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火焰山
从吐鲁番向火焰山进发,一路上越来越荒凉,不但寸草不生,连山都变成红的。
炙热的天气把石头都晒裂,然后又风化成粉末,形成了不是沙漠的沙漠。央视86版的西游记电视剧过火焰山那一集就是在那个圆包山上拍的。
不过进山不久,一缕难得的绿色就出现在红色黄色主导的世界里。
大自然多么神奇,四周全是寸草不生的岩石戈壁,但在峡谷里却有一条小河。这条小河是从远处天山上流下的冰川雪水,水量不大,有的地方只能称为小溪,但却给大峡谷带来了生命绿洲。
成片的树木和绿草得以在这有限的生命空间里充分生长,也为人类提供了生存繁殖的基本条件。峡谷里只有一户维族人定居,他们以种葡萄为生,据说祖祖辈辈都没有走出过这片绿洲,
问他们在这里生活了多久时,总是用最简单的汉语说“我的爷爷生活在这里,我的爷爷的爷爷也生活在这里”。
海边的沙子能做城堡,火焰山的沙子能做饭,沙子烤鸡蛋就是当地最有特色的风味食品。午后的气温能有四十多度,沙堆里就快一百度了,真正的纯天然特环保无污染的大烤炉。三块钱一个的沙子烤鸡蛋非常热,手里根本拿不住,要赶快放到袋子里,凉一凉才能吃,味道也不错,比得上台湾人的茶叶蛋了。
河流诞生了绿洲,也养育了文明。新疆维吾尔族的祖先是回鹘人,最早生活在蒙古草原,后来迁至河西走廊、吐鲁番和中亚地区,逐渐形成了现代的维吾尔族。来到吐鲁番的这一支就选择了火焰山一带的绿洲,建立了在中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回鹘高昌国。高昌以佛教为国教,在火焰山峡谷木头沟河西岸兴建起了规模宏大的王家寺院宁戎寺,也就是现在参观的柏孜克里克千佛洞。
作为西域地区重要的佛教中心,宁戎寺依山开掘了众多石窟,供奉了精美的佛像和壁画。
可惜后来的战火把这里夷为废墟,佛教在西域衰亡更使得这里被彻底遗忘。过去的辉煌全被埋进了黄土中。直到一百年前,西方的探险家无意中失足从山顶掉到山腰,才重新发现了这个失落的世界。“柏孜克里克”在维吾尔语中就是“山腰”的意思。
不过这更是一种灾难,所有能搬走的佛像和能刮下的壁画全被他们搬到了西方,而后再次毁于二战的战火,现在只能从挖掘出的石窟和残存的壁画里去感受了。
从千佛洞驱车回来,就来到此行最浪漫最有趣也最考验人的火焰山脚下了。
相传五百年前这里就是水帘洞齐天大圣住的地方,自从他打死牛魔王救回唐僧之后这个世界再也没有妖怪了,从此以后那很多人来这儿混水摸鱼。喏,那个家伙装着猪头居然说自己是猪八戒!哇!大哥,你化这个妆就说自己是孙悟空啦?给点儿专业精神好不好?你看,那些毛通通都开叉了,头上象戴了两块年糕似的,出来混饭吃得花点本钱嘛!
以前陪我看月亮的时候叫人家小甜甜,现在新人胜旧人了,叫人家牛夫人!
火焰山位于吐鲁番盆地的北缘,古丝绸之路北道。呈东西走向,山长100多公里,最宽处达10公里,海拔500米左右,维吾尔语称“克孜勒塔格”,意为“红山”,唐人以其炎热曾名为“火山”。火焰山是中国最热的地方,夏季最高气温高达摄氏47.8度,地表最高温度高达摄氏70度以上,寸草不生,飞鸟匿踪。每当盛夏,红日当空,赤褐色的山体在烈日照射下,砂岩灼灼闪光,炽热的气流翻滚上升,就像烈焰熊熊,火舌撩天。在景区里立起一根金箍棒样子的世界上最大的温度剂,我们是8月下旬来的,天已经不太热了,可下午的地表温度也是61度,打着伞已经不管用了,得用头巾全包起来。
唐代边塞诗人岑参曾作诗《经火山》“火山今始见,突兀蒲昌东。赤焰烧虏云,炎氛蒸塞空。不知阴阳炭,何独燃此中。我来严冬时,山下多炎风。人马尽汗流,孰知造化功。”其实火焰山曾真的是一片烈焰熊熊的火海,这是因为构成山体的地层中含有厚达11米的煤层,它们曾发生过自燃,近地表可以看见留下的紫红色燃烧结疤。煤层自燃,在新疆境内并不罕见,燃烧时间最长的是从清朝中期一直烧到现在,一百多年啊,依靠现代技术今后新疆境内将不会再有燃烧着的火焰山了。
太热了,太热了,赶快去找个有荫有凉有吃有喝的地方缓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