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这20种美味早点,连陈道明都赞不绝口,你吃过几种?

最近由刘诗诗和倪妮主演的热播电视剧《流金岁月》迎来大结局,随着剧情的一波三折,心情也如过山车般起伏的网友们,终于要“熬出头”了。

剧中让人上头的不仅是剧情,还有频频“露脸”的上海早点。剧中明星们频繁打卡的早点店,居然就是鼎鼎大名的上海富春小笼。

看田雨吃汤包吃得满口留香,还边吃边夸赞,隔着屏幕的我都被馋到了。

再看刘诗诗和倪妮,一言不合就“干了这碗豆浆”,第一次觉得原来喝豆浆还可以这么豪爽。

喜欢“穷讲究”,连蝴蝶酥都要跑国际饭店去买的蒋家,早上居然吃油条、粢饭糕吃得津津有味。

上海的早点究竟有什么魅力,可以让这些明星都吃得上头?带着好奇心,我们一起来盘点下上海的早点吧。

早点“四大金刚”

说到上海的早点,首先想到的便是老上海最钟爱的“四大金刚”:豆浆、油条、大饼、粢饭团。

豆浆

在上海,豆浆有甜味和咸味两种。

豆浆里放入白糖,乳白色的豆浆散发着醇厚的豆香味,这就是最普遍的甜豆浆。

咸豆浆加的料比较多,油渣、虾皮、油条碎、榨菜等,还有各种调味料,最后淋上几滴麻油,趁热“呼啦呼啦”喝下肚,真的超爽。

油条

油条全国各地都有,在上海却最受欢迎。

刚出锅的油条,外皮酥脆,内里喷香软绵。就着豆浆吃油条,一口豆浆一口油条,这才是上海人最爱的早点滋味。

大饼

在大都市上海能有如此高的地位,可见大饼的确拥有独特的美味。

大饼有咸甜之分,甜大饼基本都是圆形,内里是白糖或红糖馅,被高温烘烤后变成香甜浓郁的糖浆,混合表皮酥脆的大饼,吃起来别有一番滋味。

老上海都喜欢吃椭圆状的咸大饼,还给咸大饼起了个粗俗的外号:“鞋底板”(形状和鞋底板相似)。

肉馅混着香葱,均匀地分布在大饼内壁上。高温烤干了饼内的水分,也滋出了肉的油脂。

刚出炉的“鞋底板”色泽金黄,表面满满的芝麻散发着诱人的香味,大饼中和了肉馅的油腻。不管是卖相还是口感,都能勾起人们的口腹之欲。

粢饭团

上海最早的粢饭团就是糯米 油条的组合。把适量糯米放在摊平的毛巾上,然后把油条对折几下后,包裹在糯米里。一个合格的粢饭团,包裹紧实,从外面是看不出油条的痕迹的。

为了满足口味多变的食客,现在粢饭团也变化出了各种花样。有把白糯米换成血糯米的,还有在里面加肉松、茶叶蛋、萝卜干等配料的。不管配料如何改变,上海人对粢饭团的喜爱却从来没变过。

上海的招牌早点

生煎

生煎包在上海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了。生煎包底部被煎至金黄,雪白的表皮松软有弹性,轻轻咬开,汤汁四溅,肉香浓郁。

生煎的內馅有很多种,鲜肉、鸡肉、鱼肉、虾仁……每一种都有浓浓的肉香味,绝对能满足你挑剔的味蕾。

小馄饨

小馄饨是上海的经典早餐之一。薄如纸片的皮子是小馄饨的一大特色,煮熟后,透过半透明的皮,可以看到里面粉嫩的肉馅。

皮薄肉鲜,再加上骨头汤熬出来的汤底,那味道,啧啧,吃了一口就停不下来了。

小笼包

“皮薄不破,翻身不漏,满口卤汁,鲜甜不腻”这大概就是上海小笼的特点。

刚上桌的小笼软软地塌在蒸笼里,拿筷子夹住包子的褶皱处,轻轻一提,慢慢放入碗中。吃的时候咬一小口,先吸饮其中的汤汁,再吃小笼的皮。

只有这样的吃法,才能吃到小笼包的精华所在,不会弄到皮破汤洒甚至烫到嘴的尴尬境地。

烧麦

烧麦源于北京,传到上海后落地生根,演变成上海特色的经典早餐。

瘦肉粒、香菇粒加入白糖、酱油等佐料炒熟后,加入蒸熟的糯米拌匀作馅料。再用圆形面皮包裹住馅料,顶部不封口,形似石榴。

讲究点的,还会在顶部放上虾仁或者其他颜色鲜艳的配菜,增加美观的同时也提升了烧麦的口味。

锅贴

正宗的上海锅贴细细弯弯的,如一弯月牙。里面可以放猪肉、牛肉、韭菜鸡蛋、肉末萝卜丝等各种馅料。

锅贴和生煎一样,都是底部被煎至金黄,香气诱人。但锅贴的皮比生煎薄,馅料富足,吃起来更过瘾。

简单又不失美味的面条

烂糊面

相传三年自然灾害的时候,家里粮食少,为了让家人吃饱,主妇们就想了个办法,把面煮烂,这样面“涨开了”,汤也成了糊状,更容易饱腹。现在条件好了,烂糊面的吃法却保留了下来。

烂糊面是上海当地的叫法,其实就是把面煮得烂烂的,带有糊状,再在里面加入青菜、肉丝、虾仁等辅料。

烂糊面味道鲜美,特别适合老人小孩食用,一碗面下肚,不仅填饱了肚子,整个身体都暖和了。

大肠面

大肠肥而不腻,不仅味美还有嚼劲,面条根根分明,韧劲十足。

再配上秘制的酱汁和鲜美的汤底,一碗大肠面便成了上海人早晨离开被窝的动力。

阳春面

阳春面又称光面,除了面不加任何浇头。别看阳春面平淡无奇,味道却不输任何一种面。

上海阳春面讲究的是汤料,骨头熬成的高汤,再放一勺雪白的猪油进去,瞬间香气四溢。一抹面条整齐排列在碗中,再撒上香葱,葱翠汤青,这养眼的卖相,这扑鼻的香气,馋得人直流口水。

葱油拌面

葱在油锅中炸出鲜味,淋在煮熟的面条上,再拌入酱油、麻油等酱料。

面条呈现出诱人的酱黄色,散发着浓浓的香味,闻着就食欲大增。讲究的食客还会另外加虾仁或者猪血,又是另一种美味。

好吃的饼都来自路边摊

包脚布

包脚布名字虽不雅,味道却不赖。据传旧时老外的三明治在上海流行的时候,价格昂贵,普通人买不起,聪明的小摊贩便仿照三明治的做法,将火腿、生菜和酱料包在面皮里。这种吃法当时非常受欢迎。

包脚布粗看和天津的煎饼果子差不多,其实两者还是有区别的,包脚布的面浆是杂粮调制,而煎饼果子是绿豆面,不同的原料,口感自然不同。

干烤而成(摊面饼的时候不用油)的包脚布,香脆可口,再加入鸡蛋、蔬菜,抹上甜面酱,顿时勾起沉睡一晚的食欲。

鸡蛋饼

不同于包脚布的香脆,鸡蛋饼是软趴趴的。

面浆、鸡蛋摊成饼,撒上葱花,裹进油条、里脊肉,淋上灵魂的酱汁,趁热塞进嘴里,在大口朵颐的欢畅中,开始美好的一天。

葱油饼

和巴掌差不多大小的葱油饼是油炸而成的。翠绿的葱被热油激发出香气,混着面皮的清香,既有卖相又美味。

咬上一口,外酥内软,葱香四溢,瞬间俘获吃货的心。

小时候的味道

油墩子

油墩子,咸的是萝卜丝味的,甜的是豆沙味的。将面浆倒入特制模具中,放入腌制好的萝卜丝、葱花(甜味的放入豆浆),再在顶上淋一层面浆,放入油锅中炸至金黄。

油墩子有着金黄的脆皮,再加上清爽的萝卜丝,趁热送进嘴里,香酥可口,好吃得不要不要的。难怪上海人从小吃到大都吃不腻。

麻球

圆滚滚的外表,散发着诱人的芝麻香,咬开一口,外皮酥脆,内里软糯,还裹着香甜的豆沙。

这样既有颜值又有“实力”的小可爱,谁能抵挡它的魅力呢。

老虎脚爪

上海人总喜欢以形取名,比如“脚底板”、“包脚布”,还有老虎脚爪。

用发酵好的面做成六角形状,表面刷一层糖水,放入炭火炉内烤至表面呈焦黄色。老虎脚爪外脆里香,掰开来还能闻到淡淡地碳香。即使放冷了吃都别有一番美味。

年糕团

年糕团是上海的特色早点。软软的年糕中夹着油条,嗜甜党会放入芝麻糖酱,喜欢咸食的则加入肉松、咸菜、咸蛋黄等,还有咸甜一起来的。

年糕的软糯,油条的香脆,芝麻的香甜……不管哪一种搭配,都忍不住让人想咬一口。

小尾巴

看剧中这些明星大快朵颐的吃相,真想马上去尝尝上海早点的滋味。

那些被明星们频繁打卡的上海网红早点店,据说常年都是人满为患。果然一切身份和地位在美食面前都是浮云。

这座无论是颜值还是口味都让人向往的大都市,为了一两顿早点,也值得来一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