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使馆:深切悼念美国科学院院士袁隆平

转自:安兰德书友会

我们与中国以及世界各地的人们一起怀着哀思悼念袁隆平的逝世。他是农业科学与创新的先驱。作为“杂交水稻之父”,他以孜孜不倦的努力彻底改变了有关全球粮食安全的对话。我们在此表达我们深切的哀悼。

袁隆平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学者、发明家和创业者,也是全球农业社区的朋友。他获得过多项全球荣誉,包括2004年的世界粮食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科学奖”、以及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粮食安全荣誉奖章。多年来,袁隆平与来自美国农业部的美国大使馆员工以及美国科学家进行过多次对话与交流。他致力于与世界各国分享他的智慧和见解。

2007年,袁隆平博士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NAS)的外籍院士,这是美国科学与工程领域的一项最高荣誉。袁隆平也成为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中国农业科学领域的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成员。美国国家科学院现已有20多名中国籍院士。

知悉袁隆平博士逝世的消息,一位美国大使馆的员工讲述了下面这段往事:

“我记得在2004年夏天见到袁隆平博士,那是在他获得世界粮食奖前夕。当时恰逢诺曼·布劳格博士(Norman Borlaug)到访中国,为袁隆平博士颁奖。

袁隆平博士和布劳格博士一致认同的愿景是确保他们的科研工作能够走出实验室,为农户和社区所用,以此来真正帮助实现农业的彻底变革并提供粮食安全保障及农村生产者的收入。尽管他们两人都已是功成名就的科学家,他们对于应用科学研究的热情与激情却仍是显而易见的。尽管他们都是声名显赫、成就卓越的科学家,他们也激励着数代科学家再接再厉,将创新带给最需要它的人。他们意识到他们的努力使得无数更多的努力前赴后继地涌现出来。”

(0)

相关推荐

  • 耐盐碱的“海水稻”在我国种植大有可为,可解决一亿人的口粮问题

    农业是人类所有产业的根本,粮食是人类生存的根本,正所谓"民以食为天",一个国家的粮食安全就是天大的事,任何一个有实力的大国,都不会把自己的粮食安全掌握在他人的手中.就粮食作物而言, ...

  • 他是造福世界的中国科学家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1-05-24 16:45 国际社会缅怀袁隆平:他是造福世界的中国科学家 中国日报网5月24日电 5月22日,"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 ...

  • 这些国家向袁隆平颁奖 评奖理由显示袁隆平国际地位有多高

    在中国,刚刚逝世的袁隆平院士的地位自然不必说了,四个字足以概括:国士无双! 那么,在国外呢?老外对袁隆平的评价如何? 下面一起来看看那些主动给袁隆平颁发奖项的国家: 这些颁奖理由足以看出袁隆平的国际地 ...

  • 今天,送别袁老!全世界为他刷屏......

    今日,送别袁老. 5月24日上午10时,"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的遗体送别仪式在长沙明阳山殡仪馆举行. 他走了,但星空中那颗 ...

  • 深切缅怀袁隆平 巩固粮食安全根基

    深切缅怀袁隆平 巩固粮食安全根基 本报评论员 樊大彧 今日社评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如果粮食安全得不到保障,其他一切都无从谈起.袁隆平院士用一生的实践, ...

  • 天上依然闪烁的“袁隆平星”

    5月22日,袁隆平逝世.在社交平台上,联合国官方账号发文悼念:袁隆平院士为推进粮食安全.消除贫困.造福民生做出了杰出贡献!国士无双,一路走好. 5月24日,世界瞩目的中国"杂交水稻" ...

  • 袁隆平:一位农业科学家对泥土的终生守望

    2021-05-23 16:22 袁隆平:一位农业科学家对泥土的终生守望 品玩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品玩(ID:pinwancool),作者:骆轶航.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 ...

  • 此后风吹麦浪,应是他的灵魂回响

    黄青春 虎嗅机动资讯组作品 整理 | 黄青春 5月22日13时07分,袁隆平永远的离开了我们. 据湖南日报最新消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 ...

  • 无双国士化为光,照亮国人前行路,科学巨匠袁隆平院士逝世

    一生致力于让中国人吃饱吃好的袁隆平院士,于2021年5月22日13点07分逝世,享年91岁.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原副 ...

  • 几千年来困扰中国人的致命难题,袁隆平是如何解决?

    据权威媒体报道,"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于5月22日13点07分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 作为全球首个成功地利用水稻杂种 ...

  • 悼念袁隆平

    . 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老先生今天中午不幸逝世,对我国农业和粮食安全工作是一个巨大损失,无论是九亿农民,还是全国人民来说,凡是捧着饭碗吃饭的人,都是一种损失,他对我们国家来说,贡献太大了,他的梦想也是 ...

  • 他出身于安徽农村,曾在工地搬砖,却45岁当选院士,与袁隆平一同获奖!

    粮食稳产丰收,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近日,袁隆平团队双季稻亩产1500公斤目标达成,打破记录的消息刷屏.其实,在中国除了袁隆平之外,还有一些赫赫有名的水稻'大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安徽农业大学校友李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