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像小蚂蚁一样进出各种书店,再乐颠颠地背回家一本本新书和旧书……
【随笔】 进得书店不买书
近日,我先后逛了两家大型书店,起初挑了几本书,最后还是全部放下了,空手而归。因为我对读书的选择越来越严苛了,“贪多嚼不烂”的毛病正在改变,这是好事。
记得我租住在北京的那几年,为安顿几百册传媒大学期间购置的书籍发愁。因为一家人都居无定所,更何况是没有生命的书刊呢?我一度想到捐赠给大学图书馆。可是,我还年轻,不到和书“说再见”的年龄,以后还要靠书和思想来讨生活呀。就像自己的孩子跟着我遭罪一样,我感到有点对不住读过的那些书。
后来,我挣扎着在京郊买下了一套房子,还有了一间独立的书房。那些曾经帮我赚来学位的参考书籍,马上受到了优待,一一被请进了新买的几组书柜里,我的心情也好起来了。
广州街头的书店。
业余时间,我就可以进入自由的创作状态,那些怀念故乡的系列散文就如清泉缓缓流淌出来,然后发表在报纸上、杂志上,还成为几家网站的热点栏目,进而整理成《留住乡愁》《回望故乡》等散文集,变成了畅销书。
写作过程中,反过来刺激了我对各类素材的需求。于是,一旦有了自己的空间,我那蜇伏已久的读书买书的冲动,就如春天的野草般疯长开来。北京是文化大都市,最不缺的就是书籍。于是,我像小蚂蚁一样进进出出无数的大小书店,靠着双肩包乐颠颠地背回家一本本新书和旧书。
读书人的贪婪,像那欲壑难填的贪官对金钱的占有欲一样,无休无止。只要是自己喜欢的、没有读过的书,我都照单全收。几年下来,眼看着书柜摆满了,新书又摆到了书柜顶上,一层再摞上一层,快够着天花板了……
老妻抱怨,书房都快成了猴子洞,你看得过来吗?搞得家里乱七八糟的。是呀,室内到处堆积如山的书:新闻学、历史学、哲学、宗教学、鄂东文化史料、核工业史料等等,俨然是一座小型图书馆。客厅、卧室、阳台,也被我随手放下的书籍野蛮地占据了……
然而,学无止境,而生命是有限的。于是,经历过疯狂采购之后,我冷静下来,决定不再学猴子掰包谷、丢西瓜。要限定自己的兴趣区间,找准研究方向,然后再进行深耕细作,穷追猛打,学习大学者一辈子只做一件事的精神。
比如写作体裁,我就不能野心太大。散文、诗歌、长篇小说、剧本等都参与一下?不行,按照自己所长,我就设定为散文写作为主,那么阅读就从近现代散文家的作品起步,进而集中阅读唐宋八大家散文。即使是八大家,也要有所区分,虽然柳宗元和苏轼文字合胃口,到最后我就慢慢只集中在研读苏轼的作品上。
再比如写作题材。即使是写散文,也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今天写乡愁,明天写都市爱情,后天写核工业改革。我想,还是限定在做深做透鄂东的故乡系列文字,先出版个三五本散文集,如果可能就坚持一直写下去。
一旦读书和写作的规划有了,买书读书的方向就很明确。不是非买不可的书,就在书店翻一翻,然后还是放下,既节约了钱财,也节约了精力,不就是删繁就简吗?
是啊,对读书人而言,进了书店不买书,是很难受的一种状态。但是,我在努力说服自己,读好手头的书,读通自己专业领域的书,不是一种大智慧吗?与其享受短暂的买书快乐,不如踏踏实实做点学问,那才是真正的学者。这也算是我的一点读书心得,与大家分享吧。
著名画家李杰先生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