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69年,七十六岁的李勣重病,唐高宗...
公元669年,七十六岁的李勣重病,唐高宗派御医前来,李勣却拒绝诊治。家人十分着急不解,李勣说:“我本是一个农民,享受这么多年的荣华富贵,已经足够。何必再苟延残喘多活几天!”
李勣是个聪明人,他这番话,是故意说给御医背后的高宗而听。正所谓功高震主,李勣的存活就是皇帝最大的威胁。所以,早死要好过晚死,这样高宗才能彻底放心。
李勣很快病情恶化,他把家人叫来,罕见地置酒为乐。喝到尽兴,李勣叹道:“想当初房玄龄鞠躬尽瘁,家世却凋残零落,就是因为子孙后代不肖。我死之后,家族若有游手好闲之人,直接打死,以安家族!”
说罢,李勣默然不语。众人再看时,这个戎马一生的英雄已经与世长辞,享年76岁。
李勣的遗言,凝聚了他对社会、官场和人生的深刻认识,一个功高震主的功臣以及家族该如何善终?这对李勣来说,是他用一辈子做答的题目……
李勣处世准则第一条:任凭腥风血雨,我自岿然不动。
《智囊》记载,在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等人“日夜劝世民诛建成”时,犹豫不决的李世民“问行军总管李勣,李勣辞,世民由是重之。”
李勣是聪明的,在官场中安身立命,坚守着一条底线,就是绝不参与朝廷皇家的权力斗争。在李世民与李建成势不两立,兄弟相杀的当口,李勣能坚定选择拒绝,是需要超凡的智慧和胆略的。也正是做事不投机,才深得李世民重用。
李勣处世准则第二条:不管战功多高,姿态一定最低。
公元649年,李世民病重垂危,对李治交代道:“李勣非常有才能,但是你对他没有恩德,不一定服你。我会把他贬黜到外地,他若立马离开,你可以放心用他治理国家。若他徘徊犹豫,那就直接杀掉!”
随后,李世民没有任何理由,就将李勣贬为叠州都督。早上还是一国重臣,下午就成芝麻小官,当时人们都为李勣打抱不平。但李勣却没有表现出一丝的惊讶,据《智囊》记载:“李勣受诏,不至家而去。”
好一个“不至家而去”,李勣战功卓著,却仍然严格遵守为臣之道,轻描淡写就化解了一场杀身之祸。其淡定从容,就好像李世民出一道考题,而他早已得到参考答案!
李勣处世准则第三条:不管皇家啥事,这都跟我无关。
唐高宗李治仰慕武则天已久,即位后立马封武则天为昭仪。武则天也争气,很快给李治生了儿子,李治大喜,就想改立武则天为皇后。但没想到满朝文武都反对,大臣褚遂良更是磕头磕出血,并扬言要辞职。
李治见这情况,只好向李勣求教说:“褚遂良和许多大臣都反对朕立武昭仪为皇后,那这事只能中止了吗?”李勣对这场争论心中早已有论断,他知道李治是铁了心要立武则天,若再争下去,皇帝大臣会两败俱伤。
于是,李勣不慌不忙,就说了一句:“这是陛下家事,何必问外人呢?”一语惊醒梦中人,高宗顿觉豁然开朗。有李勣的支持,最终李治得偿所愿立了武则天为皇后。
历朝历代都无法避免兔死狗烹的现象一再重演,唐朝立国以后,屠戮功臣的悲剧也是屡见不鲜。“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即便功臣侥幸善终,也难保后人远离灾祸。
《智囊》中有句话,“分争者不胜其祸,辞让者不失其福。”懂得辞让的人就不会失去应有的福分,李勣最后能以高龄善终,后人也如此福泽久远,正是因为他懂得这种明哲保身的智慧。由此可见,智慧之重要。
智慧是人间难得之物,而明朝鬼才冯梦龙写了一本绝世奇书,叫《智囊全集》,里面包含华夏5000年1238个人物3000则故事,更难得有趣有料,读之爱不释手。
康熙雍正枕边常备,名臣曾国藩李鸿章随身携带,就是想汲取其中的智慧。推荐这套经典《智囊》,文白对照,一套6本,1000多页,秒杀价才38元,一本才6.3元哦!
为人处世还得向古人学习!感兴趣可以点击下方链接或者横幅了解。正版保证,七天包退,可放心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