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第七节: 老曹镜中取景,见微知著,见到了什么?

我要那楼塌了,

我要那梦醒了,

我只要留下一片红!

上卷 第一回 第七节

原文:

却说甄士隐俱听得明白,但不知所云"蠢物"系何东西.遂不禁上前施礼,笑问道:“二仙师请了。”那僧道也忙答礼相问.士隐因说道:“适闻仙师所谈因果,实人世罕闻者.但弟子愚浊,不能洞悉明白,若蒙大开痴顽,备细一闻,弟子则洗耳谛听,稍能警省,亦可免沉伦之苦。”二仙笑道:“此乃玄机不可预泄者.到那时不要忘我二人,便可跳出火坑矣。”士隐听了,不便再问.因笑道:“玄机不可预泄,但适云`蠢物',不知为何,或可一见否?"那僧道:“若问此物,倒有一面之缘。”说着,取出递与士隐.士隐接了看时,原来是块鲜明美玉,上面字迹分明,镌着"通灵宝玉"四字,后面还有几行小字.正欲细看时,那僧便说已到幻境,便强从手中夺了去,与道人竟过一大石牌坊,上书四个大字,乃是"太虚幻境".两边又有一幅对联,道是: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士隐意欲也跟了过去,方举步时,忽听一声霹雳,有若山崩地陷.士隐大叫一声,定睛一看,只见烈日炎炎,芭蕉冉冉,所梦之事便忘了大半.又见奶母正抱了英莲走来.士隐见女儿越发生得粉妆玉琢,乖觉可喜,便伸手接来,抱在怀内,斗他顽耍一回,又带至街前,看那过会的热闹.方欲进来时,只见从那边来了一僧一道:那僧则癞(lài)头跣(xiǎn)脚,那道则跛(bǒ)足蓬头,疯疯癫癫,挥霍谈笑而至.及至到了他门前,看见士隐抱着英莲,那僧便大哭起来,又向士隐道:“施主,你把这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抱在怀内作甚?"士隐听了,知是疯话,也不去睬他.那僧还说:“舍我罢,舍我罢!"士隐不耐烦,便抱女儿撤身要进去,那僧乃指着他大笑,口内念了四句言词道:

  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

  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

端木持易看解:

甄士隐还问谁是“蠢物”?就是他。还有芸芸众生里面,痴迷的一干人。不都是“蠢物”吗?

这一节,老曹真正展示了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切换,切换的是那样的完美。刚刚还在“太虚幻境”,一声霹雳,回到了现实,二仙就是现实中的一僧一道。老曹在书中,虚实、真假来回切换,犹如镜像。大家要注意这点儿。“假作真时真亦假”,其实,都不过是为了让你看清楚自己。如何看清楚现实中的自己,我们只好借助于镜子。我们照镜子,不就是为了看清楚自己吗?如果你能看清楚自己,又何必照镜子呢?镜子中的自己,难道不是真实的自己吗?

比如这个二仙,在太虚幻境人模人样,“骨骼不凡,丰神迥(jiǒng)异,说说笑笑来至峰下,坐于石边高谈快论”,其实呢?却是“那僧则癞(lài)头跣(xiǎn)脚,那道则跛(bǒ)足蓬头,疯疯癫癫”。哪一个是真实的?你说呢?

那僧为什么大哭呢?

因为他已经预知到了,很快甄士隐家就要家破人亡了。脂砚斋批语称之为“小荣枯”。也就是说,真的家不过是小荣枯,那个“假家”,即“贾家”的荣枯,是大荣枯。也就是暗示着,小家不存,大家必亡。纵然“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但已经看到他要亡了,也必然是要亡的。这是一种“观镜对照”法。老曹手法高超啊!

这本是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察一叶而知秋,观波涛于微澜的能力和技巧,有人却说,这是老曹的宿命论。我看这种人的说法是狗屁。历史的必然规律,不就是这样:统治者想尽一切办法一步步将所有小老百姓压干榨净,然后老百姓起来,天翻地覆,埋葬了他们自己?

这不就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做人啊,你何必要太聪明?


建了一个微信群,人数已经超过40人了,如有想入群的,加我个人微信(duoleibei001),记得说明是要加入红楼梦跟读群的。

端木持易新书:对于那些不能说出口的话,我也写了一本书,叫《一心集——中国的红与黑与白》,欲购买的,加我个人微信(duoleibei001)即可。全套售价:150,只有电子版。


打赏你就按下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