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榆林需要做好的七件大事

2020-04-15 03:41

2020年 抢占先机 赢得主动

1.统筹推进疫情防控与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常态化抓好疫情防控

坚持底线思维,因时制宜优化完善疫情防控举措,决不让来之不易、持续向好的疫情防控形势发生逆转。进一步加强对重点人群的排查管控、健康监测和预防诊治。压紧压实村组社区、企业工厂、机关单位和商业门店的防控责任,全面推广使用陕西健康码。高度重视社会福利机构、监狱、戒毒所等特殊场所疫情防控,确保无盲区、无死角。推动复工复产提速扩面,加快各类商场、市场复工复市,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扭住关键稳增长

着力稳住工业基本盘,加快优质安全煤炭产能释放,抓好新增产能核增、新建煤矿转产投运等工作,全年煤炭产量达到4.8亿吨以上;落实矿产资源管理改革意见,出台油气勘探开发协调服务办法,油气产量增长5%以上;积极推进“个转企、小升规”,新增规上企业100户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左右。出台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专门政策,促进消费回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3%左右;推进象道国际二期、京东物流仓储中心等项目建设,围绕浩吉、包西大通道新谋划一批物流园区;深化金融领域改革,成立榆林农商银行,推动陕西能源、北元化工上市。在堵塞税收漏洞、破解入统难题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狠抓项目促投资

以更强力度、更快节奏推进项目建设。严格落实扩大有效投资考核奖惩办法,夯实驻企督导服务组责任,双周调度、按月排名,续建项目4月底前全部复工、新建项目5月底前全部开工;建立健全市县两级联审联批和要素动态调整机制,推动要素资源跟着优质项目走。做大做优项目储备库,切实提高项目申报的质量和效率,争取更多项目纳入中省“十四五”规划盘子。聚焦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招引高精尖项目,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突破1000亿元。

促进实体经济振兴发展

不折不扣落实疫情期间各项惠企帮扶政策,开展兑现政府政策专项行动。组织“一对一”企业用工对接活动,加大优秀大学生选聘力度,继续发布企业排行榜。加大金融机构考核激励力度,落实贷款展期、续贷政策,着力破解企业融资难题。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加快推进城投集团、矿业集团、能投公司整合重组。健全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机制,做好因疫情引发的生产经营、合同履行等领域的法律援助工作。

政府带头过紧日子

保持忧患意识,厉行勤俭节约,坚决压减一般性支出和非急需、非刚性支出,集中财力保障重点工作,兜住“三保”底线。严格以收定支,坚决杜绝随意铺摊子,量入为出确保财政收支平衡。加强民生物资和应急物资储备,保障好城乡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加强财政资金绩效管理,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在落实好疫情防控期间减税降费政策的同时,深入挖掘税源潜力,提高征管质量,确保应减尽减、应收尽收。

2.坚决打好打赢三大攻坚战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开展“三排查三清零”百日冲刺行动,6月底前解决影响脱贫攻坚任务完成的各类问题,年内剩余1.82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长短结合”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把更多贫困群众嵌入产业链。全面开展消费扶贫,多渠道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做好1.33万易地扶贫搬迁户后续扶持工作。深化扬榆扶贫协作和定点扶贫,推进“万企帮万村”活动。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加强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户、因疫致贫返贫户的帮扶和政策支持。深化扶贫扶志“6+6”工作法,探索总结“榆林经验”。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开展铁腕治污30项攻坚行动,完成中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抓好散煤治理和道路、建筑工地扬尘防控,开展裸露土地、“散乱污”企业等专项治理,建成空气质量监测系统二期项目。做好河湖划界确权工作,完成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和入河直排口整治,加快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建设,实施榆阳河、沙河生态保护治理等7个修复工程。加快国家级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餐厨垃圾处理场等项目建设。

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

积极化解政府存量债务,严禁新增隐性政府债务;严厉打击恶意逃废债、金融诈骗、非法集资等行为,加大打包处置、自主清收、资产债券化等工作力度。健全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深化重点领域安全攻坚行动,推进智慧矿山建设,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加强应急救援指挥平台和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做好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和重要工业产品安全监管。坚持“房住不炒”,统筹房地产市场供需双向调节。

3.聚力打造世界一流高端能源化工基地

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围绕“一核三园三区”思路修编总体规划,加快8条城区连接线和地下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开工建设榆林学院科创新城校区。落实国家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战略协议,中科院洁净能源创新院榆林分院年内主体完工,中国科学院大学能源学院榆林分院秋季正式招生。争取设立洁净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加快推进华大基因、华为中国能源大数据中心项目,推动浙大榆林先进技术研究院、上海交大新材料研究中心等高水平载体落地。推动一步法制烯烃、甲醇制芳烃等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

实战化推进“12363”战略

高标准编制完成基地总体规划,出台“转化煤”管理细则;建设陕北至湖北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推进陕北—关中第三通道、榆林—浙江输电工程前期工作,打造电价洼地。做好园区总规修编及配套规划编制工作,建设榆神、榆横精细化工园中园。加快延长靖边填平补齐等16个在建项目进度,确保中煤煤炭深加工、河北旭成环己酮等12个前期项目全部开工,推动恒力煤化工全产业链项目尽快落地,早日实现从“一块煤到一匹布”。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编制智能无人系统产业总体规划,启动海则空天小镇建设,建成靖边无人机试验测试基地,实现顺丰支线物流无人机试飞;发展数字经济,加快5G、智能无人系统场景应用,推进产业数据化、数据产业化。培育壮大以生物医药、绿色食品和康养为核心的大健康产业。研究布局氢能、新型电池和甲醇汽车产业。挖掘石峁遗址、统万城遗址、白云山、龙洲丹霞等龙头资源潜力,策划包装一批精品旅游线路和旅游爆款产品;鼓励支持各县市区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县,努力实现5A级景区零的突破。

4加快建设区域最具影响力城市

全面提升中心城市发展能级

高标准建成“四馆两中心”,完成上郡路南段、肤施路南延等15条市政道路,加快第三污水处理厂和西沙7万吨水厂建设,启动新三路市民广场建设。实施好古城保护修复工程。打造一批特色商业街区,规划发展楼宇经济、夜间经济等新业态。在主城区拆墙透绿、插空补绿,新建一批生态公园和街头绿地,建成开放榆溪河生态长廊二期工程。实施智慧门户、智慧卫健、智慧公安、物联网基础平台项目,推进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新开工46个老旧小区改造。

推动形成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格局

支持榆阳打造现代城市经济新板块,加快榆横一体化进程,发挥好神木高质量发展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府谷建设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加快定边省级县域经济发展试点县建设,推动靖边撤县设市。支持绥德打造网络货运新高地、佳县争做新材料领域领头羊,推动子洲在中医药产业上实现突破,依托米脂小米、清涧红枣、吴堡挂面等品牌产品发展特色农业、休闲农业,推进“一县一业一特色”错位发展。集中力量打造工业强镇、旅游名镇、商贸重镇、特色小镇。坚定不移推进黄河引水工程,东线全面开工,西线基本建成,绥米子三县供水工程年内通水。建成清子高速。

加快发展“三个经济”

完成榆阳机场二期扩建,推进府谷、定边支线机场前期工作,力争将榆林航空口岸列入中省“十四五”规划;加快冯红、郭神铁路专用线建设,推行“公转铁”和集装箱运输,打通多式联运“最后一公里”。推动市内能化产品在交易中心上线交易,打造区域能源交易中心。实施外贸三年倍增计划,打造金属镁、能化产品、羊毛防寒服、特色农产品四大特色产业出口基地,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7%以上。谋划设立榆林自贸区协同创新区。加强与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圈联系交流,推动呼包鄂榆城市群、晋陕蒙(忻榆鄂)黄河区域协同发展等协议落地落实。

5.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000万亩,粮食产量达到245万吨以上。壮大苹果、蔬菜、羊子、马铃薯四个百亿级主导产业,发展小杂粮、红枣、核桃等特色产业,推进羊子“双千万”工程,新建果品基地10万亩。抓好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加快恢复生猪生产。培育引进龙头企业,布局县域仓储保鲜冷链物流中心。实施农产品质量追溯和信用监管提升工程,打造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示范基地20个。推广“榆林尚农”区域公用品牌,扩大定边马铃薯、横山羊肉、子洲黄芪等品牌影响力。

精心打造生态宜居乡村

扎实推进“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抓好28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和24个标杆村建设。实施剩余1000个村人居环境整治,开展“净美榆林”村庄清洁行动,分类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抓好15个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打造一批森林小镇、森林乡村、森林人家。加大农村电网改造力度,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创建“四好农村路”1000公里。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

实施壮大集体经济“强村计划”,完成行政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现70%的村集体有收益。启动榆阳和神木闲置宅基地及农房盘活利用试点改革。规范提升家庭农场300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00个,培养新型职业农民1000名。开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新增托管面积10万亩以上,逐步推进整村、整乡托管。

6.久久为功建设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

持续加强生态保护修复

推进京津风沙源治理和黄河粗泥沙集中来源区拦沙工程,加快无定河流域全线综合整治,开展河道护岸“软工程”治理,做好靖边蒋家窑水库前期工作。实施一批高速公路生态长廊建设工程。加快红碱淖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完成横山无定河等自然保护区勘界定标。建成榆神、榆横矿区疏干水综合利用管网。完成矿区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1.2万亩。

大力实施绿色发展行动

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加强“五小工业”治理,培育壮大节能环保、清洁生产和清洁能源产业。系统谋划兰炭产业提标升级路径,推广金属镁竖罐还原等新工艺,完成小火电整改任务。开展节约型公共机构创建活动,推广新能源公共交通,试点推行垃圾分类。

健全完善生态制度体系

制定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本和金融信贷资金参与生态建设。健全完善生态补偿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落实陕西省煤炭石油天然气开发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力争纳入全国生态补偿示范市。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坚决制止和惩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

7.持之以恒增进民生福祉

多措并举稳定就业

落实创业补贴、援企稳岗、技能培训政策,加快标准化创业中心建设,促进贫困劳动力、农民工、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扩大失业保险覆盖范围,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坚决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条例,强化实名制动态管理,根治欠薪顽疾。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落实落细开学复课后各项疫情防控措施,确保师生健康和校园绝对安全。启动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创建,推进北师大榆林学校高中部等20个新建项目和市职业教育中心迁建等20个续建项目,全市义务教育大班额比例控制在5%以内,普惠性幼儿园占比提高到93%以上。整治规范校外培训机构,落实教师“减负20条”。

加快健康榆林建设

开展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开工市公共卫生服务中心,推进市中医院和疾控中心迁建等重点项目,启动市一院、二院和县市区综合医院标准化改造;深化与国内知名医院合作,加强重点专科建设和人才培育引进;推开市级公立医院编制总额管理和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启动神木、子洲国家县域医改试点。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开展智慧养老试点,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强化精准扩面动态管理,实现社会保险法定人员全覆盖。加强医保基金监管,完成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两保合一。建立健全退役军人服务体系,开展残疾人、“三留守”人员关爱保护行动。

繁荣发展文体事业

推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确保国家级陕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通过验收,打造绥德全国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做好全国十四运和省十七运筹备工作,根据疫情形势适时举办榆林马拉松赛事。广泛开展“道德大讲堂”“好人好事进社区”等活动。

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推进破案攻坚、打财断血、打伞破网和重点行业专项整治。严厉打击涉毒违法犯罪,加强吸毒人员收戒工作。扎实推进“雪亮工程”,构建人防、物防、技防深度融合的治安防控格局。健全社区村组网格化管理服务机制,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强化信访问题源头治理,开展信访矛盾化解“四项攻坚行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