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渭:500年前的落魄文人,却创作出了艺术史上最纯净的作品

2021年5月19日,徐渭诞辰500周年纪念暨徐渭故里开放仪式在古城绍兴隆重举行。徐渭故里综合保护项目总投资10亿元,按照打造“精品工程、文化地标”的要求,通过对青藤书屋周边历史街区院落肌理、建筑风貌、环境色彩等元素的研究提炼,借鉴徐渭《山水图》墨韵笔法,新建了徐渭艺术馆、青藤广场等,改建青藤书屋周边老台门,改造提升前观巷和后观巷历史街区老旧民居,建成了一个以徐渭故居青藤书屋为核心的文化艺术展示与居民生活融合的新空间,成为绍兴文化的新地标。

徐渭艺术馆

在中国艺术史上,有一位绍兴人眼空千古、独立艺坛。其书其画,其诗其文,于笔墨纵横间孕育出一种不可磨灭之气,数百年来,令人心仪之至。他便是明代杰出书画家、文学家徐渭。

徐渭的一生经历了太多的跌宕起伏。然而,在以人文荟萃著称的绍兴历史上,徐渭终究是一位独树一帜的艺术家。徐渭自称“吾书一,诗二,文三,画四”,他以天纵才情采众家之长,一支柔毫挟风带雨,三分狷狂,七分侠气,在横涂竖抹之间创造出诸多神妙之品。

墨梅芭蕉图

徐渭的画作能吸取前人精华而脱胎换骨,喜用泼墨勾染,水墨淋漓,以特有的风格开创了一代画风。山水、人物、花鸟、竹石无所不工,以花卉最为出色,被公认为青藤画派的鼻祖。

写意花卉

《墨笔杂花》是徐渭水墨写意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通过狂草式的笔法、摇曳酣畅的墨彩,令观者沉浸于笔歌墨舞之中,显示出了前无古人的力度和动感。《墨萄葡》里的葡萄晶莹剔透,仿佛用手一掐便要出水一般。而那段让世人熟悉不过的诗句“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也就题在这件作品的左上角,晚风长啸,如泣如诉。

墨葡萄图

流连满堂惊世骇俗的笔墨,仿佛刹那间被卷进一股奔腾狂放的激流之中,随着汹涌波涛去邂逅五百年前那位衣衫褴褛、狂歌笑骂的落魄文人。

徐渭的书法,忽大忽小忽草忽楷,故意反秩序、反统一、反谐和,笔意刚劲,强心铁骨,放纵恣肆,自成一格。

草书横江词

《白燕诗》,通篇只看得到线条的缠绕和点的迸溅,在疾风骤雨般的笔墨碰撞之中,呈现着傲视千古的恢弘气度。站在它的面前,完全可以想象得到,当年的徐渭在书写这件作品时是怎样的愤世嫉俗,对他那种愤懑的倾泻、痛苦的呼号和血泪的挥洒感同身受,进而为他那勃然不可磨灭的气概而肃然起敬,为英雄末路投足无门的命运而拔剑四顾。

草书自度曲

徐渭文思敏捷,写过大量诗文,大多能直抒心臆,表现个性,不乏反封建礼教之意义。他还曾参与编撰地方志书,所写诸论文笔精彩,为乡邦留下了珍贵的文献。

徐渭能操琴,谙音律,所著《四声猿》杂剧,精炼通俗,传颂尤广,对促进南曲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其戏曲理论著作《南词叙录》在中国戏曲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

真正的艺术家,是不会死去的。徐渭这些遗留下来的日常墨迹,浸透了他最自然、最自在、最自觉的人世情感,永远根植在历史的血管里,也不断地让历史体味着他留在纸墨上的脉动,和温度。

前观巷大乘弄,绍兴市区一条细长的弄巷,如果没有青藤书屋,它注定默默无闻。

这里就是徐渭的故居。

书屋大不及两亩地,但一屋一柱一石一水一花一木,都留下了主人历史的回响。徐渭生前怎么料想得到,他称之为“几间东倒西歪屋”的这样一个所在,日后竟然成为中国书画的一处圣地,人们尤其是书画家们带着朝圣的心情来到这里,高山仰止。

跨过门槛,沿着卵石小径往前走,尽头是一个颇为吸人眼球的月牙洞门,月门上方写着“天汉分源”四字,是徐渭的手迹。

月洞门内是一个极小的院子,一眼可见一个小池,古朴简约。池中立着一方石柱,刻有“砥柱中流”四字,也是徐渭所写。

天池边上就是青藤,纵横如蛇。这是徐渭的精神图腾。尽管墙体贫瘠发黑,但是青藤还是倔强地向上生长着,爬满寂寞而斑驳的素墙,努力地镌刻着岁月的痕迹。青翠光亮的色泽,也在潮湿和阴霾中愈加显露出来。

“吾年十岁栽青藤,乃今稀年花甲藤。写图写藤寿吾寿,他年吾古不朽藤”,这是徐渭70岁时的自题画像诗。三年后,他孤独地离开这个凄凉的世界,结束了一场红尘俗世的孤独游历。

徐渭是伟大的。他的诗文书画,是其人生经历、思想世界的才情投射。他拓展了文人书画的表现形式、审美阈值以及情感表达的强度与广度,发展了宋元以来诗、书、画三位一体的表现形式。独特的个性和才华,成就了他艺术上的与众不同,也为日后每个怀着书画艺术梦想的人留下了一个挥之不去的情结。

草书杜诗

三友图

初进白鹿表

鱼蟹图卷

草书七律

渔妇图

草书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