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195章)

第195章 天下归心
从717 年到735年,因长安时有旱灾,李隆基及其臣子不断往返于长安和洛阳之间,几乎有一半时间住在洛阳。735年春天,王维来到东都洛阳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去相府拜见张九龄。
张九龄正在家中处理公务,见王维来访,很是高兴,招呼他坐下喝茶。
“摩诘,从今往后,这拾遗补阙的事,你务必做好。说起来,此番和你一起擢升为左拾遗的,也是你的故交。”张九龄眉目祥和地看了王维一眼,捻须笑道。
“大人但有驱使,王维定当效力。这是王维职责所在,请大人放心。方才大人说的故交,不知是哪位兄台?”
“嵩山逸人、谏议大夫卢颢然之侄,江东汶水卢纬卿是也!”
“原来是卢兄,那真是再好不过了!”王维不由喜出望外道。
张九龄口中的卢纬卿,正是王维的故友卢象,十多年前便已相熟。卢象绰号“画痴”,擅长工笔画,在长安画坛和王维齐名。他名盛气高,恃才傲物,但唯独对王维十分佩服,常和王维切磋画作。有意思的是,卢象的叔父卢鸿一,和王维也是忘年交。
卢鸿一能诗善画,博学非常,尤其善画山水树石,得平远之趣,在大唐画坛占一席之地。他生性洒脱,早年隐居嵩山,李隆基曾多次遣使备礼至嵩山征召卢鸿一,他都不为所动。直到717年,李隆基又下诏征聘,诏书表示“虚心引领、翘想遗贤”,要求卢鸿一“翻然易节,副朕意焉”,卢鸿一才不情不愿地到东都洛阳谒见李隆基。李隆基当场封他为谏议大夫,他却坚决不肯,李隆基无法,只好放他回到嵩山,并赐他隐居之服。
这些年来,卢鸿一一直隐居嵩山,潜心创作,其楚辞体诗作《嵩山十志》、画作《草堂十志图》等,颇受时人追捧,王维亦十分仰慕,多次去嵩山拜访卢鸿一,当面向他请教诗画。这么多年过去了,他对《嵩山十志》之《草堂》依然记忆犹新。每每吟诵《草堂》,他便会想着,如果他和璎珞能在草堂共度余生,该有多好!
想到这里,他不由按卢鸿一教他的曲子轻声哼唱了起来:“山为宅兮草为堂,芝兰兮药房。罗蘼芜兮拍薜荔,荃壁兮兰砌。蘼芜薜荔兮成草堂,阴阴邃兮馥馥香,中有人兮信宜常。读金书兮饮玉浆,童颜幽操兮不易长。”
一曲唱罢,张九龄顿时拍掌叫好,王维顿觉有些失态,忙向张九龄躬身抱拳道:“一时忘情,让大人见笑了。”
“摩诘,你本是重情重义之人,老夫怎会见笑?还有一事要告诉你,今年春闱,老夫让考功员外郎孙逖主持科举考试,孙逖精核进士,所取多俊杰之士,老夫甚为欣慰。”
接着,张九龄便一一说起了今年春闱中冒出的新秀。先是状元郎贾至。贾至出生于718年,字幼邻,河南洛阳人,祖父贾言忠身前任吏部员外郎,父亲贾曾身前任礼部侍郎,曾为李隆基撰写受命册文,可谓世代为官。但贾至不仅不因出身官宦之家而有所松懈,反而发愤图强。今年春闱,年仅17岁的他一举考取状元,名扬长安城。
和贾至同榜登第的还有李颀、萧颖士、李华等人。李颀是王维多年老友,比王维年长11岁。李颀年少时家境富有,但因交友不慎,和一干富豪轻薄子弟厮混,致使倾财破产。王维认识李颀时,李颀已悔过自新,和王维一起谈诗论画,修身养性。王维贬官济州后,李颀隐居颍阳(今河南登封)苦读多年,如今终于考取进士,也算是苦尽甘来,功成名就。
萧颖士出生于717年,字茂挺,是南朝梁宗室后代,郡望南兰陵(今江苏常州市)。4岁能作文,10岁补太学生,高才博学,工于书法,家中藏书多达数千卷,为士人所羡慕。李华出生于715,字遐叔,出身赵郡李氏,为隋朝尚书左丞李孝威的玄孙,文风和萧颖士相似,人称“萧李”。
“摩诘,隋朝开科举士,破除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的九品中正制对人才的束缚。如今天下英才为大唐所用,大唐千秋功业,指日可待,后继有人。”张九龄虽已过六十耳顺之年,但因看到大唐人才济济而心情舒畅、眉目疏朗,就连他额上的皱纹和鬓间的白发,都透露出了喜悦的味道。
“大人所言甚是。周公'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让周王朝'天下归心’。大人拳拳报国之心,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颇有当年周公之气度,故天下士子竞相来归。当年太宗皇帝感叹'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如今有大人在,当今圣上也定有同样之感叹。”
“圣上英明睿智,从善如流。焕之与老夫甚善,朝廷政务无不井然有序。当今之务,乃招揽天下人才,使君子立于朝廷,小人无机可趁。如此,则圣上可功在千秋,百姓可安居乐业,天下可长治久安矣。”
听了张九龄这番肺腑之言,王维不由感慨万千。张相已六十二岁高龄,尚还如此心怀天下,他年纪轻轻,还有什么理由不报效国家?此时此刻,他踌躇满志,下定决心,要将自己的全部才华和能量献给张相,献给这个伟大的时代。(未完待续)
(0)

相关推荐

  • 【百荷书房@随笔】百荷踪影|| 卢崖瀑布与卢崖隐士

    卢崖瀑布与卢崖隐士 / 踪影 走进中国嵩山世界地质公园八大景观之一,--卢崖瀑布.依步道拾级而上,苍林翠柏相映,飞泉流瀑可闻.沿途观瀑,景随人走,人随景行,行行走走停停,采嵩山奇崖钟灵之气,凝嵩山文化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237章)

    当崔希逸向王维吐露这件不敢和外人道的心事后,心里好受了许多.王维也感动于崔希逸对他的信任,两人惺惺相惜.一见如故. 河西节度使管辖范围很大,下设赤水军.健康军.玉门军.张掖守捉.交城守捉.白亭守捉等.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199章)

    第199章 烫手山芋 这天,当武玉娘蹙眉告诉李林甫,张九龄拒收紫竹席,武惠妃很生气时,李林甫哈哈大笑道:"这很意外么?我早就知道会是如此!" 武玉娘一脸不解道:"既然你早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191章)

    第191章 侍郎拜相 咸宜公主的婚事定了后,735年春天,武惠妃开始操心李瑁的婚事. 这日,李林甫让武玉娘进宫捎话给武惠妃,为了彰显寿王的地位,寿王所娶的女子宜出自崔.卢.郑.李.王等世家大族,李林甫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313章)

    "仙芝--"莲儿似醒非醒,口中一直叫着仙芝的名字. 屋中放了两盆燃得正旺的炭火,王维往盛着热水的铜盆里浸了浸手,直到手上完全热乎了,才小心翼翼地往莲儿额头上摸了摸,两天了,烧依然没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312章)

    风追着风,云堆着云,四野凄沧,草木含悲. 莲儿做了一个梦,一个很长很长.似乎没有尽头的梦. 梦连着梦,梦套着梦,梦醒了还是梦.有些梦倏忽即逝,有些梦萦绕不去,一个接着一个,如一条时而舒缓.时而湍急.时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311章)

    当李隆基斩杀高仙芝和封常清后,他才突然意识到,要找一个能接替他们驻守潼关.剿灭叛军的大将,并非易事. 思来想去,李隆基决定让曾经的两镇节度使.西平郡王.突厥老将哥舒翰出马!哥舒翰出生于699年,此时的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310章)

    高仙芝并不知道,洛阳城破后,封常清写好了表文待罪,苦于一直没有机会送呈皇上.临刑前,他交给边令诚,请他务必送呈皇上. 边令诚不以为然,随手扔到了一边.斩杀高仙芝和封常清后,他在军中无聊,让陌刀手把封常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309章)

    高仙芝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 他能想到的是,皇上会因为他和封常清退守潼关而发怒,但他没有想到的是,皇上会因此要他们以死赎罪! 在这个过程中,有个人一直在李隆基身边煽风点火.火上浇油,他就是和高仙芝有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307章)

    潼关守住了,长安暂时安全了!然而,高仙芝却隐隐感到不安. 在他决定将5万大军撤回潼关时,一个念头在他脑中一闪而过:不经一战就放弃陕郡,皇上会怎么看他?他如何向皇上交代? 但是,当时危在旦夕的情形容不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