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越热,脾胃越寒!两个经典名方,温中焦升阳气,让脾胃安稳度夏!

夏季来临,草木繁茂,瓜果丰盛,在炎热的时候,有清甜冰爽的各种水果来解暑,真是人生一大乐事;但有部分人往往冰凉的幸福感还没有过去,就突然感觉胃中一阵疼痛,甚至手足发凉、腹泻,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古人言:冬暖脊背夏暖肚。炎热的夏天,更要注重腹部的保暖,脾胃虚寒的人更是如此!

是什么扰乱了我们的脾胃?

1
贪吃冷饮、水果,打破了寒热平衡

夏天之际,整个大环境处于外热状态,我们身体体表的汗孔,也是处于开阖状态,体内的气血也随之呈现出向外走的趋势,这样的话,向内供养五脏六腑的气血也随之减少,因此人体呈现相对的外热内寒状态。

这时候,身体的自然机制还能够维持平衡,保证身体内外寒热稳定,夏季出现病理性的脾胃虚寒原因就在于这种相对的寒热平衡被打破,出现内部过寒的状态。

常见的就是夏季贪吃冷饮、寒凉之品,过多摄入,相当于向内部输送大量的寒凉食物,首先受累的便是脾胃,导致脾胃阳气受损。脾胃本是后天之本,脾阳一虚,整个体内的温煦来源减少,加上夏季长期待在空调房,身体自然呈现出以脾胃症状突出的虚寒状态。

2
思虑伤脾,打乱了调节功能

《内经》指出:「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

中医病因病机里面常会把情志致病单独列为一项,人有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养好七情在古人称之为「养性之术」。

其中,忧思伤脾胃,快节奏下的大部分现代人都有一种情绪叫焦虑。一天到晚特别焦虑,青少年焦虑学业,中年焦虑事业家庭,老人家焦虑儿孙……压力一大,要么就是暴饮暴食,要么就是吃不下吃得少,长期以往,脾胃自身调节功能及节奏被打乱,就出现脾胃的虚损。

3
药食失治,脾阳受损虚寒内生

现代的生活水平逐渐改善,药品的可选择行也逐渐增多。很多人一有所谓「炎症」、「发热」的表现,马上就口服抗生素,这种滥用口服抗生素的行为其实破坏了人体的免疫力,大寒大凉的药物直中脏腑,脾胃首先受害。

另一方面,一部分对于中药有些认识的人也容易走入一些误区,盲目盲从抄写书上「夏季养阳」的观念,不因人因地制宜,不辨证不分类的盲目进补,使得脾胃运化转化功能被打乱;或者盲目补脾土,选择单一药食大量进补,过度进补,超过正常脾阳的运化功能,脾阳受损则虚寒内生。

脾胃虚寒时,身体发出的信号

1
舌头的三个异常表现

舌为脾之外候,舌象能反应气血状态,进一步反应脾胃运化的状态,舌苔是胃气所生,因此,舌象能初步判断脾胃状态。

健康的舌头是:舌体柔软灵活,舌色淡红明润,舌苔薄白均匀,苔质干湿适中,简称「淡红舌,薄白苔」。脾胃虚寒者则舌苔白厚,舌边明显有齿痕,表面滑而湿润。

2
便溏、流口水都是预警

脾为后天之本,脾胃虚寒会相应的出现很多消化道的症状。

脾胃虚寒,阳气虚弱,运化功能下降,胃腐熟及消化功能下降,因此食欲下降,经常有饱腹感,兼有大便稀溏,甚至夹杂不消化的食物。

脾阳虚弱,寒从内生,寒凝则气滞,腹部皮肤相对冷感,腹部及胃部有隐隐的痛感,还喜温喜按。我们说肾精胃唾,脾胃虚寒,口中的唾液都是清稀如水的,睡觉时候总是流口水;还有些人小便也是像水一样清稀,或者时不时出一点薄汗冷汗,这些都是脾阳虚,无法正常调节体内津液代谢的表现。

如何让脾胃舒服度夏?

1
小儿科学喂养,大人饮食相宜

基于生活环境改变,脾胃虚寒的人群范围逐渐变广。对于小儿,还是提倡科学喂养,顺应身体发展需要。小儿属于稚阴稚阳,不提倡揠苗助长式的进补,小儿的脾胃较为娇弱,只要保证正常一天三餐,少吃生冷及垃圾食品,保证足够营养即可,对于要调理先天体质的小儿,一定要经过辨证,因人制宜,做到三日一调整,缓缓适应,培土但不松土的节奏去养护。

对于成年人,做到饮食相宜。《备急千金方》提到「不知食宜者,不足以生存也」,《医说》中也有指导「食饮之宜……肉无贪肥脆,菜常令称于肉」,意思是不过食肥甘厚味,多食天赋之味及自然之物,只要做到一点,很多成年人就可以顾护住脾胃的阳气了。

最后,不论各年龄段都需要养护好情志,保持平常心,心平气和对待事物,保持体内气机的畅达,才能保证脾胃正常的养护。

2
用好养胃名方「理中汤」

对于脾胃虚寒,出自《伤寒论》的理中汤是一个很好的方剂,组方也只有非常简单的四味药:人参、干姜、甘草(炙)、白术。

脾胃虚寒,那么既要解决虚,又要解决寒,首选白术;脾虚喜欢温化,而白术相对温性;脾喜欢燥,白术性味相对燥;再者,白术的芳香之气还可以醒脾。在方中配伍人参之后,一起助益脾气;且白术能将人参的益气之功引经到脾胃,以养脾的虚性。干姜在这里就是解决寒的问题,温运中焦,助脾阳升起;使以炙甘草调和诸药,而兼益脾和中。

这个方剂对症解决了脾胃虚寒的问题,对于合并有其他症状的人,还请先经过医师辨证后在加减运用;切记不要自行购买,过犹不及。

3
一个要穴温养阳气

除了内调外养,还可以借助一些草本制品的外力,缓解虚寒症状对身体的影响。

艾灸神阙是一个方法,神阙是是气聚之处,神气出入之宫门,联系五脏六腑;艾灸这里能够借神阙的气门之力,调整全身经气流通并兼具温煦之功,达到「阴平阳秘」及「温养阳气」的作用。

脾胃虚寒者可以采用隔姜灸的方法。

操作方法:将姜片穿刺数小孔,覆盖于肚脐之上,点燃艾柱后在姜片啄灸,以感到温热且舒适为度,每次灸约10~15分钟或脐周微微发热为宜,一周1-2次为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