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知青还记得这些历史上与自己息息相关的数据吗?

原创2021-05-10 21:46·臧翁说史

在我国农业合作化时期,河南省郏县的大李庄、邱庄、吴堂庄、杨庄有32名初中和高小毕业生参加农业合作社,担任会计和记工员,开创了“文化人”参加农业劳动的先例。这一做法。1955年12月,这个情况引起毛主席的特别注意,并批示:“这也是一篇好文章,可作各地参考,其中提到组织中学生和高小毕业生参加合作化的工作,值得特别注意。一切可以到农村中去工作的,这样的知识分子,应当高兴地到那里。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在毛主席作出这一批示的前后,党中央转发团中央《关于苏联开垦荒地的一些情况的报告》,时间不长,全国就有10多个省市组织了数万名青年奔赴边疆参加垦荒建设。1957年10月党中央把知识青年下乡上山纳入国家发展纲要,党和国家从1962年下半年开始有组织、有计划地动员城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1964年1月,党中央、国务院正式作出动员和组织城市知识青年参加农村社会主义建设的决定。

  1968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披露了毛主席的一段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要说服城里干部和其他人,把自己初中、高中、大学毕业的子女,送到乡下去,来一个动员。各地农村的同志应当欢迎他们去。”毛主席一声号令,全国各地数百万红卫兵坚决响应,1966、1967、1968年的 “老三届”学生全部前往农村插队落户。就这样,大规模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一直持续到1979年。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对于年纪轻轻、皮肤黢黑、普普通通的知青而言,当年的他们还是孩子,许多人有过彷徨与无奈,有过生活信心的动摇,但更有宝贵的青春奉献和不可抹煞的奋斗业绩。他们用忠诚、汗水和智慧,为共和国的大厦添砖加瓦。事实证明,他们更多一些对人生艰辛的领悟,更多具有吃苦耐劳的品格。“知青”二字,已经大大超越了它本来所具有的含义,时至今日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已经广泛被赋予了一种资历与敬仰。

关于历史上知青上山下乡的数据一直有不同的版本,有的说当年上山下乡知青总数是1700万人,有的说是3000万人,还有的说是7000万人。为此,臧翁说史多年来收集了相关资料,目前比较可信的也是广为采纳的数据是华夏知青网刊载的资料。

  史实表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不是文化大革命的产物,真正的起始时间是1962年。1962年到“文革”开始的1966年期间城镇上山下乡的知青总数是129.28万人,其中插队87.06万人,安置到国营农场42.22万人。

  1962——1979年的18年间,城镇上山下乡知青的总人数是17764800人,其中插队12822100人,安置到国营农场2030800人,安置到知青集体农场2911900人。相同时间内回乡知识青年总数为12432200人。如果将下乡知青和回乡知青人数相加,总数为29497000人。也就说,全国有近3000万知识青年陆续进入了三农领域。所以,下乡知青1700万人,知青3000万人的说法还是比较靠谱的。

  在17764800名城镇上山下乡知青中,死亡人数没有全口径资料。但有1974年——1979年的统计数字,数字是25690人。其中抢险救灾因公牺牲、事故伤害致死、意外伤害致死、刑事犯罪伤害致死、自杀、迫害致死等非正常死亡15899人。

  1962——1979年期间陆续脱离农村的城镇下乡知青总数为14904600人。其中招生1264600人,参军入伍860300人,提干59600人,招工9123100人,转制64500人,其他3532500人。

(0)

相关推荐

  • 一代知青的楷模侯隽

    扎根农村甘愿吃苦受累 被称赞为"自动下乡的好典型" "城市知识青年立志建设新农村的榜样" "特别的姑娘" 1962年,侯隽响应党" ...

  • ​我和到会宁土高的知青 || 作者 张炳烈

    我和到会宁土高的知青 作者  |  张炳烈 1968年冬天,毛主席发出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各地农村的同志,应当欢迎他们去"的最新指示.一时间, ...

  • 邂逅版纳(二十五)

    邂逅版纳(25) 何国芬 李人毅 作者自述 · 知青奶奶 在我钓鱼的必经之路上,有一处C字型的二层楼建筑群,挤挤巴巴地住着二十多户人家,这里就是景洪农场五分场的第九生产队.常见到几位老人坐着椅子晒太阳 ...

  • 王小荣:上山下乡运动中的学校工作

      上山下乡中的学校工作                      文/ 王小荣   "下乡上山,参加农业生产,是知识青年革命化的重要道路",这是上世纪60年代中最为广泛而且深入的 ...

  • 知青馆,上海知青之家 ——上海3日(11)

    ★旅游地点:上海东方地质科普馆之知青馆 参观完志愿军文献馆出来,外面的雨下得越发大了,用倾盆大雨来形容也不为过.可是要我们呆在原地不动,又实在不是我们的性格.一眼看到旁边的知青馆,虽然看起来规模并不大 ...

  • 【四季散语】任中恒︱龙江县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伊始及代表人物

    龙江县知识青年 上山下乡伊始及代表人物 文/任中恒 一.龙江县知青上山下乡历史时况 从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初掀起的那股知青上山下乡的潮流,一直持续了十七年,大体影响了一代青年人的生活及命运. 三年自然灾 ...

  • 1968年至1980年,先后有4414名知识青年落户华县农村

    邮箱:3125136050@qq.com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的一段时间里,全国大学不招生,工厂不招工,城镇初.高中毕业生无法升学 也无法就业,成为一个严重的 ...

  • 广德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

    胡祖谟 01 下放知青的分类 1968年底,伟大领袖毛主席发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号召后,迅速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热潮.广德县虽地 ...

  • 缑乡记忆 |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起始

    编者按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历史不能只记载一个行动, 而必须记载一个时期和与这个时期所发生的涉及一个人或更多人的一切事件--不论有些事件之间的联系有多不连贯." 一.50 ...

  • 远飞的大雁

    本文作者:杨连 八月金秋,清风凉爽.辉腾梁下,红旗招展,锣鼓欢腾.民族小学和汽车站的马路两边,人山人海,鲜花怒放.欢迎的人群,一直往南延伸到去往旗下营的公路边.时间己近中午,疲惫和饥饿吞噬着人们的意志 ...

  • 藏书史料|《知青部落——黄山脚下的10000个上海人》朱政惠、金光耀 主编 (2004年)

    <知青部落--黄山脚下的10000个上海人>朱政惠.金光耀 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知青部落>作者简介 朱政惠(1947-2013),生于上海.1966年毕业于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