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十级证书的人那么多,但高考降分的人却那么少?

大部分学琴的孩子都会参加考级,“十级证书”仿佛是许多琴童的目标。除了能够证明业余学琴达到的等级外,“十级证书”也同样是进入国内顶级大学的敲门砖。

在很多“211”、“985”高校中,都设有艺术特长生,在报考高水平艺术团时,很多院校都对等级证书有所要求,有些学校甚至把“报考项目需获得社会考级最高等级证书”作为门槛。拥有高级别考级证书的孩子,等于拥有了高考降分的机会,往往在冲刺阶段占有更加有利的条件!

比如在复旦大学2021年高水平艺术团招生简章中,我们能够清楚的看到需要考生提供最高等级证书,或者通过最高等级的考试。

然而拥有十级证书的人这么多,但能够拿到高考降分的人却那么少,考试中真正拉开差距是哪个部分呢?

分析这个问题前,我想先给大家看一看几个高校高水平艺术团的招生简章:

北京航天航空大学高水平艺术团中民乐、行进管乐、管乐、弦乐类考试内容:视奏能力较强;

北京交通大学高水平艺术团考试内容:具备一定的视奏能力;

上海财经大学高水平艺术团民乐类考试内容:视奏一条;

上海交通大学高水平艺术团考试内容:五线谱抽签视奏。

从以上招生简章中我们能看出,“试奏”是非常重要的考核内容,也是真正能够拉开考生差距的环节。它能体现考生的综合能力,能够最直观的看出基本功的扎实程度。

高水平艺术团的降分政策对于每一位学音乐的孩子来说都是一件好事,因为那些小时候考取的艺术水平等级证书,到如今都成为了我们去往名校的垫脚石。可是从最近几年的考级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孩子为了追求所谓的十级,出现了很多“刷级”的现象。不重视音阶、琶音、练习曲、视奏等基本功练习,依靠刷考级曲获得证书,但实际演奏水平根本不能与之匹配,让证书变成了“一张废纸”。

因为各种功利性的目的,放弃了最重要的基本功训练,对于每一位喜欢音乐的孩子来说都是得不偿失的。如果说音乐是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那基本功就是这栋楼的钢筋骨架,虽然看起来是最不起眼的一个部分,但却是最重要、支撑着整栋大楼,使它更加稳固的部分。

中央音乐学院考级简章中就用大段落文字写到了这么一段话:“为数不少的学琴者,往往只学半年或三、四个月便急于考高一级……这种有悖于素质教育的怪现象,必须尽快纠正……”

每一个机构在最初设立考级考试时都是为了能够让学习的人稳步前进、提高文化素养、逐渐增强对音乐的热爱;让教学的人明白应该遵循的教学方向及教学进度。但如今的乱象不仅有悖于考级的最初要求与目的,还不利于孩子在音乐道路上的健康成长,对于家长来说更是浪费了精力,也浪费了财力

前阵子,连央视都紧急发声,痛批刷级现象:“艺术考级“变了味”,艺术考级越来越呈现出“应试”的趋势,与艺术教育的初衷渐行渐远。”

新闻中还补充说明道:“一些孩子看似能够熟练地演奏十级曲目,但换一首低等级的曲目连视谱都困难一些孩子认为十级就是学习音乐的最终目标,考完十级之后就不想再接触钢琴,甚至痛恨艺术。”

艺术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这样的结果未尝不是一种讽刺。

学音乐的过程应该是实打实、稳扎稳打的,如果没有硬实力,学习到最后终究只是一个虚无的空壳。

有了十级证书固然好,可过了十级后,真正的比拼才刚刚开始。有目标为之努力是好的,可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切记不要让“拔苗助长”的故事重蹈覆辙!如果您也认同今天文章中的观点,就请点亮右下角“在看”吧;也可以分享出去,让更多还在盲目刷级、不重视基本功的人及时认识到错误,走向正确的方向;为此您还有什么看法,欢迎写在下方评论区中。

图片来源:部分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为商业用途,如有侵犯,敬请作者与我们联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