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燥湿药——秦皮

性味归经
苦、涩,寒。归肝、胆、大肠经。
功能主治
清热燥湿,收涩止痢,止带,明目。用于湿热泻痢,赤白带下,目赤肿痛,目生翳膜。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剂。
外用:煎水洗。
注意
脾胃虚寒者忌服。
来源
本品为木犀科植物苦栃白蜡树Fraxinus rhynchophylla Hance、白蜡树Fraxinus chinensis Roxb.、尖叶白蜡树FraxinusszaboanaLingelsh.或宿柱白蜡树Fraxinus stylosa Lingelsh.的干燥枝皮或干皮。春、秋二季剥取,晒干。
性状
枝皮 呈卷筒状或槽状,长10~60cm,厚1.5~3mm。外表面灰白色、灰棕色至黑棕色或相间呈斑状,平坦或稍粗糙,并有灰白色圆点状皮孔及细斜皱纹,有的具分枝痕。内表面黄白色或棕色,平滑。质硬而脆,断面纤维性,黄白色。气微,味苦。
干皮 为长条状块片,厚3~6mm。外表面灰棕色,具龟裂状沟纹及红棕色圆形或横长的皮孔。质坚硬,断面纤维性较强。
炮制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丝,干燥。
饮片性状
本品为长短不一的丝条状。外表面灰白色、灰棕色或黑棕色。内表面黄白色或棕色,平滑。切面纤维性。质硬。气微,味苦。
复方
①治热痢下露者:白头翁二两,黄柏三两,黄连三两,秦皮三两。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不愈,更服一升。(《伤寒论》白头翁汤)
②治慢性细菌性痢疾:秦皮四钱,生地榆、椿皮各三钱。水煎服。(《河北中药手册》)
③治腹泻:秦皮三钱。水煎加糖,分服。(《黑龙江常用中草药手册》)
④治赤眼及眼睛上疮:秦皮一大两。以清水一大升于白瓷碗中浸,春夏一食久以上,看碧色出,即以箸头缠绵,点下碧汁,仰卧点所患眼中,仍先从大眦中满跟着,微痛不畏,量久三、五度饭间,即侧卧沥却热汁,每日十度以上着,不过两日瘥。忌酢、萝卜(《近效方》)
⑤治麦粒肿,大便干燥:秦皮三钱,大黄二钱。水煎服。孕妇忌服。(《河北中药手册》)
⑥治妇人赤白带下,及血崩不止:秦皮三两,丹皮二两,当归身一两,俱酒洗,炒研为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早服五钱,白汤下。(《本草汇言》)
⑦治小儿惊痫发热及变蒸发热:秦皮、茯苓各-钱,甘草五分,灯心廿根。水煎服。(《儿科撮要》)
⑧治牛皮癣:苦榴皮一至二两。加半面盆水煎,煎液洗患处,每天或隔二至三天洗一次。药液温热后仍可用,每次煎水可洗三次。洗至痊愈为止。(《全展选编·皮肤病》)
文献摘录
1.《中药学》
【临床应用】
①用于湿热下痢,里急后重等症。
本品既有清化湿热的作用,又有收涩止痢的功效,对湿热下痢、里急后重,常配伍白头翁、黄连、黄柏等同用。
②用于目赤肿痛、目生翳膜等症。
本品兼有清肝泄热的作用,故可用于目赤肿痛等症,可与黄连、竹叶等配伍同用;也可用以煎汁洗眼。
【按语】秦皮与黄连皆有治热痢、消目赤肿痛的功效,但黄连苦寒清热之力较大,且能泻心火,止呕除烦,临床应用范围较为广泛;秦皮则性涩收敛,可用于湿热带下。
2.《珍珠囊补遗药性赋》
大戟为之使恶吴茱萸
秦皮,味苦性寒无毒。沉也,阴也。其用有四∶风寒邪合湿成痹;青白色幻翳遮睛;女子崩中带下;小儿风热惊痫。
3.《证类本草》
味苦,微寒、大寒,无毒。主风寒湿痹,洗洗寒气,除热,目中青翳白膜,疗男子妇人带下,小儿痫,身热。可作洗目汤。久服头不白,轻身,皮肤光泽,肥大有子。
一名岑皮,一名石檀。生庐江川谷及冤句。二月、八月采皮,阴干。(大戟为之使,恶吴茱萸。)
4.《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味苦,微寒、大寒,无毒。主风寒湿痹,洗洗寒气,除热,目中青翳白膜,疗男子少妇人带下,小儿痫,身热。《药性论》云∶主明目,去肝中久热,两目赤肿疼痛,风泪治小儿身热。日华子云∶洗肝,益精明目,小儿热惊,皮肤风痹,退热。一云∶治天大戟为之使。恶∶吴茱萸、苦瓠、防葵。生∶庐江川谷及冤句。
5.《新修本草》
味苦,微寒、大寒,无毒。主风寒湿痹,洗洗寒气,除热,目中青翳白膜。疗男子少精,妇人带下,小儿痫,身热。
可作洗目汤。久服头不白,轻身,皮肤光泽,肥大有子。一名岑皮,一名石檀。生庐江川谷及宛朐。二月、八月采皮,阴干。
大戟为之使,恶吴茱萸。俗云是樊 皮,而水渍以和墨,书青色不脱,彻青,且亦殊薄,恐不必尔。俗方惟以疗目。道术家亦有用处。
〔谨案〕此树似檀。叶细,皮有白点而不粗错。取皮水渍便碧色,书纸看皆青色者是。俗见味苦,名为苦树,亦用皮,疗眼有效。以叶似檀,故名石檀也。
6.《神农本草经》
味苦微寒。
主风寒湿痹,洗洗,寒气,除热,目中青翳白膜。久服,头不白,轻身。生川谷。
7.《名医别录》
大寒,无毒.主治男子少精,妇人带下,小儿痫,身热,可作洗目汤.久服皮肤光泽肥大,有子.一名岑皮,一名石檀.生庐江及宛朐.二月、八月采皮,阴干.(大戟为之恶吴茱萸.)
8.《雷公炮制药性解》
味苦,性寒无毒,入肝肾二经。主散风寒湿痹,去肝中久热,两目赤肿,青白翳晕,流泪不止,及丈夫精衰,女子崩带,小儿风热惊痫。大戟为使,恶吴茱萸、防葵。
按∶秦皮青碧之色,宜入厥阴,沉阴之品,宜入少阴。脾胃虚寒者,不宜多用。
9.《得配本草》
苦瓠、防癸、大戟为之使。恶吴茱萸。
苦,寒、涩。入足厥阴、少阴经。治下痢崩带,疗风寒湿痹,祛肝热,点白膜。(煎汁澄清,频点自效。秦皮能达木郁,木不郁则诸症悉除。)配滑石、川连,洗赤眼生翳;配川连、竹叶,治眼暴赤。
怪症∶田夫忽然发癞,遍身溃烂,号呼欲绝,此天蛇毒也。用秦皮煮汁一斗,二三次服之。
10.《本经逢原》
秦皮浸水色青,气寒,性涩,肝胆药也。《本经》治风寒湿痹,取其苦燥也。又主青白翳障,取其苦降也。小儿惊痫,取其平木也。崩中带下,热痢下重,取其涩收也。老子云,天道贵啬。此服食之品,故《本经》有久服头不白、轻身之说。而仲景白头翁汤治热痢下重,以黄柏、黄连、秦皮同用,皆苦以坚之也。秦皮、黄连等分,治赤眼肿痛。又一味煎汤洗赤目甚效。其味最苦,胃虚少食者禁用。
11.《本草易读》
恶苦瓠、防葵、吴茱萸,大戟为之使。
苦,寒,无毒。足厥阴、少阳经药也。明目除热,益精止带。治热痢下重,祛赤目肿痛。
退风湿。
生庐江川谷及冤句水边。二八月采皮。陕西及河阳亦有之。其木似檀,枝干皆青绿色,叶如匙头许,大而不光,并无花实,根似槐根,俗呼为白 树。
12.《本草图经》
生庐江川谷及冤句,今陕西州郡及河阳亦有之。其木大都似檀,枝干皆青绿色,叶如匙头许大而不光,并无花实,根似槐根。二月、八月采皮,阴干。其皮有白点而不粗错,俗呼为自 木。取皮渍水便碧色,书纸看之青色,此为真也。
13.《本草求真》
秦皮(专入肝胆肾)。味苦气寒。色青性涩。功专入肝以除热。入肾以涩气。是以因风而见湿痹惊痫目障之症者。则当用此苦燥苦降之味以除。因脱而见崩带肠 下痢之症者。则当用此取涩寒气以固。如仲景白头翁之用秦皮苦涩之类。(白头翁黄柏黄连秦皮等分。)老子云。天道贵涩。惟涩故补。服此不惟泄热止脱。而且益肾有子矣。至治赤眼肿痛。则合黄连等分频点。并秦皮一味。煎汤以洗甚效。(或加滑石黄连等分。出外台秘要。)但此气寒伤胃。总不宜于胃虚少食之人耳。出西上。皮有白点。渍水碧色。书纸不脱者真。大戟为使。恶吴茱萸。
14.《本草蒙筌》
味苦,气寒。沉也,阴也。无毒。产陕西郡州,及庐江川谷。木类檀木,根同槐根。
叶如匙头少光,皮多白点不糙。(不粗糙也。)俗因呼为白 木,又呼石檀树、苦树,咸取像焉。秋末采皮,阴干待用。渍水水色侵碧,书纸纸面略青。此验才真,凡求勿误。使大戟,恶吴茱瓠葵;(苦瓠、防葵。)专眼科,去肝中久热。煎汁澄净,点洗无时。白膜遮明,视物不见者旋效;赤肿作痛,流泪无休者殊功。益男子精衰,止妇人带下。小儿发热痫搐,亦可作汤浴身。风寒湿痹兼驱,热痢后重且却。经云∶以苦坚之,故用白头翁、黄 、秦皮之苦剂也。久服发黑,亦使身轻。 木皮,多出产江南;作汤末,可洗敷蛇咬。
15.《本草经集注》
味苦,微寒、大寒,无毒。主治风寒湿痹,洗洗寒气,除热,目中青翳白膜。治男子少精,妇人带下,小儿痫,身热。可作洗目汤。久服头不白,轻身,皮肤光泽,肥大有子。一名岑皮,一名石檀。生庐江川谷及宛朐。二月、八月采皮,阴干。(大戟为之使,恶吴茱世云是樊 皮,而水渍以和墨,书青色不脱,彻青,且亦殊薄,恐不必尔。世方惟以治目?
16.《本草撮要》
味苦涩.入足厥阴少阳经.功专治风寒湿痹.得黄连、阿胶、白头翁治产后下痢.以秦皮煎汤.日日温洗.治赤眼生翳效.细辛、大戟为使.恶吴茱萸.
17.《本草从新》
泻热、治目疾、涩止痢.
苦寒.色青性涩.以其除肝热而平木.故治目疾.(洗服皆效.)惊痫风湿诸痹.以其收涩.
故治崩带下痢.苦寒清热.是其所长.纲目谓其久服轻身.益精有子.未必然也.出西土.
皮不脱者真.今药客俱以此皮缚北细辛.大戟为使.恶吴茱萸.(赤眼生翳、水煮秦皮一两、澄清、日日温洗.)
18.《本草崇原》
气味苦,微寒,无毒。主治风寒湿痹,洗洗寒气,除热,目中青翳白膜。久服头不白,轻身。
(秦皮本名 皮,出陕西州郡,河阳亦有之,其木似檀枝干,皆青绿色,叶细无花实,皮上有白点而不粗错,取皮渍水,色便青碧,书纸上视之亦青色者,为真。)
秦木生于水旁,其皮气味苦寒,其色青碧,受水泽之精,具青碧之色,乃禀水木相生之气化。禀木气而春生,则风寒湿邪之痹证,及肤皮洗洗然之寒气,皆可治也。禀水气而清热,故主除热。目者肝之窍,木气盛,则肝气益,故治目中青翳白膜。发者,血之余,水精足,则血亦充,故久服头不白而轻身。
19.《本草便读》
味苦气寒.色青性涩.主少阳协热之痢疾.逐水行皮.洗厥阴湿火之阳邪.祛风明目.(秦皮浸水色青.书纸不落.且不沾水.故入肝胆二经.以其性寒也.故专清肝胆之湿火.其主治一切之病.皆由肝胆湿火所致.至能益精者.亦邪热去则精自益耳.)
摘录《中国药典》《中药大辞典》
(0)

相关推荐

  • 木瓜治湿痹、筋脉拘挛有奇效【一点资讯】

    <本草纲目>果部第三十卷木瓜[附方]载:脚气肿急用木瓜切片,囊盛踏之.广德顾安中,患脚气筋急腿肿,因附舟以足阁一袋上,渐觉不痛.乃问舟子:袋中何物?曰:宣州木瓜也.及归,制木瓜袋用之,顿愈 ...

  • 风寒湿痹型

    .雷公藤根去皮15g,生甘草5g,煎水服用,每天1剂,14天为1个疗程,适用于风寒湿痹型

  • 《本草纲目》故事:木瓜治病

    作者:深圳市宝安纯中医治疗医院 黄嘉欣.梅全喜 <本草纲目>果部三十卷 木瓜治病的故事 脚气急肿,用木瓜切片,囊盛踏之.广德顾安中,患脚气筋急腿肿,因附舟以足阁一袋上,渐觉不痛,乃问舟子: ...

  • 秦皮的功效与作用、注意事项与禁忌、附方

    [别 名] 芩皮.梣皮.秦白皮.蜡树皮. [来 源] 为木樨科落叶乔木植物苦枥白蜡树Fraxinus rhynchophyla Hance.或小叶白蜡树Fraxinus bungeana DC.的茎皮 ...

  • 秦皮(历代本草汇言)

    秦皮 秦皮(岑皮.石檀) 秦皮为木樨科植物苦枥白蜡树或小叶白蜡树的茎皮.主产于吉林.辽宁.河南等地.原植物生于山坡.河岸.路旁.喜温暖湿润气候,喜光,对土壤要求不高.味苦,性寒.归肝.胆.大肠经.功效 ...

  • 清热燥湿药——黄连【性能特点】苦、...

    清热燥湿药--黄连 [性能特点] 苦.寒.与黄芩相比清热燥湿力较强,作用偏于心及中焦脾胃,最善清心胃之火,除中焦湿热 [功效主治] ·清热燥湿:湿热之呕吐,黄疸,疮疹 ·泻火解毒:热病之高热烦躁.神昏 ...

  • 清热燥湿药黄柏和清热解暑药青蒿

    黄柏 为芸香科植物黄皮树Phellodendron chinense Schneid.的树皮.习称"川黄柏".主产于四川.重庆.云南.贵州.湖北等地. [性味归经]苦,寒.归肾.膀 ...

  • 听故事学中药清热燥湿药:7.白鲜皮

    在长白山一带,有一个叫"拔毒牛"的传奇故事:传说很早很早以前,从长白山流下一条弯弯曲曲长有几百里的河,河的下游有个河弯子,这里有八个用木头垒起来的木屋,住着八户人家.有种地的,有打 ...

  • 听故事学中药清热燥湿药:4.龙胆草

    相传,大洋山曾村有个穷孩子叫曾童,长年替财主放牛过日子.一天,曾童牵牛上山,见山坪的水塘中有个美女在洗澡,就躲在柴丛里张望.一会儿,那美女洗完澡,走上岸来,忽然变成一条大蛇,盘在塘边呼呼睡去,口里还吐 ...

  • 听故事学中药清热燥湿药:3.黄柏

    从前,长安有个富商,叫王善夫,小便不通,成中满(饮食停滞所致的脘腹胀满病)以后,大腹便便,坚硬如石,壅塞之极,腿脚肿胀,破裂出黄水,双睛凸出,吃不下,睡不得,苦不堪言.求李东垣治,李东垣询问了病因和其 ...

  • 清热燥湿药——黄芩

    黄芩来源于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芩的干燥根.另有同属植物西南黄芩(滇黄芩).甘肃黄芩或粘毛黄芩等,亦可入药. 唇形科植物以富含多种芳香油而著称,因此大多具有浓郁的香气.例如,薄荷.荆芥.霍香.香薷.紫 ...

  • 清热燥湿药

    清热燥湿药的性味多苦寒,苦能燥湿,寒能清热,用于湿热内蕴或湿邪化热的症候,如心烦口苦.小便短赤.泄泻.痢疾.黄疸.关节肿痛.耳肿疼痛流脓等病症. 本节中黄连.黄芩.黄柏.龙胆草等,亦为常用的泻火解毒药 ...

  • 中药大全-清热类-清热燥湿药-黄芩

    黄芩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根.肉质根茎肥厚,叶坚纸质,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总状花序在茎及枝上顶生,花冠紫.紫红至蓝色,花丝扁平,花柱细 ...

  • 清热燥湿药——黄连

    性味归经 苦,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 功能主治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