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了,上海市场!

据最新消息,周山大道建设指挥部已经成立,上海市场段的拆迁即将开始。这意味着,承载着洛阳几代人记忆的上海市场,即将不复存在。

上海市场,一个提起来就能勾起无数洛阳人回忆的名字。在老洛阳人的心目中,它不仅仅是一个购物场所,更是一代人的青春记忆……

上海市场的背后,有哪些历史故事?它的明天,又将何去何从?现在,就跟着小编穿越“时光隧道”,一起回到记忆中的上海市场,看一看它的前世今生。
上海市场从何而来?

01.

为什么会叫上海市场?

上海市场的由来有着浓重的时代色彩。
在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56项重点建设项目中有7项安排在洛阳,第一拖拉机制造厂、洛阳轴承厂、洛阳矿山机器厂、洛阳铜加工厂等大工业项目相继落户涧西区。为响应国家号召,十万多名建设者从全国各地奔赴洛阳,在涧西区掀起了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
建设者们来到洛阳之后,如何做好后勤保障成了当时急需解决的问题。那时的洛阳商业网点主要集中在老城,离涧西太远,远水解不了近渴。
大建设开始前后,洛阳市因陋就简,陆续在涧西建设了国家市场、704工地门市部、703工地门市部等。1956年,洛阳市在704工地门市部附近建设了一个占地面积达3万平方米的大型市场,同期建成的还有后来的广州市场。
市场建成了,但缺乏商业企业的支撑,怎么办?为此,洛阳市前往上海、广州等商业较发达的城市,动员这些城市的国有商业企业和私营商户内迁洛阳,支援洛阳的工业建设。1955年至1956年,上海、广州等地累计有商户3500人和17家工厂、88个商店的2717名职工响应号召陆续来洛。
因从上海内迁来洛的大新酒楼、新源祥棉布店等几家商店落户在704工地门市部附近的大型市场里,因此这一市场被命名为“上海市场”

02.

上海市场最初啥模样?

从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到现在,上海市场已经走过了六十多个年头。历史的脚步缓缓而行,在时光里凝结成一道道年轮的模样。对于居住在上海市场周边的不少市民来讲,他们的成长经历和上海市场的发展经历是连在一起的。
一位从小在上海市场长大的市民回忆,那时的上海市场还是大片青砖红瓦的平房,井字形的街道分隔出了几大功能区。中间门脸朝东,临近青岛路的大四合院形式的平房,是青年营业部。它的北边,依次有人民照相馆、新华书店、副食店、上海理发店、万国药房、粮店等。背后是上海大利饭店,饭店西南角还有一个寄卖店。

汽车的喇叭声、自行车的铃铛声、商贩的叫卖声此起彼伏;市民在车流人流中穿梭,在商铺前选购自己中意的商品;一家老小全部出动,买书、洗澡、理发、闲逛……还有修表店、无线电修理部、钢笔店、冷饮店、糕点部、花鸟店、镶牙店……

03.

上海市场当初的地位

当年上海在洛阳人心目中的地位有多高?

据附近居民回忆,当年的上海市场,全洛阳人都爱逛。要是碰上大厂调休,厂休日的时候肯定是全家上街,购买生活必需品、照相理发、逛书店、去文化宫看电影……热闹非凡!

“那时候说媒,一说小伙儿住上海市场附近,亲事就能成一半”,上海市场在当时洛阳人心目中的地位可见一斑。
曾经,上海市场有多牛?

01.

上海市场创造的奇迹

到了20世纪60年代初期,当时上海市场内的青年营业部、南大百货、新源祥棉布店、建国文具等店铺合成一个商店,定名叫上海市场百货商店。当时,几家店铺共同在一个回字形商场内各挂招牌分区经营。
1980年7月,上海市场百货商店开始改建,1983年年末,一幢方方正正、庄重雄伟的五层大楼竣工投用。上海市场百货商店更名为上海市场百货大楼(简称上百大楼)。
上海市场走向繁华,继而创出传奇,1984年元旦,这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时刻。这一天,上百大楼正式营业。人们从四面八方如潮水般涌入青岛路,涌进全新的上百大楼。当时时尚的装修、新颖的玻璃柜台摆设、目不暇接的万千商品灵儿耳目一新。当时的报纸曾用“人流如潮、商品似海”来形容开业的场景。
上百大楼开业当天的销售额达到了32万元。32万元是什么概念?在当时,大多数双职工的月工资收入平均在38.5元以下(工厂二级),这些钱相当于8300多个家庭一个月的收入。
资料显示,上百大楼开业第一年营业额3300余万元,纯利润近300万元;以后销售额逐年上升,1988年突破亿元大关,当年纯利润463万元创造了当时洛阳商界的奇迹

02.

上百大楼当年为啥如此受欢迎?


当时上百大楼的成功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
装修精致、服务贴心,硬件环境“秒杀”市内其他商场;
上海市场商圈位于涧西区核心地段,当时涧西区各个工厂效益很好,周边居民的消费力不容小觑;

上百大楼的经营方略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店里的产品在当时都是全国知名的品牌,市民在上百大楼买到的东西基本都是洛阳最时髦的商品;上百大楼引进全市第一家大型商场副食品自选超市,给消费者带来全新的购物体验……

03.

上海市场步行街应运而生

在当时,上海市场被称为是经商的风水宝地,渐渐地顾客多了,小商小贩也跟着多了。为规范市场,2000年底,总投资1000余万元的上海市场步行街建成

彩色的釉面砖、音乐喷泉、花坛、人物雕塑是当时人们对步行街的直观感受,它带着浓郁的现代商业气息扑面而来。不少国内知名品牌的专卖店纷纷落户步行街。2001年12月,全球快餐“大佬”麦当劳进入洛阳,首家店就选择在步行街南口。
据了解,步行街上商户多时有500余家从业人员近3万名。在节假日的客流高峰期,每天都有超过15万人次的人流涌入,其中有不少人来自周边县(市)区。据说公交车一到上海市场站,人基本就下完了。
逐渐“隐退”的上海市场

01.

上海市场不再一枝独秀

曾几何时,上海市场开始逐渐褪去昔日的光环,它正一步步退出历史的舞台。
随着洛阳经济的发展,其他商圈逐渐崛起,上海市场一枝独秀的格局被打破。此时市场竞争加剧,和新兴的商场相比,上百大楼硬件设施老化,吸引力下降,营业额逐年下降,以至于2005年破产重组。
有数据显示,2014年,上海市场市场商户总体营业额比2012年下降了50%,约有20%的商家迁出上海市场。
2010年,为了改善交通状况,洛阳启动青岛路打通工程。2012年,青岛路上海市场路段封闭施工,上海市场步行街在时代的变迁中默默退出。2014年,青岛路全线通车。

02.

多个商圈或成上海市场承接地

上海市场由常态走向极盛,再由极盛回归常态,是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以商业为中心的步行街,转变为交通顺畅、方便居民出行的城市干道,顺应了城市商业格局去中心化,商圈处处开花的新常态
上海市场“隐退”后,周边广州市场、万达广场、长申国际乃至南昌路王府井、丹尼斯商圈或将成为涧西区市民逛街消费的新场地;随着地铁的开通,西工区中央百货、建业凯旋广场老城十字街也将会成为部分涧西市民的打卡地。

03.

老洛阳人心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上海市场


现在说起逛街,可选的地方真不少,不过在很多洛阳人心中,上海市场依然是一个重要的选项,它仍然有着一批忠实的粉丝。那里有他们最美好的青春记忆。
很多人记忆中的上海市场,是当年排队照相的人民照相馆,是上百大楼开业时的人山人海,是自由街上迎风飘荡的喇叭裤,是街边冒着热气麻辣鲜香的涮牛肚,是冷饮店里冰凉糯甜的冰赤豆,是凌晨两三点依然营业的小书店,是与恋人并肩走过的那条步行街……

每个洛阳人都有关于上海市场的独家记忆
,记忆中的每一个碎片,都能折射出不同的光彩,让人们去拼凑那些最有价值、最值得回味的东西。
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我们永远无法割舍。
别了,曾经的青春印记!
再见了,上海市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