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名家之二十九】师古不泥创新不乱
“三十而立”是孔子的一句名言,千百年来成为中国人衡量一个人为无出息的年龄标准。
而王建生的书法成就之年,却在二十多年前,那时的他已年近六旬,在有三万多人参加的首届全国电视书法大赛中,他获得了二等奖,从此声誉鹊起,成为众多中国书法家之中的佼佼者。
当许多人投来赞誉时,他却谦逊异常,八十高寿的健生老临帖已近五十年寒暑了。说起学书法,他笑着告诉我,他是在“未成百字不得食”的严厉家教下起步的。
少年时代伯伯的镇尺,无情地逼迫他走上书法这条漫漫长路,厚积薄发成为他在书法道路上不断进取的捷径。
因此,几十年来,他学传统又不囿于传统,在继承中国传统的书法基础上,真草隶篆无论在用笔、施墨、结体、布局都形成了个人的风格。
他的书法功底厚重,显示扎实的基本功,不仅深得晋唐的神韵,又融进北碑的气势,更兼有自己多年追求沉雄之风骨。
他始终认为,中国书法历史悠远漫长,无论是南派、北派,或者碑学还是帖学,对于一个书家来说,都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不可厚此薄彼。一件好的书法作品,不仅要有帖的飘逸、潇洒,还要有碑的古朴、厚实,更要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追求。
而作为一个书法家的追求,临帖习碑都不是书法的真正目的,最为重要的是脱他人之形,塑自己之神韵。
他的行书“开张天岸马,奇逸人中龙”,以自己融写碑意的特长,错古人结构和用笔,写现代认知书法意境和玄妙,可谓是发挥的淋漓尽致。所以,这件作品自然也就被入选了《当代中国》书法集。
“师古不泥,创新不乱”对王建生来说是艺术的毕生追求。几十年来,他勤奋钻研,深刻体会到:“妙在能舍,神在能离”的最高境界。就他那件全国获奖作品而言,既学怀素之颠风,又有石门之笔意,挥腕洒脱,婉转自如,其笔势隽永清劲。
怪不得有人说:读健生的作品,能够获得赏心悦目的美感享受,他那一幅幅气势磅礴,墨气淋漓的佳作,恰似一曲美妙的音乐无不波动人们的心弦。变化多端的笔墨技巧,幽柔时如柳丝绵绵,细雨霏霏;狂放时又金蛇狂舞;凝练处苍劲老辣,古拙遒劲;洒脱时又如行云流水,回肠荡气,给人以一种力量和气质的横溢之美。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王建生将永记这句名言,且付诸今后的艺术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