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勒山

阿勒山

【简介】

阿勒山(Mount Ararat),又译作“亚拉拉特山”或“亚拉腊特山”。位于土耳其厄德尔省,为土耳其东部的山地,靠近土耳其、伊朗、亚美尼亚三国交界处,距伊朗边境约16千米,距亚美尼亚边境约32千米。为一直径约40千米的死火山锥,耸立于阿拉斯河谷地以西,是东托罗斯山北侧山脉的东端。有两个峰顶,均为火山喷发物组成:一为大阿勒山(北纬39°42′26″,东经44°17′50″,海拔5 165米或5 137米,),为土耳其最高峰,顶部终年覆雪;另一为小阿勒山(北纬39°38′52.3″,东经44°27′50.1″,海拔3 925米或3 896米),位于大阿勒山东南面。两峰之间有长约13千米的山脊相连。阿勒山海拔1 500—3 500米的山坡上有良好牧场。西亚许多神话、传说中提到阿勒山,基督教的圣经《创世纪》一篇中记载,著名的诺亚方舟在大洪水后,最后停泊的地方就在阿勒山上,因此也使得阿勒山在欧洲、西亚的基督教世界远近驰名,该山成为圣地。

《创世纪》第6章到第9章记载了诺亚方舟的故事。创造世界万物的上帝耶和华见到地上充满败坏、强暴和不法的邪恶行为,于是计划用洪水消灭恶人。同时他也发现,人类之中有一位叫做诺亚的好人。《创世纪》记载:“诺亚是个义人,在当时的世代是个完全人。”耶和华神指示诺亚建造一艘方舟,并带着他的妻子、儿子(闪、含与雅弗)与媳妇。同时神也指示诺亚将牲畜与鸟类等动物带上方舟,且必须包括雌性与雄性。

当方舟建造完成时,大洪水也开始了,这时诺亚与他的家人,以及动物们皆已进入了方舟。《创世纪》如此形容洪水刚开始的景况:“当诺亚六百岁,二月十七日那一天,大渊的泉源都裂开了,天上的窗户也敞开了。四十昼夜降大雨在地上。”洪水淹没了最高的山,在陆地上的生物全部死亡,只有诺亚一家人与方舟中的生命得以存活。

在220天之后,方舟在阿勒山附近停下,且洪水也开始消退。又经过了40天之后,阿勒山的山顶才露出。这时诺亚放出了一只乌鸦,但它并没有找到可以栖息的陆地。7天之后诺亚又再次放出鸽子,这次它立刻就带回了橄榄树的枝条,诺亚知道洪水已经散去。又等了7天之后,诺亚最后一次放出鸽子,这次它便不再回方舟了。诺亚一家人与各种动物便走出方舟。

离开方舟之后,诺亚将一只祭品献给神。耶和华闻见献祭的香气决定不再用洪水毁灭世界,并在天空制造了一道彩虹,作为保证。在《创世纪》中,神如此保证:“我使云彩盖地的时候,必有虹现在云彩中,我便纪念我与你们和各样有血肉的活物所立的约,水就再不泛滥、毁坏一切有血肉的物了”。

大阿勒山雄姿

【地理】

阿勒山分为两座高峰,其中较高的为大阿勒山(土耳其语:Büyü kAğrı Dağı,阿勒山主峰),测量的海拔有5 165米和5 137米,而在主峰的东南方,另有一座较低的为小阿勒山,测量的海拔有3 907米和3 896米(土耳其语:Küçük Ağrı Dağ)。有四条河流发源于此,向南流去的两条是伯拉大河(幼发拉底河)和希底结河(底格里斯河);向东流出的两条是阿拉斯河和摩勒河,在四河发源之处,形成了高原冲积地带,因而也利于谷果的生长。

阿勒山是一座锥状火山,由熔岩和火山灰等火山喷出物堆积而成。因此,土耳其人称之为Ağrı,由土耳其语中的Agirî演变而来,意即“如火般的”。这座火山的最后一次活动是在1840年的亚美尼亚大地震,震中位于阿何拉河谷(Ahora Gorge),是一个有1 825米深的裂谷。阿勒山地生长著优良牧草和桧树,宜于畜牧,当地居民库德人在此牧羊。

厄德尔省:位于土耳其东部,分别与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和伊朗交界的一个省。邻接的省份有位于西北方的卡尔斯省(Kars)及位于厄德尔省南方和西方的阿勒省(Ağrı。厄德尔省的面积有3 584平方千米及人口179 839人(2006年度统计数字)。在2000年,这里的人口只有168 634人;而1990年时更只有142 601人。

虽然土耳其最高的山峰,即《圣经》所记载的阿拉腊山(Ağrı Dağı)位于本省的阿拉勒克镇,但山下大多数土地都是一片广阔的平原。当地气候亦是土耳其这部份最和暖的,使棉花得以在厄德尔省生长。相传挪亚在大洪水退却后,就在这里生活。位于边境的阿拉斯河是厄德尔省与亚美尼亚的天然边界。

由于厄德尔省位处于土耳其边境,加上当地有争取独立的库尔德人在此世居,一般外人要进入厄德尔省都需要向土耳其军方申请。

厄德尔省的首府位于厄德尔镇。

从正北面向南眺望大(右)、小(左)阿勒山

在历史上,阿勒山地区不断的被割让、占领,而隶属于不同的国家。在公元前30年以前,此区隶属于大亚美尼亚王国。接着直到公元301年,罗马帝国及波斯帝国不断的争夺此地区,亚美尼亚也多次沦为这两国的领土或附庸。公元301年,亚美尼亚帝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将基督教定为国教的国家,它也独自占有阿勒山地区400年之久。直到公元7世纪,此地区变成东罗马帝国的一部份。接着到了公元11世纪,塞尔柱土耳其占领此区长达一世纪。公元12世纪末,奇里乞亚亚美尼亚公国取得此区。它统治着此区域直到1375年,马木路克政权攻下此区。接着,在1517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占领此区。

阿勒山的卫星图片

阿勒山坐落在现代土耳其的卡尔斯省及阿尔达汉省中,这两省曾在1878年为俄罗斯帝国所占领。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瓦解。所以,在1918年,亚美尼亚脱离奥斯曼土耳其,并再次取回阿勒山地区。但这段时期很快地就结束。苏联红军入侵,本区成为苏俄的一部份。

1923年苏联与土耳其签订卡尔斯条约(Treatyof Kars),一条与外高加索地区边界有关的条约。阿勒山在此条约中被划给土耳其。但即使如此,大部份的亚美尼亚人仍宣称此山为他们所有。接着亚美尼亚与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共同组成外高加索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TSFSR)。此联邦于1936年解体,亚美尼亚、格鲁吉亚、阿塞拜疆成为三个国家:阿塞拜疆苏维埃、亚美尼亚苏维埃及格鲁吉亚苏维埃,且仍为苏联的一部分。

俄籍德国人巴富德医生(Dr.FriedrichW.Parrot)在1829年登上阿勒山,成为近代第一个登上阿勒山的探险家。第二个登上阿勒山的探险家是亚美尼亚文学家Khachatur Abovian。他在1856年与罗伯·史都华领导的5个探险家组成队伍,登上阿勒山。虽然大小阿勒山和埃里温市近在咫尺,但绝大多数亚美尼亚人无缘攀登这座圣山,只能望山兴叹,因为它们不属于亚美尼亚。

1923年,根据苏俄和土耳其签订的《卡尔斯条约》,包括阿勒山在内的西亚美尼亚领土被划给了土方。不过,亚美尼亚的国徽上还保留着阿勒山的图案。在亚美尼亚各地的公共场所,游人很容易看到以阿勒山为背景的宣传画和艺术品。1991年亚美尼亚宣布独立后,由于在历史问题上无法和土耳其达成谅解,两国至今没有建立外交关系。据说,土耳其对亚美尼亚在国徽中保留阿勒山的做法大为光火,曾提出抗议。亚方的回答则是:“星星和月亮属于全人类,土耳其凭什么将它们放在国旗上?”

从正南面向北远眺大(左)、小(右)阿勒山

【象征、观光与艺术】

自古以来,阿勒山就是亚美尼亚人的精神象征。今日,尽管阿勒山位于土耳其境内,它仍是亚美尼亚国徽正中央的图案,也是亚美尼亚的象征。它有时被亚美尼亚人称为Masis(Մասիս)。阿勒山经常是亚美尼亚人艺术创作的主题,包括绘画、黑曜石的雕刻及双陆棋的棋盘。亚美尼亚人把自己当作洪水泛滥后世界上出现的第一批人种,视该山为圣山。波斯神话中说它是人类的摇篮。据当地传说,耸立在阿拉斯平原上的阿勒山坡有一村庄,是诺亚建造祭坛和开辟第一个葡萄园的地方。从亚美尼亚的大部份地区,包括其首都叶勒凡(埃里温),都可以眺望远方的阿勒山。埃里温位于大阿勒山东北58千米处。一个靠近土耳其国境的修道院,霍瑞维拉(Khor Virap),是旅行者仰望阿勒山的热门地点。

亚美尼亚是世界上最早将基督教作为国教的国家之一。公元303年建立的埃奇米阿津教堂是世界上最早的基督教教堂之一。教堂建在阿勒山山脚下,离首都埃里温只有20多千米。

早就听说,教堂里有个镇馆之宝——诺亚方舟残片,也许是出于文物保护的需要吧,这块残片轻易不对游人开放。记者碰巧赶上一次参观的机会,亲眼目睹了这个珍贵的残片。这块残片放在一个鎏金的长方形盒子里,残片上面是镶着宝石的金制十字架,盒子的四周装饰着花纹。在盒子下端用亚美尼亚语和俄语写着“诺亚方舟残片宝盒”几个字。远远看去,这个盒子就像一座装饰精美的挂钟。

公元301年,基督教在亚美尼亚得到传播,埃奇米阿津教堂的一个修道士决定前往阿勒山上寻找诺亚方舟。这个修道士几次想爬上山顶,但都没有成功。每次爬到半山腰,他就迷迷糊糊地睡着了。醒来时,修道士发现自己又回到了山下的修道院。后来,上天告诉他,停放诺亚方舟的阿勒山顶是块禁地,凡人是不能攀登的。但为了奖励修道士的执着精神,上天奖励给他一块诺亚建造方舟的木头。从此以后,诺亚方舟的残片就成了埃奇米阿津教堂的圣物。沙俄时期,全亚美尼亚大主教曾将部分方舟残片奉献给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

从亚美尼亚首都埃里温眺望大阿勒山雄姿

埃里温及大(右)、小(左)阿勒山

【阿勒山异物】

阿勒山异物(Ararat anomaly),是指在阿勒山上的一个不明物体,它坐落在山西部高地的西北角,位于阿勒山主峰西方约2.2千米处,北纬39°42′10″,东经44°16′30,海拔4 724米,这个物体的形状像船,还有类似船的上部构造,其结构材料不明,但不排除为木制,被喻为是圣经传说中著名的诺亚方舟遗迹,但根据2000年一颗美国商用商用卫星的测量,其长达309米,与圣经上所提的大约长度157米有落差,该物体约与今日的航空母舰大小接近。

阿勒山异物之所以对人类来说仍相当神秘,因该地地形相当险峻陡峭,难以攀登,非登山路线,至今尚未有大规模大型登山队与考古学家到场进行详细研究,也非常罕有登山客经过,不过近几年2000年—2003年已有较清楚的航拍图与卫星图,也有探险队宣称计划到该地考查该异物。

2005年时,中国香港福音机构影音使团带同历史上首队华人探险队,进入阿勒山4 200米处拍摄此传说之方舟藏身地,不过仍未近距离接触,其后拍摄成纪录电影《诺亚方舟惊世启示》。

阿勒山异物经常易被人们与距其29千米(18英哩)处,同样位于阿勒山区的“durupinar结构”混淆,该地海拔仅1989米,也接近公路,因此较易被研究,其同样有一个极似且近对称船形的地形,因此也被其发现者宣称为诺亚方舟遗迹,但最后被研判为自然形成,非人造物体,不过该地形长达164米,与传说中的诺亚方舟大小较接近。

【亚美尼亚山结】

亚美尼亚高原(Armenian Highland),亦名亚美尼亚高地,位于亚洲西部。由于新期火山活动非常剧烈,是一个火山喷发物形成的熔岩高原。横跨土耳其、伊朗和亚美尼亚,以及格鲁吉亚、阿塞拜疆的部分山地,是伊朗高原和安纳托利亚高原的分界。海拔4 0005 000米,面积40万平方千米。是中亚北部三大内陆高原中最高且位于中央的高原。安纳托利亚高原(又叫小亚细亚高原、西亚美尼亚高原或者土耳其高原)位于亚美尼亚高原以西,它从爱琴海沿岸低地缓缓升起,平均高度约3000英尺(910米);进入亚美尼亚高原后,平均高度陡升到3 000英尺(910米)至7000英尺(2 100米);伊朗高原位于亚美尼亚高原的东南方向,其海拔高度剧降至2 000英尺(610米)到5 000英尺(1 500米)。

该山结以大阿勒死火山峰为中心由厄尔布尔士山脉【位于伊朗高原与里海沿岸低地之间,从里海西南土库曼边境经里海南面直至里海东南方的伊朗呼罗珊(Khorasan)省,绵延达900千米(560英里),呈弧形走向。山脉形成于2 600万—250万年前的第三纪中新世至第四纪更新世。大部分属褶皱山体;在中段,古生代岩层的南北两翼有大面积逆断层。最高峰是达马万德山(5 604米)的巨在覆雪山锥——一座轻度活火山】扎格罗斯山脉【伊朗第一大山脉。位于伊朗高原西南部,从西北向东南绵延1 200千米,平均海拔3 000米。走向基本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和波斯湾岸平行。最高峰札尔德山(Zard Kuh)位于山脉中部,海拔4 548米(14 921英尺呎)】托罗斯山脉【土耳其南部的山脉。由东南、中、西三段组成,成雁行式排列。全长约1 200千米。西起埃里迪尔湖(Lake Egridir),东至幼发拉底河上游,呈弧状,与地中海岸平行;宽75150千米,海拔2 000米。中部阿拉山(Ala dag3 333米〔10 935英尺〕)和外延支脉努尔(Nur)山中的埃尔吉亚斯(Erciyas)山最高。中段为山脉主体,宽50千米,有3 000米以上高峰,北侧的埃尔济亚斯山海拔3916米,为中段最高峰;东南段最长,向东北直达大阿勒山为止。此外,还有许多海拔3 0003 700(10 00012 000英尺)的山峰,大阿勒山是全国最高峰,海拔5 165米】和黑海山脉【又称“北安纳托利亚山”,西方所谓的庞廷山脉,即克罗卢山脉和东卡德尼兹山脉的合称。为土耳其沿黑海南岸伸展的整个山系,长约1 000千米,宽150—200千米。有时专指其耶席尔河谷以东的东半段,即庞廷山主体。整个山系西低东高,最高峰为东部的卡奇卡尔山,海拔3 937米】汇合而成,故又称亚美尼亚山结,海拔一般在4 0005 000米。大阿勒峰是一个死火山峰,位于土耳其境内,北纬39°4226,东经44°1750″,海拔5 165米。高原上由于岩浆活动剧烈,故亦多温泉、间歇泉和地震等现象。高原南部的凡湖,是由熔岩堵塞而成,湖面海拔1 700多米。高原西部向风多雨(降雪量较多),雪水下注,形成河源,流于纵谷,侵蚀作用强烈。

亚美尼亚高原由一系列熔岩覆盖的高原组成,平均海拔1 500—2 000米,面积40万平方千米。其北缘称作小高加索山地。岩浆活动剧烈,多火山、地震、温泉和间歇泉。因高山融雪而发育许多河流,并常在断陷盆地中形成大小湖泊。本区多深陷河谷与湖盆。为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库拉河与阿拉斯河的发源地,有凡湖、雷扎耶湖与谢万湖等山区湖泊。较大的河有卡腊苏河、木腊特河、阿拉斯河等。本地区由大、小高加索平行山脉构成一个山地和低地相间排列的地形,山脉一般高2 500米左右,中间为黑海至里海之间的自然通道。由于通常盛行西风气流,因而黑海对气候的影响大于里海,降水量自西向东逐渐减少。

本地区由大、小高加索平行山脉构成一个山地和低地相间排列的地形,山脉一般高2 500米左右,中间为黑海至里海之间的自然通道。由于通常盛行西风气流,因而黑海对气候的影响大于里海,降水量自西向东逐渐减少。

当基性岩浆沿裂隙或火山口溢出地面时,就形成熔岩流。固结后的熔岩,由于抗蚀力比较强,往往形成熔岩高原,如印度的德干高原等。北部的大高加索山脉和南部的小高加索山脉是阿尔卑斯运动形成的褶皱山系,地质构造复杂,新构造运动十分强烈,多火山和地震。

(0)

相关推荐

  • 库尔德独立——是千古良机,还是白忙一场?

    库尔德独立——是千古良机,还是白忙一场?

  • 欧洲杯在亚洲举行?真实现了

    推迟了一年才举行的年欧洲杯已经开打,意大利队在揭幕战击败土耳其队.虽然是在2021年举行的,依然称为2020年欧洲杯.这次欧洲杯没有严格意义上的东道主(集中在一国或两国),而是分散在10个国家的11座 ...

  • 免签的“伊甸园”,不容错过!

    近日,欧亚大陆交界的外高加索地区再次引发人们关注.事实上除了边境纷争,堪称旅行宝藏的这片土地有太多的精彩让你惊艳. 更重要的消息是,2019年,中国与亚美尼亚签署了互免持普通护照人员签证的协定.从此, ...

  • 让埃尔多安恼羞成怒的“亚美尼亚种族灭绝”事件

    一.漫长的徒步旅行 1915年4月下旬,在奥斯曼土耳其统治下的亚美尼亚人收到了帝国发来的命令,命令他们在指定的时间地点集合,否则后果自负. 这是一个奇怪的命令,但是在战争期间,发生奇怪的事情并不奇怪. ...

  • 柚木寺,曼德勒山(缅甸之旅八)

        柚木寺,曼德勒山完全是不相干的两个建筑群,放在一起一来因两地行程是挨着的,再来两地都没有拍太多的照片,放在同一篇博文里可减少发博文的篇数.                   柚木寺 (Shw ...

  • 【香港山峰50全攻略 - 第十三回】 靜幽之行:獅子頭山、彌勒山

    今個冬天不知為何特別寒冷,冷到連家門也不想踏出--這便是我們上個周六出發行山前的心情.那天早上8點從家裡出發,市區只有10度,去到東涌離島地區,再低2度,站在東涌地鐵站外半分鐘,已經不其然地在顫抖,而 ...

  • 大清风云努尔哈赤(6):古勒山大捷,王者真正的开始

    海西是同建州并立的另一支女真部族.自从努尔哈赤统一建州以后,海西部族的首领们就酸溜溜的很不是滋味,既有恐慌也有不服甚至不屑.横空出世的混小子果真就那么有能耐?要不试探试探,看看这个小子对海西有没有歹心 ...

  • 《210902 昂坪走彌勒山郊遊徑至東涌》七律庚韻

    密雲,間有陽光,偶有微風,頗舒暢.前段石板路有微濕,須慎行-- 昂坪曉日欠逢迎,卻見秋雲海上生. 市集廣場門戶靜,草庵寺廟路塵清. 成紋水面騰波湧,笑語山頭舉步輕. 微濕斜坡留記憶,一宗意外幸無驚. ...

  • 古勒山之战:转折之战

    古勒山之战,发生于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九月,努尔哈赤在古勒山(今辽宁新宾县上夹乡古楼村西北)一带大败海西女真叶赫等九部联军的作战. 此战是明代女真各部统一战争史上的转折点.它打破了女真九部军事 ...

  • 通向古勒山之路——努尔哈赤对女真早期的征服

    文/佑陵 公元1583年努尔哈赤在这一年的五月以给父祖报仇的名义,以父祖留下的十三副铠甲起兵.在其后的时间里努尔哈赤逐渐壮大最终统一了女真各部.但统一女真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中间也充满坎坷,在努尔哈赤 ...

  • 注意!缅甸旅游目的地曼德勒山无限期关闭,民众禁止攀登

    [缅甸中文网讯]曼德勒山管理组发布消息称,曼德勒山,无限期关闭,民众禁止攀登. 管理组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防控新冠肺炎疫情,防止出现人群集聚的情况,早在3月底,曼德勒山就已经关闭.但仍然有不少民众前来 ...

  • 缅甸木姐男子登曼德勒山自拍时突发意外惨死

    [缅甸中文网讯]缅甸曼德勒警方消息,11月30日,一名男子计划到曼德勒山拜佛.在乘登山电梯抵达山顶后,男子本想拍一张自拍留念,拍照时不慎从高50英尺的电梯上掉落死亡. 警方的记录显示,死者名叫吴塞苗明 ...

  • 缅甸景区门票涨价了!大金塔涨完曼德勒山涨!

    之前我们报道过大金塔门票上涨的消息,有的民众认为反正本国人免费,外国人上涨一点也没事.但也有人认为,门票上涨无异于杀鸡取卵,不利于缅甸旅游业的发展.近期,门票上涨仿佛成了一种趋势,大金塔涨完,曼德勒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