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亿老年人从未接触过互联网 如何在数字时代更好地维护老年人的权益?
北京9月6日电 2019年,中国有近2亿60岁以上的老人从未接触过互联网。日前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在这些数据的背后,这些老年人在数字时代面临着诸多不便生活和出行的尴尬和困境。
移动支付、网上汽车、网上售票、预约登记.数字时代互联网带来的便利“红利”已经成为困扰这些老人现实生活的一大“网”。一些火车站取消了售票窗口和路边摊。找不到出租车,很难出行;我去了医院很长时间,但被告知人数已满,很难就医;疫情期间避免接触,取消现金交易,并使购物付款变得困难;因为一些老年人不能使用健康代码,所以很难乘坐交通工具,甚至被阻止回家.作为社会文明和进步的奠基者,这些老年人在不断进步的社会中变得不知所措,很难跨越基于年龄的“数字鸿沟”。
据权威数据显示,中国自200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已有20多年。截至2019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2.54亿,占中国总人口的18.1%。据估计,到2050年,将达到5亿左右,约占当时中国总人口的35%。
《老龄蓝皮书2019》提供了另一组数据:中国老年人的教育水平普遍较低,未上过学和只上过小学的老年人比例最高,超过老年人口总数的70%(包括29.6%的未上过学的老年人),只有3.1%的人受过大学或以上教育。根据蓝皮书,教育质量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有直接影响。特别是在当前的信息社会中,文化程度低的老年人在获取信息和使用电子设备方面有很大的困难,容易被社会所排斥,他们的生活质量可能会大大降低。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博士后、欧亚系统科学研究协会老龄产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郑志刚在接受中国新闻社采访时表示,虽然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但这个社会的思维是“高学历”和“年轻”的,因为各行各业的决策者大多具有优秀的教育背景,相关产品的开发商基本上都是年轻人,他们往往忽视了一些老年人的实际需求。
郑志刚说,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如何度过晚年成为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共享社会发展成果”应该成为衡量老年人幸福晚年的重要指标。
他认为,如果老年人想跟上“数字时代”的节奏,他们需要付出很多努力。
首先是政府主导。在有关当局的领导下,政府发布了特别政策,使老年人能够无障碍地分享信息成果。公共服务的现代化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一部分。在这个“公共”领域,作为社会财富创造者的老年人不应被忽视。
第二,在市场方面,我们应该增加适合老年人等特殊群体的产品的设计和开发。郑志刚强调,开发适合老年人的信息产品并不意味着需要开发专门的“软件”或“老年人产品”,而是实现“整个年龄”和“整个人口”包括老年人的需求。
例如,他说微信的语音功能不仅极大地方便了一些老年人、儿童以及视力障碍者和肢体障碍者之间的交流和接触,而且深受年轻人的喜爱。
第三,在社会层面,加大对老年人的科普教育和培训力度,全面开展老年人信息化和数字素养教育。目前,老年大学和包括老年志愿者在内的一些社区级教学班一直在开展相关工作
第四,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家庭的作用。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赡养老人是子女的责任。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赡养老人不仅仅是提供衣食,还要关注老人的幸福和成就感。
“一开始,父母不厌其烦地教孩子说话、吃饭、走路和举止。现在,“教育和反馈”也应该是孩子们的责任。——引导和教导老年人正确使用数码产品,拓宽他们的信息渠道,不仅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便利,而且会增强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郑志刚说。
他还说,中国老年人口多,即使上述措施都落实到位,还是会有一些老年人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此外,信息化和数字“扫盲”也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因此,在社会发展凸显更聪明、更先进的文明成果的同时,也需要“放慢”这些老年人的脚步,保留一些他们习惯或不得不使用的“面对面”渠道,让这些未被“数字化”和“智能化”所取代的人工服务填补他们在互联网时代的“盲点”,释放人性化和人性化
每个家庭都有一个老人,每个人都会变老。“老龄化问题”之所以会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不仅是因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中国新时期的一项国家战略,也是每个家庭和每个人都面临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