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死囚被斩首,死前说出了8个字,令刀斧手把刀一扔,跪下就磕头
明末清初,随着政权的更迭带来了社会动荡。但是这一阶段也涌现出了很多的民族英雄,他们为挽救明朝的危亡、与清朝奋战到底。
在这之中,左懋第作为一个名闻全国的民族英雄,更是充满着与常人不同的神异故事。他因为充满着民族气节、宁死不愿投降清王朝,被当时的人们誉为明代的文天祥。
面对敌人的劝降,他毫无所动。当敌人的屠刀举起时,作为死囚的他在死前说了8个字,让刀斧手把刀一扔,跪下就磕头。“宁为南鬼,不为北王”,这是他对明朝最后的忠贞、也是左懋第一生为之坚守的信念。
一、青年才俊,身怀报国壮志
左懋第出生于万历43年,是当时一个重要文学流派的成员之一。当时他和堂兄弟几人经常参加聚会、切磋学问,在当时县里的考试当中左懋第和其余八位优秀学生被称为当时九龙的佼佼者。
不仅如此,左懋第为人正直、胸怀大志。明朝末年,宦官魏忠贤专政以致朝政黑暗、百姓民不聊生。对于魏忠贤专政的行为,他非常的愤怒、甚至写了专门的文章来指责这些阉党乱政之臣。
闹得非常凶的白莲教起义中,左懋第自发加入到当时的保卫战争当中。也凭借着这样的英勇事迹,让当时胶东地区的学子都对他非常的敬佩。在第二年,左懋第在乡试考中当中考了第二名。从这一时候的左懋第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考中功名的两年以后他被安排到了韩城担任知县。
但是崇祯时期属于明朝末年,百姓生活困苦,各地烽烟四起。但是在左懋第的治理之下,百姓生活井然有序。
对于左懋第来说,自己一直以来都想要为国家做出自己的努力。这次在韩城担任之前,更是给他提供了这样一个非常恰当的机会。在这一时候,原本作为文官的左懋第提升了自己不一般的军事素养。
二、作战有功,取得不小的战果
当时韩城百姓的生活原本是非常困难的,但是在左懋第的治理之下生活生产秩序有了很大的恢复。当时韩城周边有着几百人的流寇、经常来劫掠农民,左懋第趁势果断出手。并且他更是亲自指挥士兵、取得胜利。
在崇祯八年的时候,因为流寇和农民起义愈演愈烈,当时镇守韩城的左懋第不得不应对流寇数万人的围攻,而知人善用的左懋第通过一系列合理的安排,足足镇守了韩城40多天,最后取得了韩城保卫战的胜利。
而明朝末年,大明王朝的衰落已经是一个无法阻挡的趋势。当时的左懋第因为出公差,避开了当时顺天府被攻破时的劫难。但是这一时候的左懋第所效忠的大明王朝确确实实已经结束了、随着崇祯自挂于煤山的结束。
就在崇祯死后、南明朝廷建立起来,占据南方部分地区和清军形成对峙局面。于是左懋第就去了南明朝廷为之效力,在当时南明政府里面存在着两个派别;而左懋第便是一个主战派,他劝说当时南明皇帝重视发展军事、奋发图强。
但是当时的南明朝廷并没有听取他的意见,因为当时南明朝廷的皇帝隆武帝认为,当时天下势力最大的便是闯军和满清政府。自己的南明小朝廷实力非常弱小、对于他们没有丝毫的威胁,于是便想要一昧与清军求和。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主和派的人虽然想要求和,但是却无人可以派遣,一个个都是胆小如鼠之辈,于是他便派遣了左懋第和清军求和。殊不知,这样的行为却坑害了左懋第。
三、遇上猪队友,被满清关大牢
当时的左懋第在接到皇帝的命令以后,便来到了清朝的势力范围。清政府对于南明小朝廷根本是不屑一顾的,于是对于几个前来求和的人更是不屑一顾。但是左懋第也不是一个好惹的人。
他表现得非常强势,面对清朝要求他们留辫子的做法,左懋第一点也不为所动。但是他带来的一个手下却害怕了,便将自己的头发弄成了辫子。这样的做法惹恼了左懋第,他让人打死了这个手下。
这件事让清朝非常的生气,认为这样是对于清朝的不尊重。于是,左懋第便因为这个贪生怕死的手下人被关进了清朝的大牢。
当时的清政府认为,他们在清朝的地盘上打死的人,就应该按照清朝的法律治罪。但是左懋第却说自己是明朝的人,自己的手下也是归自己管。
最后没有办法的清政府还是将他们关进了大牢,在这里面作为多尔衮而言,左懋第在自己眼里也算一个人才,自己可以劝降他们。于是在关进大牢时,还有清政府不断派人来劝降左懋第。不过,这一时候的左懋第一心求死。最后,多尔衮只能下令,杀了这几个人。
四、以死明志,得后世人景仰不朽
在当时被押往法场的过程当中,还有一些人来劝降左懋第。并且当时在被斩首之前,他们几人约定好一起跪拜南方、然后等死。感念他们的民族气节,多尔衮在最后一刻还是派人来劝降他们。但是只是那种目的却喊出了一句非常有气势的话:“宁为南鬼,不作北王。”
听到了这句话以后,刀斧手都表现得非常敬佩。在他们看来,自己曾经杀的都是大金大志,但是这些忠义之人却要死在自己的手里。于是他便向左懋第这些人下跪,然后才开始行刑。
对于左懋第而言,这样的下场才是自己想要的。这不仅是对于自己理想的成全,同时也是对于气节的成全。
为人正直的他为了自身民族利益的出发甘愿前往清政府,在面对敌人的屠刀时以死明志是对自己的成全。
凭借着这一份傲气与傲骨,左懋第被后来人敬仰,甚至连他的敌人清政府的多尔衮最后都下令厚葬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