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性人际关系的十个特质丨个人成长
▐ 相互支持 · 互为脚手架
成长性人际关系是指:能够促进彼此成长、发展、成熟,并改善生活和他们相处品质的关系。换句话说,成长性的人际关系可以定义为一种关系,而处在这种关系里的个人,他们的潜在资源可以得到鉴赏、表达及有效运用。
但是在人际关系中有哪些特征是真正对人有帮助的、促进成长的呢?我很想邀请你与我一起探讨,并且告诉我,你现在对这些问题的看法。
1
我在别人眼中,是否是一位
值得信赖,可以依靠,而且言行一致的人?
许多研究与经验都指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而且经过多年之后,我发现我可以用更好且更有深度的方式,来回答这个问题。
我曾经认为,如果我表现出信任、遵守诺言、尊重等外在行为,那么这样的情形就可能实现。但事实上当我觉得很烦、有所怀疑,或有其他不可接纳的感受时,给他人的感觉则会是言行不一致,或是不值得信任。我必须承认,要成为一位值得信赖的人,并不需要严格地做到守信尊重等,但是却必须是“真实”的人。
我从前喜欢用“一致性”来描述这个特质,这种一致性主要是指我所经验的感受或态度,必须符合我当时对这些态度的认知。如果能做到这样,我此时就是个内外合一的人,而且自此以后,我可以真实地表达自己,不必隐瞒。但我却发现他人不能这样做到,他们经常是视情况而定的。
2
我是否能够充分地表达真实的自己?
而没有含糊不清地与人沟通呢?
我相信如果我不能建立成长性关系的大部分原因,可以归结为我并没有对这两个问题做出有效回答。
有时我对他人表达了反感情绪,而我自己却没有意识到,然后我说的话就夹带了矛盾的信息,但是不知不觉中,我传达了反感情绪,这使他人感到困惑,尽管他也有可能不知道是什么造成了困惑。我没能听到自己真实的想法,没能听到的原因是我拒绝去感知自己的感受。这种没能听到也让我认识到,对于那些想建立成长性关系的人来说,他们应具备这样的基本常识,那就是完全真实的表露是绝对安全的。在一个特定关系中,表达的感受与自己内在的感受完全一致,关系双方没有遮掩任何的感受,那么我就基本上可以确信这个关系将会是一个成长性关系。
去检查能否形成成长性关系的方式对你可能有点陌生,这种方式就是确认如果我能与我自己建立起成长性关系,如果我能很容易感受到与接受我自己的感受,那么与他人建立起成长性关系的几率就非常大了。
3
我能够让自己
以热情、关心、喜欢、感兴趣、尊重的
正面态度来对待他人吗?
上述各项特质并不容易做到。我从我自己及他人身上发现,我们对于这些感受,有某种程度的惧怕。我们害怕如果我们自由地对他人表达这些正面感受时,会遭他人贬低伤害。他人会对我们有所要求,或者我们会对所信赖的人感到失望,这些结果令我们害怕。这样的反应会在自己和他人之间产生距离——那就是冷漠,一种假借“专业”的态度及不牵涉个人情感的关系。
4
我是否够坚强独立自主呢?
我能不能够同时尊重自己和他人的感觉及需求,我是否能够拥有并表达自己的感受呢?并且将自己的感受和他人的感受分开时,我的内在自我是否够坚强,不会为他人的沮丧而垂头丧气,被他人的害怕而吓倒,也不会被他人的愤怒所击倒?
我是否能够不被他人的依赖所吞噬,也不会被他人的爱所奴役?并且将自己的感受和权力与他人分开而独立存在?当我能够自由的感受到成为独立的人所具有的力量时,我就可以让自己更深入去了解和接纳他人,而不再害怕会失去自己。
5
当我允许他人的独立个性时,
我的内在是否感到安全?
我是否允许他人拥有过度的自信?我能够给予他人这种自由吗,或者我认为他应该遵循我的建议,或是仍然依赖我,或效仿我?在这样的关系中,我想到华生(Farson)所做的一项研究,华生发现,越无法调适自己的人越坚持己见,而且要他人遵循他的行径。从另一方面来看,适应性强具有能力的顾问,能够透过多次面谈和互动来了解个案,让他人自由发挥与顾问大相径庭的个性品质。
6
我是否能够让自己完全进入
他人的感受世界及个人意义之内,
并且以他的观点来看事情?
我是否能够完全进入他人的世界,而不去判断和批评他人,我是否能够敏感地进入他人的世界,并自由地在他人的世界中活动,而不轻视对他人有意义的事情?我是否能够不仅觉知他人经验的表面意义,也能够觉知其内在涵义,我是否能够毫无限制的展现出这种了解?
7
我能够接受他人在我面前
所展现的每一个真实面貌吗?
我是否能够接纳他人的真实面貌?我能以这种态度和他人沟通吗,也就是只接纳他的某些部分,对他其它部分则保持沉默,或者公然表示反对。在我的经验中,当我的态度是带有条件的时候,那么他人在我无法完全接纳的那些方面,便无法有所改变或成长。然后,当我试着去发掘我为什么无法接纳他所有的面貌时,我发现,那是因为我对自己内在的那些面貌,也同样感到害怕或觉得受到威胁。如果我想成为更能帮助别人的人,就必须自我成长,并接纳自己的所有面貌。
8
在人际关系中,
我是否能够敏锐地察觉到自己的行为举止
对他人不是一种威胁呢?
由戴慈(Dittes)做的一项关于心理治疗的生理反应研究中显示,在心理层面上,个人很容易受到威胁。临床医学家用心理肤电反射做试验时发现,当治疗师回复的语言比受疗者的真实感受稍微强烈时,心理肤电反射系数会呈现明显反应。比如一句:“喔,你看起来很烦恼”,指针几乎摆到了尽头。我之所以想要避免这些微小的威胁,并不是因为受疗者的高度敏感,而是因为我相信,如果我能够尽可能的完全避免外在所加诸的威胁时,那么他就可以开始去经验并处理那些对他造成威胁的内在感受和冲突。
9
我是否能够使对方
免于受到外在评判的威胁呢?
在我们大部分的生活当中——不论是家庭、学校或工作——我们都处在外在判断的奖赏或处罚之下。
“那非常棒”、“真是淘气”、“那是失败的”、“你可以得优”、“这是个好问题”、“你太懒惰了”等等,这些评判是我们从小到大生活中的一部分。我相信这些评判对某些机构组织(如学校、职业训练所等),是具有其社会性益处的。我发现我也和其他人一样,常常也给出这样的批判。但是,在我的经验中,这样的评判并不适用于个人的成长,而且我也不相信这些评断有助于建立成长性的人际关系。
奇怪的是,正面的评判到头来竟然也和负面评判一样,具有威胁性。因为当你告诉某人说他很好时,其实也暗示你同样有权利说他很坏。因此,我认为在人际关系中,我若越能够避免去评判他人,就能够让他人为自己负起责任,并越能远离给予评判的源头。经验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凡是个人自行决定的事情,是没有任何外在评判可以改变的。因此,在我的人际关系中,我愿意让自己不去评判他人,我相信这能使一个人自然地成为自我负责的人。
10
我是否能够将他人视为不断成长的个体,
而不受限于对方或自己过去的经验呢?
如果我在和他人的接触中,我把对方视为“不成熟的小孩”、“无知的学生”或“精神病患者”,那么这些观念会限制他在我们的关系中的成长潜能。
如果我能将他视为一个不断成长的个体,那么我就可以充分发掘他真正的潜在能力。
来源:网络
编辑:晨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