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缺血性脑卒中CT检查重点须知!这套方案可救命!
导语
影像学检查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治疗、预后判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早期、快速的影像学检查对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治疗至关重要。临床溶栓治疗的靶点是缺血半暗带。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影像检查要点
影像检查方法选择原则:时间就是大脑。影像学检查方法在满足下列各条件的情况下,检查过程越短越好(图1)。
图1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影像学检查条件满足原则:时间就是大脑
影像检查目的:包括以下几方面(图2):
图2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影响检查目的
CT平扫:急性脑卒中的一线影像学检查方法(发现超急性期脑梗死病灶;除外脑出血;提示由于动脉再灌注损伤而出现的出血转化)
CT一站式检查模式
CT一站式检查模式包括:
CT平扫(noncontrast CT, NCCT)、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CTP)和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 CTA)(图3)。
图3 CT一站式检查模式
扫描参数和程序基本要求
CT平扫、CT灌注成像和CT血管成像扫描参数和程序基本要求如下图(图4):
图4 CT扫描参数和程序基本要求
图像解读
正常脑组织表现:正常脑组织成分的CT值(表1)。NCCT窗宽和窗位设置:供参考的超急性期脑梗死CT读片窗宽和窗位(表2)。
表1 脑部常见组织CT值
表2 超急性期脑梗死CT读片窗宽/窗位设置
新鲜梗死区:
NCCT: 脑皮层、基底核、岛叶的灰-白质分界消失。其中岛叶的灰-白质交界消失又称岛带征阳性(外囊结构显示不清,岛叶皮层密度与外囊一致);大脑皮层脑沟(包括侧裂)消失或变窄;脑室或基底池受压;Willis环血管表现为节段性高密度影。高密度血管影与健侧正常血管影CT值之比>1.2高度提示血栓形成。血栓形成造成的血管高密度影需与血管壁钙化或高血球容积血症所致的高密度影像鉴别。平扫CT表现见表3。
表3 超急性期脑梗死NCCT
缺血半暗带:又称中风可挽救区
几个概念
脑血容量 (CBV, cerebral blood volume):每100g脑组织的脑血容量(ml);
脑血流量(CBF,cerebral blood flow):每100g 脑组织每分钟的脑血流量(ml),扫描到脑内最大峰值的时间;
平均通过时间( MTT,mean transit time):通过病灶的平均时间(s).
MTT或CBF异常区域大于CTA原始图像(CTA-si)或CTP原始图像(CTP-si),异常区域的部分为缺血半暗带(图5,图6)
图5 为原始图像,显示左侧额顶枕脑梗死改变;图6 为CT灌注成像CBF参数图,低灌注区域略大于原始图像异常区域为缺血半暗带。
血脑屏障(BBB)评价:CTP的PS参数图像显示新鲜梗死区PS值增高,或NCCT标准窗宽/窗位显示低密度区域则提示该区域BBB破坏。
ASPECTS(Alberta Stroke Program Early CT Score)评分法:正常脑组织为10分,每增加一个异常区域则减一分(图7)
图7 ASPECTS, 正常脑组织为10分,每增加一个异常区域则减一分。
参考文献:高培毅. 脑卒中影像学评估[M].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12-26.
·END·
本文为医界原创,版权归医界所有,如需转载,请后台留言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