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过程中的5种心理学效应, 家长一定要知道!
心理学上有很多有趣的效应,这些效应就在我生活的小事中体现的淋漓尽致。下面给大家分享几个在教育孩子过程中,会用到的心理学效应,希望各位家长有所收获。
1. 习得性无助(屡次碰壁后放弃)指个人经历了失败与挫折后,面临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丧失信心的心理状态与行为。
举例:小明小时候总是有很多理想,可每当他将理想告诉爸爸时,爸爸总是说“我看你根本就不是那块料,考试才刚及格,你能做......”每次谈及理想、梦想,爸爸总是会打击小明,说小明的想法不切实际,要小明将心思用在学习上,提升考试成绩。后来小明就再也没和爸爸提自己的梦想了。
点击加载图片
2. 皮格马利翁效应(所愿即所得)亦称期望效应、罗森塔尔效应,指人们基于对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或预言,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你期望什么,你就会得到什么,很多当下所得其实是过去的“未来期待”产生的结果。简而言之,就是对期望的心理暗示,可以促使人们的认知和行为发生同向改变,进而使该期望得以实现。
举例:小明数学成绩常常不及格,爸爸为此也是想尽了办法,给小明报了好几个补习班,但小明数学成绩却不见一点起色。直到有次父子间谈起小明未来的理想,才直到小明想当飞行员。为此小明爸爸专门找了飞行员培训资料,看着资料上繁琐的计算,小明深刻的意识到数学的重要性。在爸爸的鼓励下,小明怀揣着飞行员的梦想,积极的学习数学,成绩的提升的飞快。
点击加载图片
3. 超限效应:指同类型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超限效应在家庭教育中时常发生。如,当孩子犯错时,父母会一次、两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重复对一件事作同样的批评,使孩子从内疚不安到不耐烦乃至反感讨厌。被“逼急”了,就会出现“我偏要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
举例:小明数学成绩不好,妈妈非常担心小明偏科。经常小明一回家,妈妈就提醒小明,要先写数学作业,写数学作业的时候要用心,面对不会的题要换个思路......妈妈给小明教了无数种学习数学知识的技巧和方法。但小明的数学成绩却越来越差,小明也一点都不想听妈妈说有关于数学的话题,母子两经常为这件事情吵架。
点击加载图片
4. “南风”效应也称“温暖”效应,源于法国作家拉·封丹写过的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来一个冷风凛凛、寒冷刺骨,结果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便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觉得春暖上身,始而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南风获得了胜利。
举例:小明有赖床的习惯,每天早上叫小明起床都是一场战斗。刚刚开始妈妈大声叫起床,小明就是不起。之后妈妈掀被子、拍打小明的脸蛋等,还是不能叫小明起床。有时气的妈妈都动手打小明,但小明还是不愿起床。突然有天小明妈妈改变的了策略,把早饭什么的都准备好,温和在床边告诉小明,离他上学还有多长时间。刚刚开始,小明还睡过头导致迟到好几次,但慢慢的小明自己也意识该什么时间点起床,才能按时到学校。
点击加载图片
5. 标签效应:心理学上也叫暗示效应。这一心理规律在家庭教育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例如,如果我们老是对着孩子吼“笨蛋”、“猪头”、“怎么这么笨”、“连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做”等,时间长了,孩子可能就会真的成为了我们所说的“笨蛋”。
举例:孩子妈妈给孩子辅导作业时,看到孩子写错了,“你怎么这么笨,这么简单都会做错。”孩子听了无数遍,有一次孩子爆发了“我就是笨,你不要管我,我再也不想写作业了,我讨厌学习,我不要上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