完,王扶林叫她回去等消息。几个月后,剧组再次打来电话,通知她来参加《红楼梦》剧组的培训班。她能否饰演林黛玉还是没定下来。这时,经过海选淘汰了两万多人,剧组中还剩四人在竞争林黛玉的角色。其余三人分别是:最终饰演秋桐的沈璐、饰演秦可卿的张蕾、饰演晴雯的张静林。
经过为期三个月的培训,最后评分时,陈晓旭排在第三名。第一名是张蕾,第二名是张静林。在剧组里,张蕾被戏言是“红楼第一美”,气质容貌不凡。张静林也是雪肤花容,聪明伶俐。两大实力派在前,陈晓旭似乎无望。当时,王扶林问过陈晓旭,如果演不成林黛玉,愿不愿意演别的角色。她非常坚定地说,我就是林黛玉,如果让我演别的角色,观众肯定不高兴,因为林黛玉不应该去演别人。经过一番综合考虑,剧组决定让排在第三的陈晓旭饰演林黛玉。王扶林曾担心找不到适合出演林黛玉的人。他说,不但要漂亮,更要有诗人的气质。陈晓旭能逆袭成功,应该主要在于诗人气质。张蕾当时已近而立之年,年龄不符,最终花落“擅风情,秉月貌”的秦可卿。张静林气质中透着一股古灵精怪,更适合演晴雯,演晴雯后,她改名为安雯。
初进剧组时,陈晓旭年刚十八。1987年,历经三年《红楼梦》终于摄制完成,并在海内外上映,引起巨大轰动,先后重播700多次。陈晓旭饰演的林黛玉,更是牵动无数观众的心,甚至已成为难以超越的经典。正直青春妙龄,她就在演艺事业上如此大获成功,可谓前途无量。然而,这巨大的成功却为她的演艺生涯画上了休止符。在20年后的《红楼梦再聚首》节目中,她曾戏谑地说,我也不知是自己演的太好了,还是演的太不好了,反正之后很难接到适合自己的戏。继《红楼梦》之后,她又演过《家春秋》里面的梅表姐。之后三年,她再也没接到戏。当时,她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
一部《红楼梦》轰动海内外,成为再难世出的经典,但演员们获得的片酬却极其可怜。饰演贾宝玉的欧阳奋强在几十年后透露,当时是分集按出场时间付的片酬,他最高一集能拿到80元,戏份少时只能拿五六十元。饰演贾琏的高宏亮,由于不是主角,最高一集只能拿到40元。陈晓旭饰演林黛玉,算是女一号,最高一集却要低于欧阳奋强,只有60元。那些丫鬟婆子的片酬,就更是不堪了。三年下来,最高片酬的欧阳奋强拿到三千多元,陈晓旭只有两千多。在剧组每天虽有四五块钱的伙食补助,毕竟还有些别的花销。三年下来,能存上一笔钱的,几乎很少。剧组解散后,为谋前程,他们各奔东西。
陈晓旭留在北京,想有更大的发展。当时,她找朋友借了个小房间,住在里面。她父亲有次去北京,想到她那儿凉快凉快,进门才发现房间里简直比外面还热。陈晓旭却安安静静坐在床上,看着一本书。父亲问她看多久了。她说看一上午了。房间太闷热,父亲叫她出去活动活动。她微微一笑,好像浑然不觉,继续看书。父亲问她生活情况,她笑而不语。一看就知她情况很惨,父亲不觉为她感到难受,当即拿出四千元给她。她嘻嘻一笑说,这真是救了命了。一部《红楼梦》陈晓旭未能像今天的演员们获得高额片酬,毕竟还是爆得大名。但她的性格跟林黛玉实在太像,柔弱的外表下,固执而倔强,很多事她不屑为之。父亲曾答应一个记者朋友为她做专访,该记者三次登门,三次被拒。有人要花60万元购买她的肖像权,她硬是不卖。那些年,她把自己活成了林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
拍完《红楼梦》后的三年里,是她人生中最迷茫的时期。她自视甚高,却连合适的戏都接不到。跟第一任丈夫的婚姻生活,也不理想。她浑身棱角,难以包容别人,与世俗格格不入。她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能干什么。她试图出国谋职,出去也发觉不合适,半个月后又回来。几经折腾,她才找到自己的路。1991年,她跟前夫协议离婚。不久,在拍《黑葡萄》时,她遇到了第二任丈夫。两人很快结婚,并离开演艺圈,开始创业。十多年后,在谈到《红楼梦》对她影响时,她说:“它为我打开了一扇窗,又关上了一扇窗。我无法进入,只好重新开辟一条路,却意外地发现,它通向更美丽的远方。”
陈晓旭的创业是很成功的。1991年她加盟长城国际广告有限公司,创建制作总部并任制作总部经理;1993年任长城国际广告公司副总经理兼制作总部经理;1996年创建北京世邦广告有限公司并任董事长;1998年创建北京世邦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任董事、总经理。2004年,在“中国广告风云榜”评比中,她被评为“中国30位杰出女性广告人”。2005年,她被《世界经理人》周刊社授予“中国经济年度风云人物”荣誉称号。2006年,她成为央视开年大戏《红衣坊》制片人,这是她首次担任制片人,并被评为年度中国十大最具风采女性广告人。十多年里,她事业辉煌,身家过亿,曾经名满天下的林妹妹,变成了商界女强人。而在她的内心里,始终没有走出《红楼梦》。
反观陈晓旭的一生,她真正做到了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设定的三种人生境界:林黛玉的诗情浪漫、薛宝钗的经世致用、贾宝玉最终的看破红尘。在拍完《红楼梦》不久的一次访谈中,年轻的陈晓旭曾说,世人肯定是首先追求薛宝钗,等到物质丰富之后,他们才会追求林黛玉。她先是演林黛玉,从戏里出来,她其实把林黛玉作为了一种追求的人生境界。她非常清楚地认识到,要达到这一境界,必先学做薛宝钗。于是,她开始创业。而最终,她超越了林黛玉,走上了贾宝玉的归宿——遁入空门。在她身上,宝黛钗三人的命运,奇异地融合在了一起。
从1999年开始,陈晓旭就虔心向佛。她一直在等待机缘剃度出家。很多朋友劝她不要出家,说是在家也可修行。在北京的大宅里,她专门设有佛堂,每天诵经燃香礼佛。陈晓旭可说非常固执,一旦决定要做的事,不顾万人非难,也定要去做。2007年大年初二,她向家人宣布,要剃度出家。家人劝阻,她去意已决。是年正月初六,她在长春百国兴隆寺举行了剃度仪式,落发出家,法号妙真。此时,她已被查出身患乳腺癌,病情严重,行动不便,走路需要靠拐杖。一生爱美的她,拒绝治疗,决定往生极乐。家人力劝无用。2007年5月13日早7时,陈晓旭因乳腺癌在深圳病逝。她走得很痛苦,也很平静。
林黛玉去世时,贾宝玉正忙着跟薛宝钗结婚,没见到她最后一面。最终,贾府大厦倾覆,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贾宝玉了却尘缘,遗踪飘渺。陈晓旭去世时,扮演贾宝玉的欧阳奋强正忙着在山东某地拍戏,也没来见她最后一面。丈夫随她之后剃度出家,在她去世不久又蓄发还俗,继续人间生活。他父亲在她去世后回忆起那个梦时说,这孩子改得了名,改不了命。绛珠仙草下凡历劫红尘,终究要归到三生石畔。在一首诗中,陈晓旭如是写道:“如果我死了/你是否失掉一些快乐/为了我/是否会让你哀伤/在心头上停留片刻……当世人已将我的名字淡忘的时候/你是否会在心底/悄悄地为我唱一首/忧伤的歌”。
签名本订购
书名:烟火人间
作者:曾瑞
售价:36元/本(需10元快递费,共46元)
订购方式:请加作者微信 zengr1988
这是一本散文集。在武陵山区,美丽的清江边,有座城市叫恩施。从恩施过去三十多里,就到了群山环绕的芭蕉小镇,再走几里山路,有个叫龙潭沟的地方,即是书中写到的小乡村。此地居民多为土家族,依山傍水,修建着黑瓦木柱的吊脚楼。书中写到的人物多是我的亲人,或者邻居,也包括我自己。故事的发生地并不局限于那个小乡村。新世纪之后,农村人大多出门打工。他们走出乡村,涌进城市,在全国各地流动。他们到了哪里,故事便发展到哪里。
本书共分三辑。第一辑:失踪的童年。第二辑:远去的故乡。第三辑:何处是归程。每个人的童年,几乎都是单纯而快乐的。那时的乡村,还处在被市场经济冲击的前夜,可说是中国农村田园生活的最后几年。随着我们这一代(1990年前后出生的孩子)童年的消逝,乡村也日益孤寂与凋零。而父辈那一代的乡村,也正在远去。作为新一代,我们被迫远离家乡,在别人的城市谋求生计,不知何处是归程。书中人物的年代跨度较大,从民国时期一直到现在。我试图通过这些人物的故事,来反应乡村的变化。
曾瑞的散文,简练通俗,记录着当下时代底层人的苟且与卑微。不煽情、多隐忍,内蕴着一股力量。本书感情深沉,写出了乡村现实的孤寂与荒凉,以及底层的众生相。一群小人物的故事,浓缩着时代的影子。
曾瑞的文字有如山间清泉,清澈、明快,带有悦耳的声音。他阅世頗深,但又不为世俗所惑。他胸有丘壑,有时却像孩子般调皮。愿曾瑞能在这条光荣的荊棘路上越走越远。
曾瑞的《烟火人间》,不过是基于了恩施这个母体,以及这个母体下特定的时代,用85后的视觉和思想,来描述那些充满着浓浓恩施地方特色的烟火味。他所离析出的,实际上是整个社会大背景下恩施个体生命的况味和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