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水溶肥、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成发展趋势
本期嘉宾:中国农科院
资源区划所产业发展中心主任
张树清
当前,缺水比缺地更严峻,要解决化肥利用率低,以及水资源和土地的矛盾,节水农业、水肥一体化是极佳的解决方案。2015年农业部提出到2020年我国农业要实现“一控、两减、三基本”的目标,实施《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控制农业用水总量,减少化肥使用,水、肥资源高效利用正在成为科学普及的物化技术。
2016年我国农业面临供给侧改革,化肥行业要去产能,“调结构,转方式”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式,大力发展水溶肥料和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成为农业和肥料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水肥一体化——灌溉施肥
水溶肥发展的历史与现状。水溶性肥料起始于20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经历三个阶段:起步发展阶段(2000年以前,叶面肥);逐步发展阶段(2000-2006年,叶面、冲施);快速发展阶段(2007年至今,叶面、冲施、滴灌)。目前,水溶性肥料企业数量快速增加,肥料产量迅猛增长,肥料品种快速增加加,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市场快速拓展,品牌知名度快速提升。
农业部水溶肥料登记情况。截至2015年8月20日,我国农业部肥料正式登记的肥料产品有3831个,临时登记证的产品有3246个。
国内水溶肥类型。大量元素水溶肥料(603个,16%);微量元素水溶肥料(1206个,32%);中量元素水溶肥料(58个,2%);含腐植酸水溶肥料(860个,23%);含氨基酸水溶肥料(1023个,27%);有机水溶肥料(9个,0.3%)。
水溶性肥料未来需求分析。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肥料产品刚性需求,现代农业发展对施肥技术提出新要求,简便、节省、环保的产品-个性化产品。
为何发展生物水溶肥料
耕地土壤存在问题。耕地质量退化严重,耕层变薄、沙化、盐碱化、酸化;土壤重金属、农药、劣质化肥污染严重;土壤普遍缺少有机质,中、微量元素;50%以上的氮素损失,磷钾被固定未利用;连茬种植作物,导致土传病害加重;土壤肥力下降,土壤有益微生物减少,生产力下降。
长期的设施蔬菜生产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不合理施肥、养分比例失调、肥效下降和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致使土壤养分富集,盐分积累现象日趋严重。过量使用导致我国最好的农田土壤健康功能衰退和生产性能下降, 连续种植6-8年后不得不客土以维持产量。
肥料使用存在问题。科学施肥普及率低,未做到平衡施肥;重视无机化肥,轻视有机肥;重视氮磷钾,轻视中、微量元素的补充;忽视微生物肥料的作用。
我国农业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保持稳定持续增长的农业生产率;保持稳定、持续的土壤肥力;保持健康、协调的生态环境;保持资源与环境的持续利用。
微生物肥料应用功效。提供或活化养分功能;产生促进作物生长活性物质能力;促进有机物料腐熟功能;改善农产品品质功能;增强作物抗逆性功能;改良和修复土壤功能。
为何开展生物防治
许多病害生防是唯一选择。在寄主植物中无抗性基因,轮作不具有现实可操作性,无化学农药可用对。而生物防治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不同于化学农农药,无病菌新小种产生之虞,环境和健康风险低。
生物防治作用机理。拮抗;竞争:空间、营养;重复寄生;诱导抗性,弱(无)致病株接种后保护或减轻随后的强致病株对寄主的侵染和为害。提高作物整体健康水平和抗逆性:可改善营养,改善激素水平,促进发芽、提早开花,增加生物量、保鲜,减少微侵染。
“生防抗病”水肥一体化。将生物、化学、有机肥力三肥合一;“药、肥”合一;高浓缩、全营养悬浮液体肥,有效含量达500克/升以上;采用螯合和磁化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3-5倍;将给土壤施肥,转变为给作物根系施肥,增产15%以上;创造运营新模式——施肥大罐直通车,实现最后一公里;运用微生物菌剂,在作物土传性病害防治——“棉花枯黄萎病、辣椒、茄果类疫病”上获重大突破,防预效果达8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