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当你被ED梦校拒绝的时候,我其实是这样想的

这周ED结果陆陆续续出来了,不知道大家和自己的女神校的故事怎么样了。今天很荣幸请到了龙哥和龙妈,分别讲述他们现在回顾ED那一段特殊经历时的感受。龙哥的ED故事,和千千万万的ED故事一样,是不尽人意的。但是面对着这样的失利,龙哥和龙妈从他们的的独特视角会想要讲述什么呢?

The Best Is Yet To Come

 ----龙哥   

从来没有像往常一样,对于这个周六的到来如此抵触。随着时间一点一点的逼近12月15日,看来离ED放榜的时间不多了。自从ED1申请提交以后,脑海中就各种幻想着打开application portal的那一天自己会是什么样的反应;是欣喜若狂的看到“Welcome to JHU class of 2023”?还是一打头看到sorry的字样就开始沮丧?还是继续等待?现在倒回来想想那段时间自己的心路历程,我觉得会对学弟学妹们接下来的放榜时心态的调整有些许作用吧。

我自己对于Johns Hopkins从很小就有很大的幻想, JHU的医学院的名声更是很响。在高二SAT出分后, 在顾问、父母以及我自己的商议下把这个学校当做了大半年后ED1的首选。从那开始,我对于这个学校的了解开始深入:从地理位置到学院构成,一直到暑假的亲身访校,在学校里拿到的pamphlet恨不得回家背过….总之,去年这时候觉得只要ED1申请提交了自己可能就有学上了。

从前一天跟朋友打球的时候就已经感受到了这种紧张;为了能够在第一时间看结果,时不时的看手机刷portal刷reddit,生怕校方随时把结果放出来。晚上睡觉前吃了褪黑素,希望睡眠能够不要不要受到自己的紧张情绪的影响。没想到第二天出结果的前一个小时还是不由自主地醒了,自己就在那里盯着屏幕刷新了一个小时的申请界面。

其实还是太naive了。没错,现实很残酷。大大的thanks for your interest写在那里,我一时不知道该是以什么样的反应来面对它;然后之后的一个小时内也没有任何的感情宣泄,只是冲着自己的书架发愣了两个小时。

在这个时间点上,大家这么长时期的准备都已经做好了,托福SAT文书还有AP都已经熬过来了,真正需要做的不是消极待战。距离RD申请截止还有半个月的时间,需要做的是把ED申请材料中犯过的错误找出来,因为很多人是在RD阶段才match到自己真正适合的学校的。更重要的是,申请不只是看你有多喜欢这个学校(虽然有些学校把demonstrated interest纳入申请者的考察维度中),而更是看申请者作为一个整体和学校有多match。

最后对于ED1取得胜利的同学,在表示祝贺之余,希望能够继续努力完成高中的学业,因为你录取的学校还会将高三下学期GPA纳入之后的考核中。希望被defer的同学不要放弃希望,也不要把重心过于放到自己被defer的学校。

在电影《猜火车2》中男主Mark在像Veronica解释什么是“choose life”时说道 “choose slow reconciliation, towards what you can get rather than what you always hoped for, settle for less and keep a brave face on it.” 对于像我一样被现实打击过一次的同学,希望你们不要气馁更不要抱怨,重头戏还会在后面。而这个过程中更重要的不是你怎么去choose college,而是学会去choose life,选择自己喜欢的事情。

一切都是最好的选择

----龙妈   

当半夜醒来从微信中看到了儿子在大洋彼岸发给我的写作任务,昏昏沉沉的头脑中清晰地浮现出他在中学篮球场上跳起来争抢篮板球的画面,那目光中透露出不服输的劲头,让我回忆起一年前那段申请季难忘的时光。

不得不承认,儿子这种倔强的好胜心,驱使着他从一个身高不足一米柒的学渣,一路成长为一个身高超过一米九别人眼中的学霸。我眼中儿子真正的成熟,是在经历了整个申请季后才到来的。

孩子的性格是不试一下就会后悔,仅从综排 TOP10及专业排 名TOP1 角度便做了ED1选校的决定,并未过多纠结太多考虑其他因素。同期英国G5大学的offer已经传来,也让我们淡定了很多。

顾问老师一声略带失望的语音从微信中传来 ED1失利的结果,他失望地跑到我们卧室中说了一声,便默默地躲到了自己的被窝中。作为父母却有一种莫名的轻松: 按照已了解到的信息, ED1 学校的学业压力及学校周边环境,如真的申请中了,我会经常因为担心而失眠,或许这是作为父母的另类心理。当家长群里纷纷开始祝贺已经 ED申请成功的同学时,我们意识到申请之路还要继续下去。

EA在 ED1出结果后的下一个周末开始放榜了; 我们正准备一起去病房看望病重的爷爷,突然接到了孩儿他爸的电话,说爷爷走了。我们当时呆了,突然间,他跑进了浴室,传出了哭声。伴随着流水声,还有拳头敲击墙壁的声音。孩子和老人从小一直一起生活,没能见最后一面,那种悲痛无以言表。接下来不到一小时,顾问老师发来了UWM的offer,人生的悲喜在冬至的上午一起经历,他对于这天,与我一样,终生难忘。

明显感觉出孩子心理压力倍增,即使已经有了理想的标化成绩,即使已经有了足够多的 AP课程成绩(5 分),仍然觉得自己还欠缺些什么。每当看着他在电脑前一遍又一遍皱着眉头修改文书,每当看着他对着镜头模拟面试的专注情景,每当看着他一遍又一遍地核对申请系统中的申请资料,从心里我已经认为,孩子长大了,不再苛求了:每天放学一进门就趴在床上狂打游戏减压; 按照别人的节奏做school reaserch;甚至无论最后的申请结果是否理想,只要经历过了,都将是最好的选择。

经过了整个申请季,我们确信: 孩子对自己有了更深入的认知,将有充足的准备去迎接人生的独立与挑战,为自己做决定,为自己负责。作为父母,能陪伴着他共同经历整个申请季,能在他申请失利后拍着肩膀提供安慰,能在他收到offer后拥抱共享幸福,已经足矣。

“摆脱虚荣心”

今天润色完孩子交代给妈妈的任务,发现这个话题很有意思,我也说说当时在孩子 ED1失利之后的心路历程。

1

收到消息后,一瞬间就坚定了信念。确实没有通过,全家人都会很沮丧。当时孩子选择出国学习,我是反对的,但是通 过这几年孩子申请美本准备过程,我体会到美国教育体系的特色: 从小学到高中的先进的教育方法和体系。在这个过程中,首先体现的是价值观。其次,完成了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表达能力、通识能力、辨识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系统全面的串联在一起以目标和问题为导向,落实到实际当中去。这与我们的常识有些出入: 美国的基础教育体系不是很好。

2

每一个 ED1都凝聚着孩子的理想,凝聚着家长和孩子的心血,但是我们要正确认识美国高等教育的规律,正视国内外教育差距,才能做好后面的申请。美国高等教育是在限定时间内完成低起点高目标。学校之间的差异是非常大的,这样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就有差异。

在国内接受过基础教育的孩子,不论是在国际班还是美高,他的思维方式、能力是不同的,在高等教育阶段可能有一个适应的过程,这个阶段上不去,只能说明在某些方面是不足的,分析好差距,做好后面的申请,大学的申请仅仅是开始,以后还有硕士、博士,和更远的路要走。

3

摆脱虚荣心,做好孩子的后援。这个时候家长要放弃面子,放弃虚荣心,做好孩子的心理辅导,他们还是未成年人,更需要家长的陪伴。

最后

“The best it yet to come”和“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似乎是很老套的两句鸡汤,经历过和正在经历申请季的学生和家长们也一定知道,没有比这两句话更加能够描述申请季的了。

我记得之前看到过一句话,大概意思是说可能某一个大学的AO会看走眼,但是申请季不会看走眼。也就是说,可能与你水平相匹配的梦校拒绝你,但总有一所另外一所与你水平相匹配的学校录取你。美本申请是令人迷惑的,但也是客观的。

所以,正在经历申请季的朋友们,take it easy。与其计较在一所学校上的得失,不如往后看,像龙哥所说的一样,去选择生活,选择热爱;也像龙妈说的一样,去为自己决定、为自己负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