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方法课上不会教给你的选题方法
研究方法课上不会教给你的
选题方法
“研究选题”就像这些年的”大数据”, everyone talks about it, nobody really knows how to do it, everyone thinks everyone else is doing it, so everyone claims they are doing it.
趁着给研究生上课,来谈谈我的看法。这篇随笔回答三个问题:第一,什么是好的选题,第二,怎么选题,以及终极问题,突破性的选题从何而来?就是这个问题你也可以是第一个问题,但我觉得我愿意把它放在第三个,是因为你上来就思考这个问题你彻底迷失了。什么是突破性的选题,或者突破性的研究,其实标准很简单,突破性的选题就不仅仅是发一篇AER了,而是那些能被教科书写进去的论文。你想每年AER上有那么多文章,能有几篇被写进去呢?
研究设计课程把你给骗了
照本宣科的讲法是先讲第三个问题,回想一下你们上的研究设计课上讲的什么是好选题,或者应该怎么选题,或者导师们对你的博士论文要求是什么?开题答辩时候,往往评审老师会问你一个问题,“你的理论创新是什么?“问题一度给我造成了极大的精神压力,因为我的研究看来看去就是没有理论创新啊。幸亏得到高人指点,才发现这问题特好回答,反问一下那个老师,你一辈子发了这么多论文,你的理论创新在哪里?你哪句话被写入教科书了(除了你自己编的)。既然没有,又何必相互折磨,说好的“己所不能,勿施于人”呢?
就好像你看了那么多证明,依然不会自己解数学题一样。人们展示给你的总是有规则的,而实际创作的过程是混乱的。那么理论创新有意义吗?当然有,爱因斯坦、牛顿、西蒙、索罗、 斯蒂格利茨、科斯、 马奇的理论,推动者我们对世界的理解,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说到这,就不得说一个独特的学科,社会学,这个学科很神奇,理论比研究人员还多,对他们而言反而理论创新不是那么难。真的很神奇。但是这个问题抛给职业生涯早起的研究生就有点荒谬了,全国社会科学研究这么多年,有几个写入了经典教材的理论?是因为大家自己做不到,都希望自己的博士生能做到吗?郭德纲说,望子成龙的,自己都不是龙。理论创新很重要,但如果不教会大家如何做一个可以发表的、水准以上的研究,这个要求就是耍流氓。这不是学者的日常生活,学术研究首先是一个讨生活的职业而已,我们首先要活下去,活得好,才能搞点别的,这是人性。
什么是好选题?有价值、有意思
要活下去,活得好,最重要的是知道什么是好的选题以及如何设计一个好的选题。好选题的硬性标准是可以发表,并在好期刊发表。
好选题有两个特征:有价值并且有意思。
什么是有价值?两句话,一个叫顶天立地,一个叫承前启后。 顶天立地讲实践价值,承前启后讲理论价值。顶天是研究要与社会发展重要基础理论或者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相合。你这研究如果做完了,可以去上书中央,改变决策,那这就是顶天的研究。当然这是很难的,各方面的限制也很多。立地是你的研究根植于实践,能解决实际一个小环境里面的具体需求,这至少保证了你的研究有人愿意出钱资助。有一群听众,你的研究对他们的实践有所启发。听众越多,价值就越大。就是你有一项研究你的选题影响了5个人,有没有价值?有,但价值没那么大,是因为你的土壤太小,我们希望你的土壤越大越好,我们平常讲的你的研究听众越多越好,你是有一个假想的服务的对象的。
承前启后是理论意义。不要求理论创新,但至少选题里面要看到你对前面文献的继承在哪,你的理论是从哪儿来的,这个要非常清楚。承得了前意味着这个研究有同行关注。 启后意味着你的选题 与其他研究的区别。区别越大,选题越重要。 如果你的文章在理论上能起到这个作用,你的发现也好你的理论构建也好,能够使得后面的文章都必须基于你这个文章做发现和讨论,那这个选题就足够成功了。
还有个很重要的维度是有意思。也是两句话:心之所属,童叟无欺。首先,有一个必要条件是研究人员自己要觉得有兴趣,换句话说很有可能你的文章真的没有别人感兴趣,如果你也不感兴趣,那这个研究也太惨了吧。就好比你找了个对象,连自己都举得不喜欢,何苦呢?博士论文是你学术上的初恋,会被拿来评判你的学术品味的。所以,你至少要觉得你的选题是个你喜欢的存在,是个美好的存在。你要说服自己。
在这个基础上,选题最好童叟无欺(实在没想到更好的词)。研究选题应该和白居易的诗一样,回去和你外婆聊一聊你的研究,她觉得能听进去,有点意思,这就是个好选题。不要故弄玄虚,把命题搞的特别玄乎。但凡一个研究问题不能用最浅显的语言说清楚的时候就不是一个有意思的选题。社会科学不是请客吃饭。
如何做一个好选题?创新都是从山寨来的
做好研究选题两句话:
第一、所有的研究都是从文献中来到文献中去。你在茫茫的文献中找到了你的研究选题,然后你做完之后,你的paper又归入了别人的茫茫文献。有启发的研究生的课程更多是教给学生套路,告诉你茫茫人海中别人的文献组成这样子,就是你看是一片海,我看是一条一条的河,我能分开文献流 。什么叫从文献中去?就是你这个选题一定是归入某一条流,你一定是希望这条流上的后续文献能记住你的。
第二、几乎所有的创新都是排列组合。总有那些天外飞仙神来之笔,但是绝大部分好的研究都不是硬想出来的。所以,研究选题的方法无非是对文献排列组合的方法。研究可以分为背景(整个故事发生的背景、制度场景)、理论假设、数据和方法四部分,对这四部分的山寨就是选题的基本办法。当然还有一些工程技术,这是包括在数据里的,原始数据通过技术的有效加工变成了变量。理论是变量与变量之间的关系。背景当然是理论应用的情境。方法是检验理论的套路。
于是我们至少有了四个套路:换背景、换理论、换数据和换方法。别看不起山寨,山寨在创新经济学被定义为local innovation。
换背景
换背景好比草船借箭,一方面你借来的箭是完整的,转手直接用了,另外你是个草船,比较粗糙。
换理论
第二个高级一点,换理论,好比拿来主义。这个里面体现了我们如何看待实证和理论的关系。我对理论的看法就是拿来主义,至少在一定的职业生涯阶段我们是不能创造理论的,那我们就是拿来主义。拿来主义就比草船借箭要高级,至少得有拿的能力,拿来了还要能用。换方法
第三个套路是换方法,好比移花接木。也比草船借箭难度要高。新的方法移到这个地方得能活。研究者要具有栽培能力才行。别人跑了个一般线性回归,我来个工具变量 。换数据
最后一个讨论是换数据,无中生有。数据其实真的是一个无中生有的过程。或者换原始数据,或者提升数据加工技术。就像做饭一样,或者你有更好的手艺,或者你有更好的食材。这往往是年轻的科学家容易突破的点。
突破性选题:隐藏预设的发掘机
最后然后我们来讲讲终极问题,突破性选题具有两个特点:发现隐含预设以及抓住黑天鹅,这是我导师教的,当年听到的时候,真的惊为天人。
一个好的理论创新有一个必要条件是发现现有理论研究假设的不足。不是hypothesis,而是assumption。柠檬市场理论的伟大之处在于发现了市场的均衡前提假设是信息对称。
第二个是有关如何去启发理论创新思考呢?方法是抓住所谓的黑天鹅,好比你就在天鹅乐园里玩,然后你发现了一只黑天鹅。你要想为什么它是黑的呢?它从哪儿来?这个时候就是你逐渐接近这个理论假设的方法。如果你有足够好的功底和运气,你就会找到一些理论的突破性的创新。 但是很遗憾,这个不是努力就能练出来的,也不是训练足够好就能够做出来的。很大概率99.9%,我们一辈子做不来什么突破性理论。更实际的做法应该是我们从paper中来到paper中去做一些还不错的研究。如果有幸发现一些很好玩的东西当然最好。如果没有,也很正常,依然可以成为一个优秀的学者。我们的研究依然可以为社会实践提供支持,依然能为我们自己和好朋友们带来乐趣。这已是极好了,要啥自行车呢。
文章/Stone
编辑/WTXU
Welcome To Join Us
“熊彼特的厨房”不是很定期地向您推送前沿、前沿、最前沿的以”科学、技术和创新“为主题的管理学、经济学以及科学论文。
本账号由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特别副研究员史冬波和他的朋友们负责管理。欢迎志同道合的朋友加入运营与研究团队,有合作研究意向请给公共账号留言或邮件shidongbo@sjtu.edu.cn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