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城宁海看华夏文化 | 一位高中生的处女作

从小城宁海看华夏文化

文/沈忱

一直认为宁海是极具中国感觉的县城,它贴近祖国,融合着民族的灵魂,涵养着中华传统文化。驾一叶扁舟,徜徉于缑城历史长河中,找寻民族文明的影子。
中华游圣徐霞客将宁海当作其游记的开篇之地:“癸丑之三月晦,自宁海出西门,云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态……”文化从那幽幽古镇开始,便扎植于我们的心田,镌刻于基因。前童,浙东地区最具古韵的儒家文化小镇。穿梭在青砖黛瓦之间,你会想起千年之前,颜回在陋巷中“饭疏食饮水”而“不改其乐”,华夏的文化精髓就在其里。如今古镇上的人们也颜回一般热爱生活,对未来抱有着希望,正如我们的华夏民族在时光的飞逝中,带领我们炎黄子孙永远向前,向着最高峰前进。古镇早已不只是聚落,而是中华民族脉络骨骼的一份,她既承载着古代华夏的繁华,又在现代闹市中独取一室清幽,独一无二,不可或缺。
文化,流转于具有四百多年历史的“耍牙”技艺之中,粗犷中不失细腻,野性中凸现灵动;文化,流淌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宁海平调中,高亢而婉约,寄予着心灵的世界。一个个精彩的历史故事在戏台上演绎,将历史的画卷一一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将我们带入了历史的隧道,让我们身临其境,让我们感慨不已。如今,戏剧这一中华独特的文化,正在被更多的人所了解、所喜爱,璀璨的戏剧艺术将会在世界的东方放出光芒!
不仅仅在戏台上,文化也在素净的宣纸上蔓延而来。潘天寿先生着手画出的自然风物,传达着生命的灵动,刺激着美的神经。《雨后千山铁铸成》一图中,大片大片的墨在画卷上肆意绽放,如同如今的中国,自强、优美且绚烂。国画的水淡云轻,妙手丹青的一点一描,拓开的不仅仅是墨,更是深厚的文化底蕴,文化之魂由笔底传承。
同样, 各色特产小吃亦为文化之腑脏。宁海美食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每道菜甚至每个食材都有其背后的故事和传统赋予的内涵。除夕夜吃鱼且不能吃完,代表“年年有余”;逢年必吃的年糕与“年高”谐音,象征着大人年年高升,孩子的身高也一年比一年高;吃着元宵节的汤圆,便虑及万里飘泊的乡思深情……宁海的美食不仅凝结着宁海劳动人民的智慧,更蕴藏着黎民百姓的万千情丝,而这一切在长远的流传中又悄然深化成中华民族的魂魄。于中国人而言,美食不仅仅是满足口腹之欲,更是一种对文化的虔诚,对上天馈赠的感恩,对情感的交流。
小城宁海的方方面面,彰显着中华文化之典雅深厚,亦深潭微澜,亦雪底苍松。那是中华之精髓,炎黄子孙之傲骨。它如枝头的梅花,傲吐芬芳。愿乘文化之舟,度文化之沧海,享那份美好与挚真,低吟文化之妙语。

写于2019年5月

作者简介:

沈忱,2003年出生,宁海中学柔石文学社第58任社长。曾获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全国一等奖、宁波市普高现场作文大赛一等奖、宁波市冰心作文大赛二等奖、宁海县高中生现场作文大赛一等奖等奖项。爱好文史,喜欢用文字表达自我。

□编辑:木子叶寒
□图片:林中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