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爱行为
周强老师在课中专门讲到心理学里面的非爱行为,那么接下来的这个小小的故事也很好的做了一种诠释!
故事:有一年秋天,一群天鹅来到天鹅湖的一个小岛上。它们从遥远的北方飞来,准备去南方过冬。岛上住着老渔夫和他的妻子,见到这群天外来客,非常高兴,拿出喂鸡的饲料和打来的小鱼精心喂养天鹅。
冬天来了,这群天鹅竟然没有继续南飞。湖面封冻,它们无法获取食物,老夫妇就敞开茅屋让它们在屋子里取暖并给它们喂食,直到第二年春天湖面解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每年冬天,这对老夫妇都这样奉献着他们的爱心。终于有一年,他们老了,离开了小岛,天鹅也从此消失了。可它们不是飞向了南方,而是在第二年湖面封冻期间饿死了。
故事中渔夫夫妇像爱自己的子女一样对天鹅百般呵护,管吃管住,而且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奉献着爱心,人们不禁要感叹了:“多好的一对夫妇,多么幸运的天鹅!”
然而,天鹅悲惨的结局又告诉我们,正是渔夫夫妇这种过分的爱,使天鹅沉溺在悠闲安逸的生活中,养成了惰性,丧失了生活的本能和生存的基础,无法再适应环境,最终被变化了的环境所吞没!
在现实生活中,有多少父母一辈子都在为子女营造舒适安逸的爱之窝啊!孩子小时,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孩子要星星不敢给月亮,不让孩子干一点点家务活、吃一点点苦、受一点点累,让孩子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老爷生活;
孩子大了,又要忙着给他们谋个旱涝保收日不晒雨不淋的好职业,还想着要给他们留下一笔丰厚的遗产,哪怕自己为此吃尽苦受尽累也心甘情愿……
这就是典型的“渔夫夫妇”式的父母和他们博大无私的爱!然而,想想天鹅的结局,我们还能对这爱肃然起敬吗?其实,这种“无微不至”的爱,这种一味营造舒适安逸的爱,恰是人生的“陷阱”
陷入此“阱”的人,除了依赖和惰性,他们一无所有。一旦生活中出现“湖面封冻”,他们的结局绝不会比天鹅好到哪里去。人们固然需要爱,但是,当这爱变异为一种安乐的馈赠、一种包办一切的呵护时,它就不再是爱,而成了一把能置人于死地的温柔的刀子!
或许您知道错是出自谁的身上!那么,逆反!您平时是怎样看待的呢?
周强老师早就说过,“逆反”这个词只有我们有!其实只有青春期这个词,您相信吗?
逆反心理”这个词在所有关于青春期孩子心理的专业术语中,这个词的使用即使不是最频繁的,也是最频繁的之一。发明这个词的人可以死而瞑目了。
但是,这个词不是一个好词,因为它把冲突的原因和责任指向了冲突的一方。这个词跟“造反心理”几乎是同一个意思。只有完全站在统治者的立场上,才会认为造反者是不对的,而事实却是,统治者做得太过分。
这句话同样适合父母跟孩子的关系:父母的控制越多,孩子的逆反心理越强,所以我们可以说,孩子的逆反心理,是跟父母的逆反心理成对出现的。
在一切冲突中,经常的情形是,冲突的一方把责任完全推给冲突的另一方。逆反心理这四个字,几乎就是为了这个目的而发明的。随着孩子的身心发育和知识的增加,要求独立的愿望就越来越强烈。对于这种要求,经常的情况是父母没有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
一些心理学家甚至认为,好的父母的条件就是:能够忍受孩子长大所导致的自己被抛弃的感觉。从任何意义上来说,孩子的长大,都意味着离父母越来越远。
举个例子。孩子在四、五岁的时候就经常会把幼儿园的老师和同学看得比父母还重要,同学老师说的话被认为是“圣旨”,而父母说的话却经常被当成耳边风。
健康的父母会为孩子这样做而感到高兴,因为这是孩子成长的、社会化的表现,而不健康的父母会认为,孩子吃里扒外、不知好歹。于是就会设置各种各样的障碍,来制止孩子把自己“抛弃”的行为。认为孩子“逆反”,就是推卸自己责任、给孩子戴帽子打压的具体表现。
在这样的情形下,孩子的许多言行,都会被看成是具有些许病理色彩的。甚至那些正常的、创造性的、只有身处人生最灿烂的青春期阶段的人才会有的美丽言行,都会被身心正在走下坡路的成人视为逆反。健康被当成疾病、创造力被视为谋反、成长的努力被看成背信弃义,大约没有比这样的误会更让人悲伤的事情了。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对任何人来说,活着的最重要的内容,就是要有自己活着的感觉。过多地被他人决定的人生,是没有价值的。很多父母担心孩子出错,这种担心本身,就是对孩子自信心的打压,和对孩子的能力的扼杀。
在父母担心中长大的孩子,不可能成为人类的优秀的一员。因为孩子会接受到来自父母的暗示,“配合”父母,使自己越来越“配得上”父母的担心。
一个幽默故事。一个50岁男人说,我看到报纸上说抽烟有害健康,就把烟戒了;报纸上又说喝酒有害健康,我就把酒戒了;报纸上又说,做爱有害健康,TMD,我把报纸戒了。
这是对逆反心理的最好描述:逆反心理总是跟控制联系在一起的。控制迟早会触及一个人的底线,所以迟早会激起这个人朝与控制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从而使控制失效。成年男人尚且如此,何况孩子呢?
青少年典型的逆反心理是不愿意、不喜欢学习。我们可以猜想,这是父母和老师过分强调学习的后果。孩子天生是喜欢探索的,他们对一切都自然地有浓厚的好奇心。
但如果成人总是在学习上对孩子唠叨,学习就成了孩子负性情绪的来源,他们自然就不喜欢学习了。如果反向利用一下所谓“逆反心理”,我们也许可以这样做:反复强调学习的不重要,不允许孩子学习,成天要求孩子上网,那孩子一“逆反”,就去“沉溺”学习了。
当然,这样只是说说而已,没有人会真正这样操作。孩子的健康成长不可以依赖这样的“偏方”,而应该依赖健康的成人制造的持续稳定的健康环境。
只有成人的“逆反心理”在孩子青春期的时候不是与日俱增,孩子的内心才会也跟着变的宁静和谐。
现在我们知道了,“逆反心理”这四个字,不应该用来描述青春期的孩子,而应该用来描述他们的父母。
相信您不仅相信了,而且也知道逆反的到底是谁了。那么您是否想过为什么现在才知道呢?告诉你,是因为我们没有学习过怎样养孩子,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有许多的疑问心理,如果父母不清楚、不理解、不了解,那——孩子就惨喽!同时您也会平添烦恼。