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推手的科学发劲方法·之二

·吴图南传授 ·于志钧整理

二、单人发劲练习方法

为什么要进行单人发劲训练?道理很简单,人体内产生的力並非能百分之百地发放出来成为可以打击对方的力。有人能搬动几百斤的重物,可谓力大,但他挥拳击人却没有多大效果。这就是缺乏专门的发劲训练所致。推手也必须进行单人的运劲和发劲训练,特别是二者的结合训练,否则就不能在推手中取胜对方。

1、前冲劲

这是一种直向前方推出的力。运劲时,出右脚,微弓步,上身直立,双臂弯曲,立腕,手指向上舒展,头悬,目视前方(图1);发劲时,蹬后脚,长腰,消肩,伸臂,直腕,弹指,周身放松把劲吐尽,目视前方(图2)。如此往复练习,疲劳时可换步练习。

图 1                                   图 2

2、后捋劲

这是一种侧向后捋劲,使用时不是靠手抓住对方,而是借对方的力把对方带向我之后侧。运劲时,左脚在前,呈左弓步,上身直立,左手在前,手心朝上,右手在后,手心向左下,手臂微曲,目视前方(图3);发劲时,身向后坐,重心移向右脚,腰向右拧,双手向右侧后捋,目视右前方(图4)。如此往复练习,疲劳时换步练习,左右互换, 方法相同。

图 3                                  图 4

3、侧旋前冲劲

这是“搂膝拗步”的发劲方法,发出的劲向左(右)侧旋转並向前冲。运劲时,右脚在前,左脚在后,坐步,上身直立,右手在前,手心向左侧,左手稍后,手心向右侧,目视前方(图5);发劲时,蹬左脚,由坐步变为向前稍弓步,腰向右拧向上挺,长身,右手掌向里翻向右抹,左手掌向下翻,立掌向前按出,成十字弓步,目视前方(图6)如此往复练习,疲劳时换步练习,左右互换,方法相同。

图 5                                   图 6

4、上旋前冲劲

这是“野马分鬃”的发劲方法。发出的劲有上旋和前冲性。运劲时,右脚在前,左脚在后,坐步,右手在前,掌心斜向左上方,左手在后,掌心斜向右下方,上身直立,目视前方(图7);发劲时,蹬后脚,由坐步变为前弓步,腰向右拧向上挺,长身,同时右手掌向前向上翻,向前挤按,力点意在掌缘或小臂前端,左手掌向里侧翻,向前挤按,目视前方(图8),如此往复练习,疲劳时换步练习,左右互换,方法不变。
图 7                           图 8

5、上旋劲

这是“山通背”的发劲法,发出的劲有上旋性,发人可把对方从头顶抛向背后,故有“山通背”之谓。运劲时,左脚在前,右脚在后,成雁行步,左膝微前弓,左手在前,掌心向上,手指向前伸下探,右手在后,掌心向下,手指前伸,上身稍向右侧微向前探,目视前方(图9);发劲时,腰向右拧向上挺,右手向外侧向上翻掌,同时左臂前伸,左手向前翻掌,向上撑挑,右臂向上抬向后抡,右手向后抹带,两手臂发劲成一顺时针力偶,目视前上方(图10)。如此往复练习,疲劳时换步练习。左右互换,方法相同。

图 9                             图 10

以上是几种整体劲单人练习方法,这並不是说整体劲练习方法仅此而已。学习者可以自己悟出新的练习方法。应该强调,以上训练的目的是练习全身整体发劲,训练的要点是脚、腿、腰、脊、臂、手、指的谐调发劲而不是练习局部的暴发力,所以发劲要遵循“沉着松静”的要求。劲要吐尽而不残留在体内,唯有“沉着松静”才能达到此目的。

— 本文刊登于《武当》杂志1991年第六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