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字法词】indenture与汉语“契”造字的思维比较

indenture[inˈdentʃə]n.A deed made by two or more parties that evidences some form of agreement between them, as distinct from deed poll made by one party only.齿边契约;双方或多方签字之契约(或合同)

【解字】in-=en-=into使变成,dent=tooth牙齿,-ure名词后缀;“刻成齿状”;第二个义项为第一个义项词义扩大,泛指各种形式的契约合同。

dent表示“牙齿”可从以下几个词中感受:dentist牙医;dental牙齿的;齿科的;齿音的;dentifrice牙粉, 牙膏;dentistry牙科医学; 牙医业。

【说文】indenture源自古法语(Old French 8-14世纪)本义是“师徒契约(master and apprentice)”。将两份契约书作齿状分割,即沿写有书面契约的纸张或羊皮纸(parchment),剪出呈波状(zigzag)或锯齿状(notched)的线。为防止有伪造或欺诈的情况出现,会以类似的方式裁切每一方在契约中所占的部分,即副本(counterpart),因而其呈齿状的地方可与其他各方的契约并合。

【例句】

She had to sign an indenture to sell herself, because she owed money to the landlord .由于欠地主家的钱,她不得已签了卖身契。

Soon thereafter, private agents scoured the ports taverns, and countryside to sign on workers for indenture.此后不久, 私人机构迅速搜查港口的小客栈和乡下地区,来招募契约仆役。


汉语“契”字造字与英语indenture造字有类似的思维。

【解字】本义一说,

甲骨文字形是“契”的本字。甲骨文右半部三横一竖像纵横交错的刻纹,左半部是刀,刻刀,表示用刀刮刻(carve)。篆文字形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异体字加“大”(成年人),强调“契”为成年人的行为。造字本义:古人用刀具在龟甲、兽骨上刻划记号,是卜筮的记录,商的始祖名为契,大约是殷商的始祖,是擅长卜筮刻辞的人。

本义再说,右边是一把刀形,左边的一竖三横表示是用刀在一块小木条上刻下的三个记号。它形象地反映了上古时代结绳记事之外的另一种主要记事方法——契刻记事(carve)。楷书的“契”字增加“木”旁”则表示这种契刻记事是以木条为材料的。后来“木”误写成“大”,就成了今天的“契”字。

本义三说,《说文解字》:契(a contract; a deed; a bond; an agreement),大约也。从大从。《易》曰:“后代圣人易之以书契。”

白话版《说文解字》:契,正式的协约文件。字形采用“大、”会意。《易经》上说:“后代的圣人用书契替代它。”

以上三种说法都有其正确性,可能是不同时期的历史留下的不同思维信息。第三种说法正是契约的来源。

我国契约是什么形式的呢?下面一则故事可窥一二。

《列子·说符》:“宋人有游于道,得人遗契者。归而藏之,密数其齿。告邻人曰:’吾富可待矣!”

“密数其齿”可知契上面有刻画的齿痕或者边上有齿,以表示财务数量。从可以刻画出齿痕或做成齿状,“契”可能是由竹木所造。

列子生活在约公元前375-450年,说明我国的契约至少有2400年的历史。

“契”这种信用工具至今仍然在使用。在一些农村集市帮人看管自行车的依然在使用这种古老的工具。如果你去存车,看车人就会拿出一对“契”,一个栓在自行车上,一个给车主。这种契是用木头或竹子做成,约在3、4厘米的长方形竹木片,在平面上锯上齿痕或者写上数字,或两者兼有,然后从中间劈开,就成了两个契。每个契上有一个小孔,是用来栓绳子便于携带的。车主取车时,看车人会拼对取车人交回的契与拴在车上的是否为一对。成语“若合符契”就是来自契的比对。

今天盖骑缝章(a seal on the perforation)的双联契约,是这种契约的孳乳。普通公章盖章时要求“骑年压月”,但骑缝章要求“骑缝”,即公章要均匀盖压在两页可折叠纸的中缝上,一半留作存根,另一半持作凭证,验证时,两半相对,公章应完整、合一。

以前高考时准考证和存根之间就是盖的骑缝章。

近几年高考准考证开始网上报名下载准考证,是电子扫描照片,两份相同的信息,已不再盖骑缝章。

下面是法学教科书上关于“契约”的说法:

中国是世界上契约关系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早在西周时,就有了一些对契约的界定,如《周礼》中就有“六曰听取予以书契”、“七曰听卖买以质剂”(《周官·小宰》)。取予,是指财物所有权——取—予的转移,在这种转换过程中,应以书契为凭。宋人王昭禹说,“载于简牍谓之书(contact),合而验之谓之契(indenture)。”书契在卖买交易中又称为“质剂”,在古代使用简牍书写的时代里,总是将交易内容一式二份同时写在简牍两边,然后从中间破别开来,两家各得其一,检验时两片验之相合称为契合。这种书契长形者称为质,多用于大型交易;短形者称为剂,多用于小规模交易。如果当事人在契书上手书文字,或刻画印痕以为鉴证者,又称之为“傅别”、“符别”,或称之为“莂”。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契约是大约在西周时期订立的,是近三千年前镌刻在青铜器皿上的《恭王三年(公元前919年)裘卫典田契》等四件土地契,将契约文字刻写在器皿上,就是为了使契文中规定的内容得到多方承认、信守,“万年永宝用”。所以订立契约的本身,就是为了要信守,就是对诚信关系的一种确立,但实际契约的订立形式还应该早些,有待考证。

(这些文字不是刻上去的,是浇铸上去的,因为当时没有比青铜更坚硬的工具)

注释:《说文解字》一书之所以称为“说文解字”是因为“文”代表的是独体字不能分开,只能说明其义,“字”由两部分组成(上下结构)代表的是合体字,可以分解该来解释。英语的单根词只能说不能解,派生词、合成词才可以解而释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