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商纷纷叫屈:股价太低,我要回购!

禹洲地产、世茂房地产、新城控股、碧桂园、新湖中宝、旭辉、卧龙地产、龙光地产、美好置业、景瑞控股……10月还未过完,上述房企,或大或小,均出现回购自家股权的动作。

如将时间拉长,恒大、中国奥园、金茂等房企的身影也映入眼帘。

2个多月前,恒大董事局副主席、总裁夏海钧曾表示,“恒大现在效益这么好,股价还这么低,恒大当然会选择一个在市场不稳定的情况下,做一些股票的回购。”

彼时,夏海钧似乎在为恒大股价被市场低估 “喊冤”。

或对于上半年净利润以530亿元一骑绝尘的恒大来说,回购是一场将公司市值与其盈利水平相匹配的“逢低布局”,但对于其他业绩并不及恒大“光鲜亮丽”的房企来说,频频回购又是出于何种考虑?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为股价托底?

10月回购积极的名册里,龙光地产无疑排名靠前。截至10月22日,龙光地产共回购9次,合计766.2万股,相比其在9月5次回购341万股的速度,步伐显然有所加快。

对此,龙光地产在公告中并未加以解释。从龙光地产的业绩情况来看,公司前9个月销售548.5亿元,同比增长74.8%,按龙光地产全年700亿元的目标计算,其已完成全年销售目标78.36%。

销售保持增长且公司又主要布局粤港澳大湾区,但龙光地产的股价似乎并未受该利好消息影响,反而自9月下旬以来出现明显下跌,以9月21日收盘价9.88元/股至10月22日收盘价7.64元/股来计算,已下跌约22.7%

“房企回购,一方面或基于对自身业绩增长态势的了解,这可算一种投资行为,另一方面也是稳定市场对于公司的信心,防止看空情绪的蔓延。”某券商从业人士对记者表示。

在中期业绩会上提出要“控速”的碧桂园也是10月房企回购大军的主力成员。就在一周前,碧桂园公告称,公司于10月16日回购1000万股,占已发行股本0.0462%,每股回购价介于8港元至8.18港元之间,涉及总额共8109.96万港元。

这是碧桂园在10月份的第三次回购,此前,其分别于10月4日和10月12日回购600万股和400万股。最新公告显示,截至10月22 日,碧桂园2018年以来共回购9685万公司股份,从回购力度来看,碧桂园今年以来合计回购13次,其中12次均在今年6月以后,回购频率在8月底9月初达到高峰(8月30日、31日、9月3日、5日、6日连续回购)。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9月,碧桂园单月回购次数达到7次,达到峰值,而该期间前后,即8月和10月,回购次数分别为2次和1次。

时隔一年,碧桂园在相近期间操刀大举回购是否仅是公司的周期性举措?然而,对比2017年和2018年碧桂园回购价位发现,今时已不同往日。一年前,碧桂园9月股价应声而涨,而一年后,每股回购价格一直呈下跌状态。事实上,截至10月22日,碧桂园的股价从年初至今已下跌37.58%。

激励计划

在金九银十“失色”的情况下,外界对于房企是否能够“备足棉衣、挺过寒冬”表示担忧。

现金的捉襟见肘一方面表现在土地流拍率在第三季陡然增高并持续三个月维持高位,另一方面则表现在各大房企纷纷流出的“人员瘦身”计划。内部人心惶惶会导致公司凝聚力及效率下降,而这显然并不是在向千亿规模冲刺的房企想要的团队。

10月18日,新城控股公告称,将回购公司股票不低于当前公司总股本的0.5%且不超过当前公司总股本的1%。新城控股表示,为了进一步完善公司的长效激励机制,有效地将股东利益、公司利益和员工个人利益紧密结合在一起,公司计划以自有资金回购股份用于后续股权激励计划或员工持股计划的股份来源。

浙系房企新湖中宝也有相似考量。10月15日,新湖中宝公告称,拟回购总额不低于3亿元、不超过10亿元的公司股份,回购的股份拟以合理的价格用于本公司职工的奖励。

相比上述两家房企,阳光城开出了为自愿购买公司股票的员工“兜底”的条件。10月21日,阳光城公告称,基于对公司经营业绩、未来可持续发展能力、管理体系、团队实力及企业文化的坚定信心,公司控股股东福建阳光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阳光集团”)自愿提供以下保证:即凡公司员工于2018年10月29日至2018年12月31日期间净买入的阳光城股票,且连续持有12个月以上,若因在前述时间期限增持阳光城股票产生的亏损,控股股东将以自有资金予以补偿;若有股票增值收益则归员工个人所有。

对于阳光城员工来说,这或是一笔“稳赚不赔”的买卖,唯一看似不便之处是股票锁定期为至少12个月,不能快速套现

阳光城管理层或还有另一层考虑。截至10月22日,阳光城股价已下跌32.33%,而员工持股一年以上或在短期内稳定公司股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