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安、薛稷——中国历代宰相书法系列之三

中国历代宰相书法系列之——谢安、薛稷

山水相济 风流文雅

劲瘦媚丽 圆腴挺拔

江左风流宰相谢安

山林寄妙,笔下开乾元。

淝水饮马,榻上破乾坤。

这两句话很好地诠释了谢安作为书法家、政治家、军事家的身份。本期我们将撇开谢安政治家、军事家的身份,谈一谈谢安鲜为人知的书法家的才情。

谢 安(320年-385年)

谢安,字安石,号东山,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寓居会稽,东晋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历任征西大将军司马、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职。世称谢太傅、谢安石、谢相、谢公。他性情闲雅温和,处事公允明断,不专权树私,不居功自傲,有宰相气度。太元十年,谢安病逝,享年66岁。南朝齐文学家王俭称其为“江左风流宰相。”

晋代,名士辈出,风华绝代,晋人潇洒,不滞于物。他们以虚灵的胸襟、玄学的意味体会自然,乃表里澄澈、一片空明,建立了最高的晶莹的美的意境。如果说嵇康是魏晋风骨的集大成者,那么谢安便是魏晋风流的最佳诠释。

年轻时候的谢安,以清谈知名,好悠游隐居,有名士之风,常不应朝廷征召,乐于纵情山水、吟啸清谈。他隐居于会稽郡山阴县之东山,与王羲之、孙绰、许询、支遁等游山玩水,饮酒赋诗取乐,会稽山的兰亭就是一处他们最常去的地方。在这里,他们留下了很多令人难以忘怀的诗文。期间并教育谢家子弟。

东晋 谢 安 《凄闷帖》

谢安出身世家,学渊识博、多才多艺,尤善行书,通音乐,和博学多才的大画家顾恺之(348-409年)是好友。他羡慕王羲之的真楷和行草书,遂从王羲之学行书,因为致力书学不懈,亦使自己隶体、行草均入妙境,尤以行书为妙品。正如《宣和书谱》云:“初慕羲之作草正字,而羲之有解书者。后之评其字者,亦谓纵任自在,若螭盘虎踞之势,要当人能品也。然其妙处,独隶与行草耳。此所有惟行书为多。”

后世米芾在《谢帖赞》中称赞他的书法“山林妙寄,岩廊英举,不繇不羲,自发淡古。”可见,谢安书法之成就,离不开洒脱随意的风雅和南方钟灵毓秀的山水。

东晋 谢 安 《中郎帖》

释文:八月五日告渊、朗、廓、攸、靖、玄、允等,何图酷祸暴集,中郎奄至逝没。哀痛崩恸,五情破裂,不自堪忍,痛当奈何!当复奈何!汝等哀慕断绝,号咷深至,岂可为心。奈何!奈何!安疏。

谢安的书法特色,是他通过点画结构的艺术形象,表现出一种特有的温润柔和的美感,“温润”是他书风的一个方面。而另一方面,在他的书法作品里,也时时流出一股雄伟强健之气,使人赞叹。唐代天宝至贞元时期的书法史家、理论家窦臮《述书赋》说:“能事雅量,末归安石。至夫蕴虚静,善草正,方圆自穷,礼法拘性,犹恒德之仁智,应物之龟镜。”如谢安的《中郎帖》,清代收藏鉴赏的大家顾复在《平生壮观》里载,《八月五日帖》“计六十五字”“四角古图书,写于白纸上,字大如钱”。既具有“神逸秀媚”东晋时代的书风特色,又有谢安自己雄健独特的书法个性。《中郎帖》又称《八月五日帖》,相传是谢安写的一封报丧书信,信中告知中郎突然去世的消息,同时表达了自己内心痛苦不堪,难以忍受的情感。

东晋 谢 安 《六月帖》

谢安是许多胸怀抱负的传统文人的楷模,遗留下来的书法作品不多,个性特点却很明显。南宋姜夔曾说:“《兰亭集序》及右军诸帖第一,谢安石大令诸帖次之,颜、柳、苏、米,亦后世之可观者”。清代刘墉《论书绝句》之七专门赞谢安书法造诣:“咫尺波澜有大观,何须海陆与江畔。寥寥谢傅平生笔,数帖丰神学步难。”

谢安的传世墨迹有《近问帖》《善护帖》《中郎帖》,收录在《宣和书谱》之中,《淳化阁帖》收录有《凄闷帖》《六月帖》,以及《宝晋斋法帖》等丛帖中有存其遗迹。

初唐宰相薛稷

薛 稷(649年-713年)

薛稷(649-713),字嗣通,中国唐代画家、书法家、诗人,蒲州汾阴(今山西万荣)人。其曾祖薛道衡,隋朝内史侍郎,著名文学家,母亲巨鹿魏氏,郑国公魏徵之女,薛稷曾任黄门侍郎、参知机务、太子少保、礼部尚书,后被赐死狱中。

他为人好古博雅,辞章甚美。政事之余,专力于书画艺术。当时虞世南、褚遂良二人书法妙绝,海内翕然宗法。薛稷外祖魏徵为初唐名臣,家富收藏,其中虞、褚墨迹颇多,薛稷得以日久观摩,进而“锐意模学,穷年忘倦”,最终学成,名动天下。窦泉《述书赋》中说:“(陆)柬之效虞,疏薄不逮;(薛)少保学褚,菁华却倍。”给了他很高的评价。

唐 薛 稷 《论脍帖》

此外,薛稷还曾向精于草隶的舅父魏叔瑜学习草书,世称“前有虞、褚,后有薛、魏”。后世于是把薛稷与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并列,称之为“初唐四大书家”。薛稷的隶书、行书俱入能品,“章草书亦其雅也”。其书法特色是“结体遒丽”,“媚好肤肉”,被人形容为“风惊苑花,雪惹山柏”,充满了诗情画意。唐代李嗣真在《九品书人论》中将薛稷的真书、行书列为第一。

张怀瓘所撰之《书断》称薛稷:“书学褚公,尤尚绮丽媚好,肤肉得师之半,可谓河南公之高足,甚为时所珍尚。”所以,当时就有“买褚得薛,不失其节”的说法。不过,细究之,他与褚遂良仍有小别。薛稷并没有进一步发展褚字晚期婀娜多姿的风格,而是在“疏瘦劲炼”上狠下功夫,因此能“结字疏通,又自别为一家。”进而发展了初唐书法劲瘦媚丽而又圆腴挺拔的时代风格。

唐 薛 稷 《涅槃经帖》 楷书

唐 薛 稷 《涅槃经帖》 楷书

唐 薛 稷 《涅槃经帖》 楷书

唐 薛 稷 《涅槃经帖》 楷书

唐 薛 稷 《涅槃经帖》 楷书

唐 薛 稷 《涅槃经帖》 楷书

唐 薛 稷 《涅槃经帖》 楷书

史载薛稷曾经为普赞寺题额,三个大字,各方径三尺,笔画雄健,结构劲挺。唐代大诗人杜甫写《观薛少保书画壁》诗赞云:“仰看垂露姿,不崩亦不嘶。郁郁三大字,蛟龙岌相缠。”

薛稷留存至今的书法作品很少,有《中岳碑》《洛阳令郑敞碑》《信行禅师碑》《升仙太子碑》《佛石迹图传》《涅盘经帖》等,其中颇不乏历代公认的书法精品。其中《涅盘经帖》是其楷书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涅盘经帖》用笔以方笔为主,纤廋但有力,方笔更加干净利落,笔势雄健,结字疏通,字形上要比欧阳询的《九宫成醴泉铭》稍方正,且《涅盘经帖》中字的点画隶意明显,特别是长横笔画,有一定的波磔之美,在一些以要著为主笔的字中,笔更加瘦劲,力感十足,可见薛稷在充分继承了褚遂良楷书和欧阳询楷书的基础上,将楷书隶化。

唐 薛 稷 《信行禅师碑》

唐 薛 稷 《信行禅师碑》

唐 薛 稷 《信行禅师碑》

唐 薛 稷 《信行禅师碑》

又如薛稷的另一代表作《信行禅师碑》。总体而言,《信行禅师碑》疏朗挺劲,骨气洞达,用笔呈现筋多肉少,结构开阔,布白舒朗,给人以干瘦的灵气。用两个关键词来形容:“廋”“柔”。“廋”表现在,此碑的笔画基本上不粗,线条粗细均匀变化,没有褚体粗细变化那么大,虽偶有粗笔,但相对较少。“柔”则是说,薛稷的很多笔画很弯曲,而且很长,这与褚体相似,也同样表现出用笔的柔韧与张力。《信行禅师碑》的结字追求舒朗的风格,但由于结字较大,导致其字较为开阔大气,又因笔法廋细与柔韧,反使其字产生一丝丝灵气,因此整体看上去,干廋灵动,舒朗开阔。

同时其瘦劲的风采亦影响了唐末的柳公权和宋代的徽宗皇帝,宋徽宗赵佶亦更是从他“用笔纤瘦”的书法中吸取营养,创造出了独树一帜的“瘦金书”。

(俞 倩 综合)

唐 薛 稷 《信行禅师碑》

唐 薛 稷 《信行禅师碑》

唐 薛 稷 《信行禅师碑》

唐 薛 稷 《信行禅师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